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太阳能资讯 > 正文

山西省“十三五”综合能源发展规划出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2-06 09:40:04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1029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十三五”综合能源发展规划的通知

晋政发〔2016〕67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

现将《山西省“十三五”综合能源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山西省“十三五”综合能源发展规划

山西省人民政府

2016年12月21日

山西省“十三五”综合能源发展规划

能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山西作为国家综合能源基地,能源发展对全国及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根据《山西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精神,为加快推进煤炭基地、煤电基地和现代煤化工、煤层气、新能源、能源装备基地建设,构建完善的能源服务体系,特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我省第一部能源发展规划,是“十三五”期间我省能源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

一、发展回顾

山西是我国重要的综合能源基地,在全国能源发展格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战略地位。“十二五”期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能源问题,做出了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围绕中央总体部署,我省全力推进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全省能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行业整体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同时,在“新常态”下,产能过剩矛盾等诸多问题突显,制约了我省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一)基本现状。

1.煤炭。山西煤炭资源储量大、分布广、品种全、质量优。全省含煤面积6.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40.4%;全省2000米以浅煤炭预测资源储量6552亿吨,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11.8%;累计查明保有资源量2674亿吨,约占全国的1/4,其中,生产在建煤矿保有可采储量1302亿吨。截至2015年底,全省各类煤矿共有1078座,其中兼并重组保留1053座,国家新核准25座,总产能14.6亿吨/年,平均单井规模135.4万吨/年;生产煤矿541座,建设及其他煤矿537座。2015年煤炭产量达9.75亿吨。

2.电力。截至2015年底,全省装机容量6966万千瓦;其中,煤电装机容量5517万千瓦,占全省装机容量的79.2%。2015年,全省发电量达到2457亿千瓦时,比2010年的2150亿千瓦时增加了307亿千瓦时,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737亿千瓦时;人均用电量由2010年的4085千瓦时/人提高到2014年4740千瓦时/人。省内电网已形成以500千伏“两纵四横”为骨干网架,220千伏大同、忻朔、中部、南部四大供电区域,110千伏和35千伏及以下电压等级辐射供电的网络格局。外送通道方面,形成了以1000千伏特高压为核心,6个通道、13回线路的外送格局,输电能力约2000万千瓦。

3.煤层气。全省2000米以浅煤层气资源总量约83098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煤层气资源量的四分之一。截至2015年底,全省累计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5600亿立方米,占全国的88%。截至2015年底,全省输气管道总长8000余公里,覆盖全省11个设区市100余个县(区),初步形成“三纵十一横、一核一圈多环”的输气管网格局。2015年,全省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101.3亿立方米,其中,地面41亿立方米,井下60.3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的94%和44.4%;煤层气(煤矿瓦斯)利用量57.3亿立方米,其中,地面35亿立方米,井下22.3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的92%和46.8%。

4.煤化工。截至2015年底,全省煤化工企业253家,资产总额184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02亿元,主要产品能力2400万吨/年。其中化肥企业37户,生产能力1200万吨/年;甲醇生产企业28户,生产能力550万吨/年;聚氯乙烯生产能力100万吨/年;粗苯精制企业5家,生产能力70万吨/年;煤焦油加工11户,生产能力277万吨/年;煤制合成油企业2家,生产能力约31万吨/年。

5.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截至2015年底,全省新能源装机并网容量达到1449万千瓦。其中,风电669万千瓦,燃气(含煤层气)发电388万千瓦,太阳能发电113万千瓦,生物质(含垃圾)发电35万千瓦,水电244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从2010年不足1%上升到3%。2015年,全省非化石能源利用替代了527万吨标准煤。

(二)发展特点。

综合分析全省能源发展现状,主要呈现以下特点

1.能源产业素质大幅提升。“十二五”期间,煤矿总数由整合前的2598座压减到1078座,形成了4个亿吨级、3个5千万吨级以上煤矿企业,平均单井规模由30万吨/年提升到目前的135.4万吨/年,形成了以股份制为主,国有、民营并存的以现代企业制度运行的办矿格局。目前高参数、大容量机组比重逐步上升,30万千瓦以上火电机组容量达到80%,比“十一五”末提高了15个百分点。

2.能源供应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全行业累计生产煤炭47亿吨,比“十一五”增加14.8亿吨,增幅46%;累计完成煤炭出省销量30多亿吨,比“十一五”增加5.5亿多吨,增幅22%。2015年,电源装机容量达6966万千瓦,比“十一五”末增加2537万千瓦;发电量2643 亿千瓦时,比2010年增加了307亿千瓦时;外送电装机容量1930万千瓦,外送电量达720.24亿千瓦时。截至2015年底,煤层气(煤矿瓦斯)抽采量101亿立方米,占到全国的半数以上;全省水能风能光伏、煤层气发电等新能源装机占到全省电力总装机的20.8%。

