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太阳能资讯 > 正文

光伏产业十年之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6-08 12:00:54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359
核心提示:2020年06月08日关于光伏产业十年之后的最新消息:“中国的太阳能企业好多啊,我以前不懂投资,买的都是他们的股票,认为未来在他们手里,后来仔细看了,其实只是生产多晶硅和单晶硅的工厂,拿个图纸买条生产线就能干了。技术在哪?研发在哪?全


  “中国的太阳能企业好多啊,我以前不懂投资,买的都是他们的股票,认为未来在他们手里,后来仔细看了,其实只是生产多晶硅和单晶硅的工厂,拿个图纸买条生产线就能干了。技术在哪?研发在哪?全在美国,GE那一类的巨无霸已经把这个行业的未来五十年看在眼里了,而我们中国的企业只能看到明年硅原料的价格。”

  这段话并不是出自于某个狂人的妄语,他的出处是是有着中国“段菲特”之称的传奇企业家段永平,OPPO、VIVO、步步高和拼多多这四家企业都与其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四家巨头级公司的创始人皆以段永平“徒弟”的身份自居,并称“四大门徒”,向来以投资眼光毒辣精准著称。

  段永平说这段话的时候还是2010年,彼时,光伏产业的发展如火如荼,尚处于“首富时代”,很快,欧美双反来袭,轰轰烈烈的光伏产业在彼时只剩下了一地狼藉,这段话也被许多的光伏人反复咀嚼。

  然而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中国的光伏产业愣是在一片狼藉之中重新站起来了,时至今日,“两头在外”的局面已经一去不返了,段永平所推崇的GE等国际巨头,反而一个个的在竞争中折戟沉沙,目前的格局来看,世界的光伏产业似乎越来越约等于中国的光伏产业了。

  数据说话,光伏产业“打脸”段永平

  段永平不看好光伏产业的逻辑是:产品很难差异化,企业护城河即窄且浅,因此企业很难赚取高额利润,只能在无限的价格战中循环,赚“辛苦钱”,企业的日子会很难过。

  那么,十年过去了,事实真的是如此么?

  虽然业内这么多年抱怨利润低的声音没停过,但截止2019年年报,国内光伏上市企业主流的毛利率大多在20%-30%之间,这个毛利率在制造业企业里面真心不低了,且大多实现净利润的增长。现金控制能力、存货周转能力、乃至净资产收益率,在整个制造业板块中都还算不错。

  而段永平所谓的巨头通用电气在2019年净利润亏损为-49.12亿美元,毛利率为26.45%,与我国头部的光伏企业相比,并无特殊之处。

  诚然,光伏产业的产品一直都在持续降价,但这是基于平价上网这个最终目标的具体要求,至少头部企业的降价大多都是来自于技术进步带来的成本下降,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价格战。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段永平的理论是错误的,而是这些年光伏产业发展的着实太快,快到已经足以拥有壁垒,甚至可以说,速度,就是光伏产业最大的壁垒。

  瞿晓铧说:“光伏制造越来越容易,但进入门槛越来越高了。”

  壁垒愈来愈高,护城河愈来愈深

  组件端:

  组件端是中国企业最早,以劳动密集优势切入光伏产业的契机,即使现在,封装环节也是光伏产业链中“看上去”门槛最低的环节,从结构性上看,组件产能“过剩”的最为明显,原料成本占比过大,导致成本差异较小,从成本到成品严重同质化。

  但事实上这只是看上去而已。目前,组件企业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两大壁垒,即一体化壁垒和渠道壁垒。

  当前光伏产业很重要的一个趋势就是一体化,现货条件下,单一的组件生产盈利空间收窄,利润主要集中在上游的电池片乃至硅片环节,组件端的产品属性逐渐淡薄,反而是渠道属性日益凸显,愈来愈像是上游产品的兑现环节。想要进入光伏产业并兑现一定利润,就必须向上进行布局,资金门槛和技术门槛的高度几何上升。

