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焦点新闻资讯 > 正文

央企参与“一带一路”国际能源合作迎战略机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9-22 09:08:12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534


  9月12日, 以“一带一路上的能源合作战略、机遇与共赢”为主题的首届北大央企论坛在北大英杰会议中心举行。

  能源、资源合作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先行产业。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经济技术研究院海外投资环境研究所美洲研究室主任朱颖超介绍,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成绩斐然。根据统计,到2015年中国石油企业在海外权益产量大约是1.5亿吨油当量,这相当于巴西或者墨西哥这类国家石油的产量。

  中石油是最早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开展投资合作的中国企业之一。 据公开报道,中石油在中亚、中东、亚太、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地区和国家的合作项目已经取得了有效进展,目前在19个国家运作49个油气项目。

  该论坛由北京大学新媒体研究院主办,中石油战略支持,21世纪经济报道、新浪微博和凯迪网络同期协办。

  “一带一路”

  国际能源合作机遇

  此次论坛选择“一带一路上的能源合作战略、机遇与共赢”为主题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和时代内涵。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高级研究员韩文科介绍,国际能源合作是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014年6月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时,提出了“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发展战略思想。

  其中,四个革命指能源消费、能源供给、能源技术和能源体制四个方面的“革命”;一个合作指“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能源安全。”在主要立足国内的前提条件下,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所涉及的各个方面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利用国际资源。

  韩文科分析,我国深化国际能源合作的主要目标主要包括五方面:实施全球化的能源战略;提升国际竞争力;增强国际话语权;推动“一带一路”的能源合作;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因此,我们要依托“一带一路”来全面深化国际能源合作。

  中国政府2015年3月对外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以下简称《愿景与行动》),明确了中外合作的多个重点,其中能源合作是重要内容。

  《愿景与行动》提出,加强能源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合作,共同维护输油、输气管道等运输通道安全,推进跨境电力与输电通道建设,积极开展区域电网升级改造合作。

  《愿景与行动》还提出,加大煤炭、油气、金属矿产等传统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合作,积极推动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合作,推进能源资源就地就近加工转化合作,形成能源资源合作上下游一体化产业链。加强能源资源深加工技术、装备与工程服务合作。

  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总编辑兼中国翻译研究院副院长王晓辉认为,“一带一路”建设为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绝好的条件,也为中国能源“走出去”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撑。

  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四个阶段

  对中石油而言,“一带一路”提供了“走出去”的非常好的战略机遇。 但实际上,在“一带一路”倡仪提出之前,中石油已经具备了二十多年的“走出去”的丰富经验。

  朱颖超介绍,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党中央和国务院“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和“走出去”战略方针指引下,中国石油企业开始积极走出国门。

  从1993年至今,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实现了历史跨越。第一个阶段是1993年到1996年,以中标秘鲁的6/7区为标志,属于探索起步阶段。主要是锻炼队伍、积累经验、培养人才。

  第二阶段是在1997年到2002年,成功运作了苏丹1/2/4、阿克纠宾等大型项目,为海外的整体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属于基础发展阶段。这个阶段采取的策略主要是做大业务规模,大中小项目并举,争当作业者。

  第三阶段是2003年到2008年,主要是拓展领域,进入风险勘探、海洋业务领域,突出效益,加快投资回收。石油项目的投入非常大,具有一定的回收周期,在前几年的基础上,加快了进行了投资的回收。

  第四个阶段是2009年以后,主要以伊拉克的鲁迈拉项目的获取为标志,进入非常规领域,中国石油企业国际化经营步入了一个优化发展的阶段。特点是,完善战略布点,优化布局,不断提升海外业务发展的质量效益。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中国石油企业已经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西方石油公司的发展道路。

  一方面提供整体解决方案。在海外油气合作过程中,帮助苏丹、尼日尔、乍得等国家从零起步,建立了从勘探开发到炼油化工,上下游配套完整的现代石油工业体系。

  另一方面适时调整战略策略。立足海外业务特点与国际最佳实践,找准立足点和切入点,实现战略与策略的有效实施和适时调整。

  朱颖超表示,目前中国石油企业在全球建立了五大油气合作区、四大油气战略通道和三大油气运营中心。

  据公开报道,截至2015年底,中石油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约占其海外总投资的60%以上,2015年油气权益产量超过5500万吨,占其海外总权益产量的76%。

  中缅油气管道项目:

  国际化经营的成功标本

  中国能源企业参与“一带一路”还面临着诸多的挑战。比如对“一带一路”倡议的一些猜疑,例如中国威胁论、中国环境威胁论、中国能源威胁论。

  博联社创始人兼北京外国语大学教授马晓霖分析,中缅油气管道项目是中国走得出去,立得起来,站得稳当并经得起考验的成功样板。

  中缅油气管道,由中石油主导合资投建经营。公开资料显示, 中缅原油管道的起点位于缅甸西海岸皎漂港东南方的微型小岛马德岛,天然气管道起点在皎漂港。2013年9月30日,中缅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开始输气。2015年1月30日,中缅石油管道全线贯通,开始输油。

  中缅石油管线从缅甸联通到了我国的西南四省,对西南地区经济发展形成巨大的推动。未来缅甸本身的天然气储量位居全世界第十,对长久的天然气供应意义非常重大。

  马晓霖分析, 首先,这是多方参与、利人利己的多赢项目,是具有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性质的系统工程。

  该项目由中国、缅甸、韩国和印度4个国家的6家企业联合投资约40亿美元,形成“四国六方”机制,确立风险公担、利益均沾、同舟共济的伙伴关系。缅甸作为东道国,每年可直接获得客观的经济收益,包括税收、投资分红、路权费、过境费、培训基金和经济社会援助资金。

  其次,它是全程透明、国际化规范和运行的商业项目。中石油通过公开竞标成为主要投资方和经营主导方,调配具有国际视野和操盘经验的人员落实。

  这个“四国六方”联合体在合资公司框架和商业通行规则基础上处理内外关系,努力推动工程顺利实施,坦然接受媒体、NGO、缅甸政党和议会的监督、质询乃至挑剔,切实做到在阳光下运行,也自然避免了各种不测风云。

  在社会责任方面,据马晓霖介绍,考虑到缅甸是个多民族、多宗教和文物丰富的国家,中缅油气管道项目不仅联合多方代表组成征地机构,而且管线沿途坚决绕道改线,尽量不占、少占耕地,保护寺庙、佛塔、学校、墓地、自然保护区和文物。

  同时,该项目特别注重改善沿线村民的生活状况和条件,先后投入2000多万美元造福当地人民,包括援助111个公益项目,仅援建学校和医疗站就各达67所和23所。这些项目惠及80万缅甸百姓。

  王晓辉指出,民心相通是“一带一路”建设成功的社会和民意基础,这就要很多方面的努力,企业必须在“走出去”的过程中树立好自己的形象。

  国研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副部长王金照建议,应规范企业海外投资运营行为,实现与资源国的互利双赢。鼓励国内企业树立境外投资与全球“和谐发展”的理念,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与东道国形成互利共赢的可持续发展关系,建立造成恶性影响的黑名单,进一步维护和提升中国境外投资的声誉和国际影响力。

  统计资料显示,中国石油企业在“一带一路”累计公益投资超过260亿美元,15年来为“一带一路”带来近1500亿美元的税收收入,员工当地化率超过90%。(记者 王尔德)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无线充电拓宽应用领域 “国家能源生物燃料研发中心”获国家能源局批准设立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