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风能发电资讯 > 正文

中广核海上风电发展成长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13 09:00:35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774


  42万平方公里的辽阔海域,正在成为广东发力海上风电的新主场。2018年10月15日,中广核阳江南鹏岛海上风电项目五号机位第一根工程桩缓缓沉入海底,沉桩意味着项目的海上主体工程建设正式开始。

  作为国内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项目,中广核阳江南鹏岛项目总装机容量40万千瓦,拟布置73台明阳智能MySE5.5MW风机,该项目计划在2020年建成投产。

  这是中广核在广东省核准的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在历经上海东海大桥、江苏如东海上风电项目,积累了充足的建设和运维经验后,中广核开始深入布局广东海上风电。

  广东是能源消费大省,但以高比例化石能源为主的能源结构面临越来越严苛的外部约束,广东省实现能源转型的选择余地并不多,而海上风电则是最为关键的突破口。

  受夏季暖湿气流与冬季干冷气流的交替影响,广东省近海海域的风能资源极为丰富,理论总储量约为1亿千瓦,这是一片充满想象力的海域。按照《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年)(修编)》,广东省规划海上风电场址23个,总装机容量6685万千瓦,其中近海浅水区场址15个,装机容量985万千瓦;近海深水区场址8个,装机容量5700万千瓦。

  按照广东省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海上风电的思路,这些丰富的资源将交于综合实力强的企业集中连片开发,中广核是承担广东海上风电开发的主要企业之一。截至目前,中广核已经取得280万千瓦近海浅水区资源的开发权,同时也拥有500万千瓦近海深水区的资源。

  能源转型为海上风电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但目前海上风电仍然面临高成本和高风险的挑战,要建立技术先进和配套齐全的海上风电产业体系并不能一蹴而就。广东海域的施工条件更具挑战,同时还深受台风的影响,无论是施工还是后期运维,都面临更为复杂的情况。海上风电全面提速之际,各参与方更需要权衡其中的机遇与风险。

  阳江突破

  阳江,地处广东西南沿海,这里是广东发展海洋经济的战略支点。新能源产业也是阳江市致力于打造的支柱产业之一,阳江早在2012年就完成了市海上风电规划的编制工作,规划总装机容量达到286万千瓦,总投资约572亿元。

  中广核较早地捕捉到阳江市政府发展海上风电的设想并依托旗下中国广核新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简称“中广核新能源”)作为广东省海上风电投资建设平台。2012年底,中广核新能源华南分公司即获得阳江市政府批复,同意在其规划的东部海域开展海上风电前期工作。

  据中广核新能源华南分公司阳江项目综合管理部经理林良栋介绍,2013年3月,中广核就与阳江市签署了海上风电开发协议,随后开始立测风塔,收集数据。2014年底,国家能源局公布《全国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方案(2014—2016)》,中广核阳江南鹏岛40万千瓦海上风电位列其中。

  但当时全国海上风电仍处于小规模发展的起步阶段,而由于海上风电需要协调海洋、海事、军事、渔业和国土等诸多部门,各方对海上风电的发展尚未达成共识,所以项目进展受到很多因素的制约。

  其中,项目取得用海审批和军事支持意见尤为关键。按照相关规定,海上风电项目实行用海预审制度,沿海地方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用海预审意见是核准项目申请报告的必要文件。但在2016年以前,广东省对用海审批态度非常谨慎,很少审批用海项目。

  由于军事因素更为敏感,协调起来的难度更大,取得军事支持性文件是项目前期工作最难解决的问题之一。据林良栋介绍,军事支持意见需要通过公司层面,更多地借助广东省政府、阳江市政府与军事部门对接。

  尽管存在困难,但对于项目开发人员来说,只要项目未核准,工作一刻都不能停。“我们也积极和主管领导沟通,通过介绍国家清洁能源发展战略和广东省能源开发的方向,希望得到支持发展海上风电。”

  “一个海上风电项目的核准涉及到海洋、海事、国土等部门,需要十几个专题,所以我们需要做很多的沟通工作”,林良栋表示。而在测风塔收集数据的一年时间里,还要同时开展水文观察、波浪和生物的观测工作,为项目核准做好充分的准备。

  与此同时,其他企业也纷纷开始加快抢占广东海上风电资源,中广核也面临激烈的竞争。但对于位于深圳的中广核而言,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争取资源开发权,无论任何时候都会存在竞争,这就要靠开发人员不断收集信息和资料,并做好充分的沟通。”林良栋表示。

  2016年底,广东海上风电发展开始加速,海上风电的审批流程得以精简,海上风电项目审批权和用海预审都被下放至市级政府部门。2017年,广东省有5个海上风电项目通过项目核准,全部获得批复用海。今年,广东省新增的10个海上风电项目也已经全部获得批复用海预审意见并通过项目核准。

  在得到省政府层面的支持后,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多部门分工的复杂协调,有利于推动项目尽快落地核准。“省里定了发展海上风电的规划,阳江的响应最为积极,并且想要建海上风电产业园,有了省级政府和市级政府的支持后,我们与各个部门的沟通比较顺利。”

  在多重利好政策的影响下,广东省内海上风电的开发权竞争更加激烈。中广核新能源华南分公司总经理陈亚宾表示,中广核从参与中国第一个海上风电项目——东海大桥项目,到江苏如东建成了第一个“双十”海上风电场、中标法国漂浮式海上风电示范项目,借此,中广核积累了丰富的海上风电工程建设经验与运维检修人才。

  走向深海

  经历了初期的积累以后,海上风电已经初步具备了规模推进的条件,但从陆地走向海洋并非易事。海上风电产业链足够长,也需要各参与方积极探索新的施工与合作模式,降低整体成本和风险。