3.能源装备水平大幅提高。全省煤矿综采机械化程度接近100%,综掘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均高于全行业规划目标;通过大力推进热电联产集中供热机组替代城市小锅炉供热、大容量高参数机组替代小火电机组,积极发展超临界循环流化床资源综合利用发电机组,电力技术装备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单机容量30万千瓦和60万千瓦已成为山西电力建设的主力机型。全省已形成了以500千伏为骨干网架、各电压等级协调发展的电网。“十二五”期间,煤炭全行业有130多项科技成果获得省部级煤炭科学技术奖。

4.节能环保取得明显成效。积极推进黑色煤炭绿色发展、高碳资源低碳发展,促进能源产业实现绿色低碳安全高效发展,截至2014年底,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烟尘和工业粉尘分别完成规划目标的133.84%、141.81%、126.92%、143.70%,提前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氮氧化物排放量相比2010年削减13.8%,基本完成减排目标。氨氮相比2010年削减9.5%,完成减排任务的78.24%。2014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降低5.03%,与2010年相比下降16.55%,预计超额完成国家下达我省“十二五”期间下降17%的目标。2014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4%,比2010年高出3.1个百分点。采煤沉陷区面积1100多平方公里,到2014年已复垦超过400平方公里。

5.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十二五”前四年,全省煤矿共发生事故159起,年均下降25.5%;死亡267人,年均下降22.09%;煤炭百万吨死亡率分别为0.085、0.091、0.077、0.036,年均下降24.9%,全省安全形势总体稳定,逐步好转,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顺利实现了“十二五”目标,由全省人民的创痛转变为经济发展的保障,由影响山西形象的负面标签转变为安全发展的新亮点。

6.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国家将低热值煤发电项目下放山西审批,电力审批改革进行“山西试验”,为国家能源审批制度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积累了经验。国家同意山西省开展电力体制改革综合试点,使我省成为国网系统首个电改综合试点省。制定实施关于深化煤炭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率先启动煤炭清费立税改革,出台《涉煤收费清理规范工作方案》,取缔一切涉煤不合理收费,降低部分涉煤收费和基金的征收标准,最大限度地减轻煤炭企业负担。全面改革煤焦公路运销体制,出台《山西省煤炭焦炭公路销售体制改革方案》,全部取消相关企业代行煤焦公路运销管理的21份行政授权文件、9种煤焦运销票据以及全部撤销省内1487个各类站点等,为全省煤炭管理体制改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实施煤炭资源税从价计征,积极推进煤炭行政审批和证照管理体制改革,出台煤炭资源矿业权出让转让管理办法,推进煤炭资源配置市场化。

(三)存在问题。

我省产业结构单一,对外部需求依赖严重,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经济下行压力对我省影响范围大、程度深、时间长,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1.传统产能严重过剩,能源行业运行困难。山西作为我国煤炭大省,“十二五”以来,受需求增长不旺、产能集中释放、成本较快上升、内外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全省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加剧,经济运行面临困难增多加大。价格持续下跌,2015年以来,环渤海地区5500大卡动力煤平均价格连续10期下跌,3月18日跌至482元/吨,已跌近2014年最低水平;2015年1-2月,我省煤炭行业吨煤综合平均售价327.33元。停产工业企业多,2015年1-2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19家停产,同比增加97户,据测算减少产值134亿元,较上年同期多减少77.5亿元;其中,煤炭企业停产354户,占停产企业总数的43.2%。截至2015年底,山西省属五大煤炭集团应收账款已达678.2亿元,是2011年的2.4倍;五大煤炭集团负债率已经达到81.79%;山西煤炭行业亏损达到94.25亿元。

2.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可持续发展能力低。“十二五”以来,我省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突出,全省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随着煤炭资源的长期高强度开采,我省资源瓶颈日渐显现,优质资源储量大幅下降,部分地方已出现资源枯竭现象,煤炭开采强度已经超过23%,分别是陕西、内蒙开采强度的2.6倍和2.7倍。资源浪费和破坏严重,据测算,山西每开采1吨煤平均损耗煤炭资源2.5吨,每开采1吨原煤约损耗与煤共伴生的铝矾土、硫铁矿、高岭土、耐火粘土等矿产资源8吨。目前煤层气开采量严重不足,利用水平与全国煤层气资源大省的身份不符;全省煤矸石综合利用率和粉煤灰综合利用率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固废综合利用困难。同时,由于省内用电市场及省外送电市场有效增长不足,加之外送电通道建设滞后,电力外送能力不足,导致我省发电装机量远远超过用电量,“窝电”现象持续加剧。山西省万元GDP综合能耗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多,可持续发展能力低。总的来看,经过近年来工作的不断推进,全省生态环境局部得到改善,但采煤对生态环境不可逆转和永久性的破坏,造成了全省生态失衡,目前我省仍是全国环境问题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

34567891011
 
关键词: 能源 光伏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新型向日葵形太阳能集中器可使采集率提高10倍
太阳光自动追踪系统设计方案 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