  组件端的另一大门槛是渠道门槛,组件销售的客户往往小而散,带有一定的2C性质,性价比影响并不纯粹,头部品牌已经可以享受一定程度的溢价,当然,头部组件企业中,销售成本同样也是居高难下。

  目前,头部组件企业的销售还是以海外市场为主,老牌组件厂凭借良好的品牌信誉以及相对成熟的海外分公司往往能拿到更加长的订单,节省物流仓储成本,赚取更高的销售利润,并通过海外分厂规避关税,为新入局者铸造了颇为兼顾的入行壁垒。虽然第三世界国家近年来市场需求逐渐旺盛,海外市场呈多点开花格局,但大多仍以现货销售为主,市场不够成熟,利润相对较薄。

  电池端:

  十年来,太阳能电池的技术变化很快,其变化本身便已经足以形成坚固的行业壁垒了。

  目前,投建一条GW级PERC电池产线大概要3-4亿,而其地位几乎是刚刚确立,便已经不得不直面HIT等更前沿技术的挑战,2019年至今的“尺寸之争”至今硝烟未散,以至于业内有人抱怨说:“上一条产线还没收回成本,就不得不考虑建新产线了,忙了好几年,全是在给设备厂打工。”

  与之相对的,早早踩中PERC风口,最早实现全PERC产能的爱旭股份在这一过程中赚了近三年的高额利润,如今已经一跃而成为与通威比肩的产业双寡头之一。

  不难看出,在电池片这一领域只有走在最前沿的企业才能吃肉,走慢的只能喝汤,落后的更是连汤都可能喝不着。

  目前来看,不管是纯粹的电池企业还是一体化企业,都不得不遵循这一定理,巨头协鑫集成因落上了单晶革命的车,近两年已经是光芒不再。

  目前,几乎所有的的头部光伏企业,不管是产品端还是设备端采用的都是“all in”的战略,即,每一种可能成为风口的新方向都砸入巨资布局,以确保不管风自何处来,自己都能乘势而飞。

  但这对光伏企业,通过对比最近几年光伏头部企业的年报不难发现,光伏产业的研发投入不管是在数值上还是在营收占比上都在节节攀升,对自身核心团队的研发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要求也注定水涨船高,进一步抬高了行业壁垒。

  除此之外,变现能力同样也是电池片的壁垒,这一环节与组件环节相辅相成,为实现电池片价值,向来只做电池片的江西展宇在今年二月斥资102亿扩产的同时,同样上了5GW组件的产线。

  目前,单纯的外销电池片巨头只剩下了通威和爱旭,爱旭的成功是因为其踩中了PERC风口,而通威则布局了更上游的硅料和更下游的自有渔光互补电站,均有着旁人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硅片端:

  至于硅片端,随着单晶革命的结束,多晶硅片企业已是哀鸿遍野,而单晶硅片本来就在“know how”上存在大量的技术门槛,目前双寡头的局面已经形成,隆基通过规模效益和技术创新使其成本一降再降,拥有了随时通过降本出清二线厂家的能力,中环则推出了210mm实现了人无我有,尺寸革命、以及与半导体硅片的愈来愈互通,都给了这一细分产业足够的差异化空间。

  两家寡头是否会决出胜负目前还不好说,谁胜谁负更加无从判断,但至少这条两家联手布下的门槛足以劝退绝大多数潜在的竞争中,同业二线企业更是苦不堪言。

  其实仔细回想,中国光伏产业这么多年的沉沉浮浮,技术迭代之快,在全球的制造业模块中都是少有的,而其降本增效之迅捷,似乎还超过了每两年翻一倍的摩尔定律,目前产业中的几大龙头,似乎也已经有许多年都没怎么变动了。

  光伏产业的护城河,正在变得愈来愈宽,愈来愈深,不知同样的问题如果时至今日再来问段永平先生,是否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答案呢?(来源:北极星电力网)

 
关键词: 光伏 太阳能 产业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新型向日葵形太阳能集中器可使采集率提高10倍
太阳光自动追踪系统设计方案 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