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新能源汽车资讯 > 正文

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更需质量爬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05 14:31:13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272


  日前,发生在北京蟹岛度假村停车场的89辆电动巴士连环火灾,堪称新能源汽车从2009年批量推广以来,国内发生的最大规模新能源汽车事故。

  虽经相关部门的严格调查取证,及时为新能源客车的质量安全正了名,但其经济损失之大、舆论走向之复杂、媒体关注程度之高,无不给人敲响了警钟——新能源汽车运营安全无小事。

  进入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受“补贴退坡”政策的影响,一季度产销双双走低。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而言,补贴政策的退坡有利于打破地方保护主义,帮助优秀的企业和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胜出,最终实现整个产业的优胜劣汰,值得肯定。但现实中,仍不排除有些企业为了保住“市场份额”,不去通过苦练基本功实现降本增效,而是通过降低质量标准来取得价格上的优势,乃至引发行业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不降价格,消费者不买账,可能会丢掉市场份额;严控成本,采用价格更加低廉的零部件,又存在质量滑坡的潜在风险。面临补贴退坡带来的价格压力,新能源汽车又该如何抉择?

  一句话,要销量,更要质量,补贴退坡更需质量爬坡。

  通过牺牲质量换销量,国产乘用车在这方面曾经有过一段惨痛的经历。自主品牌一度曾是中国汽车市场的价格杀手,“低价低质”的策略虽然也在一定时期内得以奏效,但也让自主品牌几乎成为了低价低质的代名词。恶果逐渐显现,品牌向上突破无力,后期更是出现了市场份额14连降的现象。痛定思痛,自主品牌开始意识到质量的“支柱作用”,才有了自主品牌的集体涅槃,才有了自主品牌一次次的突破价格天花板。

  有了乘用车的这段教训,新能源汽车更不能重蹈覆辙,如何有效应对补贴退坡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妨从以下几点来考虑。

  市场遇冷,整个产业链应坚持抱团取暖的态度,共同分担降成本压力,而不是过分强调某一环节在总成本中的比例,将市场的风险统统转化到其身上。以动力电池企业为例,目前面临着下游整车厂要求降价和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上挤下压”局面,压力巨大。如果这一局面得不到改变,一味要求电池企业承担超出其消化分解能力的降成本压力,极有可能引发动力电池领域的“劣币驱逐良币现象”,让质次价廉的电池成品大行其道,并最终为新能源汽车运营安全带来隐患。

  对于有实力、有条件的品牌企业,可以尝试通过向上下游产业链的拓展、布局,实现对生产链条的垂直整合,以减少交易环节和成本,在提高产品质量的同时有效控制产品的价格。对于暂时不具备实施垂直整合条件的企业,通过上下游企业间的战略合作,优化支付款形式、简化交易环节也不失为一种可行的策略。

  此外,通过增加生产线扩大生产规模实现成本分摊,通过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合格率,通过提高产品生命周期降低客户使用成本等策略,也值得业内企业关注和考虑。

  但无论企业作何选择,新能源汽车的安全仍然是第一要义。毕竟,作为大众出行的交通工具,新能源汽车的安全运营才是用户和监管部门最关心的问题,也是影响新能源汽车能否实现市场化推广的关键。(钟 原)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深圳市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电动汽车充电服务费有关问题的函 电动汽车维护保养全攻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原理 纯电动汽车原理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