  相比于陆上风电,海上风电在基础结构的成本占总造价的比例较高,基础结构需要根据水文、地质等条件来确定,这是保障海上风电机组稳定性和可靠性的关键。相比于江苏,广东海洋环境更为复杂,台风和地质问题比较多,导致项目总体成本上升。

  目前单桩基础的技术比较成熟,施工简单,而且造价便宜,适用于水深小于30米且海床较坚硬的水域。但广东各区段海上风电场址覆盖层厚度一般大于30米,海底淤泥较厚,这也就意味着普通的单桩基础无法适应广东海上风电场。

  据中广核新能源华南区工程总监助理胡穗兴介绍,相比于单桩基础,多桩导管架基础承载力更大,更适应淤泥较厚的海域。但是导管架成本较高,并且有很多焊接点,使用过程中焊接点可能会出现疲劳。

  “如果土质好,承载力高,毕竟做单桩施工简单,没有节点,受力单一,施工周期短。单桩做完以后就可以安装风机了,但是导管架做完以后,还要安装导管架,在安装过程中还要水下灌浆,灌浆需要等到一定的强度才能立风机,最少要一个月。所以整个工期会拉长。”

  除了多桩导管架基础,大直径单桩也比较适合广东海域。“但目前大直径单桩的施工并不是特别成熟。桩打进去以后,什么技术条件能达到设计要求和承载力的要求,还没有成熟的经验。”胡穗兴表示。

  而由于海上天气变幻莫测,海上施工作业是分秒必争。如果整个工期拉长,这也意味着项目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窗口期一旦错过,后面很难控制。”

  在正式施工前,要对全年施工区域的海况进行分析,“要把窗口期和非窗口期分出来,阳江通常是每年11月、12月进入非窗口期,这段时间海上作业全停。但关键节点的时间不能变,所以要根据既定的目标合理安排施工资源,在执行过程中要不断对计划进行调整。”胡穗兴表示。

  在项目施工方面,今年3月,由中广核牵头,中国能建集团广东火电工程有限公司、中国能建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中交第四航务工程局、广东水电二局、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明阳智慧能源集团等在粤企业共同参与,立足广东海上风电市场,组建了全国首个海上风电工程服务AE团队。

  中广核在新闻通稿中表示,海上风电建设同样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工程建设难度大,将核电AE模式创造性地引入海上风电工程建设,是中广核为我国海上风电发展作出的有益尝试和积极探索。

  据陈亚宾介绍,AE团队的作用在于带动海上风电装备、施工等全产业链发展,满足广东万亿海上风电产业的需求,这样有利于海上风电产业发展,降低建设成本。

  尽管广东的施工难度要远大于江苏,中广核在如东项目上也积累了不少经验。“节省造价方面,一是选择了单桩基础,节省基础造价;第二是选择了国内单桩施工经验比较足的中交三航,项目提前投产,降低了成本,效益比较好。

  目前广东省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火热的行情也导致目前市场上的施工船一船难求。“以前很少海上风电项目,安装船都是跟着石油平台在做。现在海上风电突然爆发,大吨位吊装船产能也跟不上,船可能要2—3年才能造出来,设备制造有个滞后的问题。”胡穗兴表示。

  此外,广东沿海的台风天气好处与弊端同时存在,如果是强度较弱的台风,可以给风电场带来长时间的满发运行,如果是强台风,则有可能严重破坏海上风电场。

  对于如何平衡成本和降低台风的风险,陈亚宾认为,首先应选择抗台风的机型,第二选择多重型式的风机基础,中广核阳江南鹏岛项目曾尝试单桩基础、导管架基础和负荷筒三种型式。

  中广核阳江海上风力发电有限公司生产准备部经理陈艳生表示,风机抗台风有两个关键地方,第一是风机叶片要在顺浆状态,台风来的时候叶片顺着风向,实现避风的效果;第二,风机“刹车”要在开的状态,相当于摩托车的空档。台风到来之前,风机要及时进入防台模式,不能抢电量。

  后期运维

  由于海上风电离岸距离较远,运维需要使用专门的运维船,将运维人员和工具设备送至风电场,并且同时受到气候条件、潮汐变化等多种因素的制约,运维难度远高于陆上风电场。按照度电成本来算,海上风电场的运维费用占到每千瓦时成本的25%—30%,而陆上风电的运维费用只有10%—15%。

  “海上风机运维难在交通,对于一个‘双十’海上风电场,坐船来回需要四个小时,有效工作时间只有半天;其次对人员要求很高,有些人晕船,坐船不一定能干得了活;最后,海上风电运维没有新员工,因为出海就要第一时间高质量完成工作,一个小失误就会造成很大的麻烦。”陈艳生解释道。并且出海要受到海事局的管理,如果浪、涌太大,是没有办法出海运维,很多活干不了。

  海上风电后期维护的重点在于防腐性,海上腐蚀性强,对于设备的保养来说,海上风机的要求也明显高于陆上风机。

  目前,国内海上风电场主要的运维模式有三种:出质保后由整机厂家负责、由风电场运行维护人员负责或者交由市场上第三方专业公司负责。

  中广核采用的是由风电场运行维护人员负责的模式。由于中广核江苏如东15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已经在2016年9月全场投入商业运行,也因而培养了许多运维人才。

  据陈亚宾介绍,如东培养了很多运维人才,阳江项目的运维人员就去如东学习、培训。中广核在后续的人才持续发展方面积累了先期经验。(eo记者 刘斌)

 
关键词: 海上 风电 阳江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风能区划分标准 永磁同步风力发电机的原理和应用分析
大型风电场及风电机组的控制系统 中国风能资源储量与分布现状浅析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