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生物质能资讯 > 正文

生物质产业要“以正合,以奇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04 17:32:42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230

■在生物质产业,‘正’代表资金,‘奇’代表政策。资金与政策是中国生物质产业、中国生物制造企业在世界上立足的关键。   “当前,全球的水、空气等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全球人口在未来10年将增加12亿,世界原油资源50年后将面临枯竭。”面对能源、环境的巨大压力,中国科学院院士赵国屏日前在第三届生物质产业发展长春论坛上呼吁,发展生物质产业尤为重要。   “物尽其材,材尽其用,化腐朽为神奇”的生物质产业,利用可再生或循环的有机物质,包括农林废弃物、畜禽粪便、有机废弃物等为原料,通过工业化加工转化为生物基产品、生物饲料和生物能源等,从而保护环境,缓解能源危机。   作为农业大国,中国有着发展生物质产业的先天条件,一方面,我国农作物播种面积有1.6亿公顷,年产生物质约7亿吨;另一方面,我国现有森林面积近2亿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每年可获得生物质资源量约8亿~10亿吨。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元春看来,生物质产业要“以正合,以奇胜”,“正”代表资金,“奇”代表政策。拥有资金与政策,中国的生物质产业、生物制造企业才能在世界上走得更远、更好。   生物质产业迎转机   “传统塑料会带来两大问题:一是不可再生,二是造成白色污染。”面对以石化为原料的传统塑料带来的环保压力,全球都在寻找解决之策,在天津国韵生物材料公司总经理刘伟看来,“解决方案就两点:开展生物基材料的开发应用和生物降解材料的开发应用。”   为告别不可降解的塑料制品,促进绿色消费,吉林省一纸“禁塑令”在全国开了个好头。吉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宋刚表示,今年上半年,吉林省已累计替换各类产品2051吨,招商引资的10个聚乳酸可降解塑料制品生产项目已全部投产。   据刘伟透露,天津国韵生物材料公司也基本与吉林省长春市经济开发区达成合作意向,未来要在吉林省建成一个十万吨的生产基地。   不仅如此,吉林省政府还将禁塑条例列入立法调研计划,目前的禁塑条例初稿将针对禁塑实施产品目录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并新增召回制度和罚没处罚。   作为“禁塑令”的先行者,吉林省的示范效应也开始在全国其他地区显现,比如江苏省也计划启动针对一次性餐具和不可降解塑料袋的“禁塑令”。而强制性“禁塑令”的出台,也促使低迷多年的生物质产业开始迎来转机。   以吉林省为例,宋刚表示,该省重点推动的聚乳酸及制品、生物天然气、环氧乙烷、生物菌肥、固体成型燃料等生物质经济重大工程项目已达36项,累计完成投资30亿元。   如何更好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和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生物质产业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面临剧烈竞争、深度整合、局部洗牌的复杂局面。面对这样的大形势、大趋势,生物质产业又该如何发展?   从研发角度看,赵国屏认为生物质产业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经济原则,即必须考虑成本问题。如果不考虑成本,在市场上就没有价格优势,技术再好也不行;二是品质原则,包括唯一性和增效性;三是环保原则。环保越来越受重视,要可持续、健康地发展。   “这三个原则是互相连在一起的,做科研的人离开了这三个原则,就变成了‘自娱自乐’,就不能对国家的产业提供帮助。”赵国屏说,“做生物工程技术的基本思想就是:从原料到工具、从工具到过程、从过程到产品。实验室做的技术都应该是‘有用’的,‘有用’是最重要的目的。”   而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带动下,以生物质能源为代表的生物质产业也迎来绝佳的成长机遇与环境。石元春表示,出征“一带一路”,布局国内外“两个战场”,可形成互补互促的犄角之势,从而激发生物质产业的内在潜能。   在他看来,“善战者,求之于势”,在“一带一路”“南南合作”等大型政策上一般都是遵循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基本模式。生物质领域的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只有抱团取暖,利用好自身的热量,才能互补互利。   “中国兵法上讲两军作战时,要以自己的主力部队和对方的主力部队相对峙,叫‘以正合’。但取胜靠的往往是奇兵,叫‘以奇胜’。在生物质产业,‘正’代表资金,‘奇’代表政策。”石元春表示,资金与政策是中国生物质产业、中国生物制造企业在世界上立足的关键。   而除了政策与资金的支持,在赵国屏看来,人的力量同样关键。“明天的生物学是可预测、可调控、可再造的。其中,重要的是政策,关键的是人,是队伍,人和政策如果能配合起来,我们就能够更好地实现科学向技术、技术向产业的转化,最终为国家的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作出贡献。”赵国屏说。   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科学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副局长段子渊称,生物制造将是我国未来优先发展的方向,发展绿色、低碳与可持续的产业技术体系,破解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瓶颈制约,是我国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   对于未来生物质产业的重点发展方向,段子渊从中科院生命科学研发布局的角度,提出了五大方面。   一是发展生物基材料产业,开发聚氨基酸、聚苹果酸、聚赖氨酸、聚酯、多糖胶、聚乳酸、聚羟基脂肪酸等新材料产品,发展材料改性与加工技术及生物质材料加工技术。   二是推动生物新能源产业,建立秸秆、木薯、菊芋、甘蔗等非粮原料与微藻柴油的新兴发酵工艺和技术示范工程装置,形成新型生物液体燃料生产体系,利用工、农、林废弃物生物质能源,形成工业燃气转化关键技术生物燃气和成型燃料的设备和装备的国产化。   三是培育生物化工产业,解决高性能生物催化剂高效设计合成与优化的基础科学问题,突破原料转化利用、化工产品的生物催化、生物发酵及其制造过程智能控制等重大关键技术,建立可再生碳资源利用到重大化工产品生产的创新模式。   四是大力推进生物加工产业,发展生物漂白、生物制浆、生物印染、生物制革、生物脱胶、生物提取等新工艺,实现产业示范,针对低品位矿产资源,实施生物冶炼加工工艺,提高金属提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节能降耗,减少污染。   五是做强大宗发酵产业,建立基因组设计与编辑技术体系,构建新一代菌种,大幅度提升原料转化率和制造过程效率,显著增强我国发酵产业竞争力。(记者 李惠钰)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由替代能源的不确定性引发的关于能源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技术
对垃圾焚烧炉与余热锅炉配置一些问题的探讨 海藻生物能源的利用开发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