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生物质能资讯 > 正文

张书林: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展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8-22 13:33:10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191


  在能源、环境、科技、政策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未来汽车产业将在产品、技术、产业链、市场及竞争格局等方面发生结构性变革。根据汽车产业长时间的研讨、论证和已出台的各种规划,基本可以确定未来10~20年我国和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首先,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将引领国际汽车产业发展方向。降低CO2排放、减少污染、降低对石油资源的依赖、提高交通安全、缓解交通拥堵,是我国乃至世界各国发展汽车工业首要的、也是永恒的主题。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并赋予其突出地位的国家;不论在政策支持、配套措施、产品创新方面,还是在示范运行、推广应用等方面,都是世界上力度最大的国家。目前,中国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最快、产量最高、保有量最多的国家;未来,我国也将是世界上排放标准最严格的国家。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引领国际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第二,汽车电动化的趋势已不可逆转,而且,纯电驱动汽车逐步具有与传统燃油汽车相同的市场竞争力,直至超越。国际机构预测,到2025年,全球销售汽车总量的10%将配有纯电动驱动系统。我国纯电动驱动汽车在动力电池(包括燃料电池)系统技术不断发展、成本不断降低、相关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将保持较长时间的持续增长态势。当前我国纯电驱动汽车的市场份额不足2%,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5%接近10%,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到2025年将达到20%,超过世界平均水平,2030年以后,将最终形成超越传统燃油汽车的竞争优势。

  第三,轻量化技术将被广泛采用。整车轻量化技术已成为纯电动汽车提高续驶里程、增强效能、优化成本的必要措施。目前,已经和即将申请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的企业,大部分的投产车型和样车车身与底盘结构件、零部件,都不同程度地采用了新材料、新工艺,开始积累铝合金及复合材料应用技术的经验,并带动了传统汽车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已成为未来整车技术的发展趋势。预计2020—2025年,各种新材料的制造、成型工艺,不同材质的连接技术及相关标准均会成熟,成本也将大幅降低,高强度钢、轻质合金材料和复合材料将在整车结构上得到广泛应用,传统的车身及零部件制造工艺将被充实或改造。

  第四,智能化、网联化将是未来汽车的发展趋势,产业链也将进一步完善。为了提高汽车的安全性、减少交通事故、缓解交通拥堵,也为了满足消费者对更多车载功能的需求,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技术发展势在必行,而纯电动乘用车又是发展智能网联化技术最适当的载体。目前,一部分已经和即将申请新建纯电动乘用车的企业,已计划将自动巡航、雷达观测、紧急制动等辅助驾驶系统应用在新开发的投产车型上;同时,国内外的一些纯电动乘用车生产企业均已开始研发、试验半自动和全自动驾驶技术。随着下一步国家相关政策、标准的配套完善,国际化发展步伐的加快,我国的智能汽车技术将会迎来一个快速发展期,届时,具有智能网联软、硬件开发能力的企业将会与汽车生产企业进一步融合。预计到2025年,半自动、全自动驾驶技术将会成熟并在新能源汽车上得到比较广泛的应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也将进一步完善;行业也将会涌现出一批包括毫米波雷达、超声波传感器、自动执行机构等在内的高技术、低成本的新型零部件供应商。

  第五,国际市场将步中国市场后尘崛起,消费模式将多元化。目前,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超过3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超过2亿辆。预计到2025年,我国一线城市对汽车产品的需求将从刚性转变为以更新为主的需求;而二、三线及新兴城市对汽车的需求则继续保持刚性需求为主,并持续增长。此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人均收入逐步达到或接近2万美元水平,国际汽车市场将大幅增长。小型、高技术、低运行成本的汽车产品,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品将是当时国内外市场的最大需求,同时也是我国企业的优势。预计在此阶段我国在国际市场销售的汽车产品可达千万辆以上。>

  另外,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逐步成熟,出现了一批不求产权、只求使用权的消费群体,共享单车、纯电动汽车租赁模式的诞生乃至蓬勃发展,就是这方面最好的例证。预计到2025年,将有众多出行者选用更方便实用的出行模式,届时,共享汽车的新商业模式也将会大面积普及。

  第六,中国企业将步入国际化发展格局。从近年来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化,“一带一路”共赢发展模式的推行,以及汽车产业政策的改革方向,都促进了我国汽车企业加快国际化发展的步伐。仅仅从已经和即将申请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看:有的申报者和研发团队骨干力量具有在国外汽车及相关企业从事过技术工作的资历;有的具有在跨国集团公司从事商务和管理工作的经验;有的企业在国外已经具有了汽车生产企业和研发机构;有的与国际汽车业生产企业、经销商已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基础,等等。他们都是抱着创新、创业的理念,向国家申请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生产资质的。这部分新建企业从发展理念到品牌设计、产业布局到机构配置、产品研发到市场规划,都显示出浓厚的国际化色彩。预计到2025年,我国骨干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的人才、市场、品牌、研发、生产、配套体系都将会是国际化的;其研发机构将与国际行业充分融合,“24小时全天候研发生产”不再是一句空话。这种情况之所以出现在今天,完全是国家战略和政策引导的结果。

  第七,纯电动乘用车企业会在竞争中重组。目前,我国可生产纯电动乘用车的新老企业已达百家。今后,企业对该领域的精力集中度、投资强度、技术创新能力及运营效率的不同,将拉大它们之间的差距。再加上汽车碳排放积分制度的推行压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新老企业、中外企业之间的合作、重组力度将逐步加大,优势企业会更加突出。

  近两年,国家核准了一批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由于这些企业只能生产纯电动乘用车,致使他们与传统乘用车生产企业间自然形成了一种不对称的经营状态。在纯电动乘用车市场尚未成熟的时期,这批新企业除面临着产能长时间达不到经济规模的发展压力,还面临着在纯电动乘用车竞争中对亏损的承受能力远低于传统乘用车生产企业的经营压力。这样的压力和竞争环境决定了近期(投产5年内)对这些新建企业确是一种“实力”和“耐力”的考验。所谓“实力”是指资金和技术,“耐力”是指在国家对纯电动车没有补贴的情况下,承受亏损的能力;未来(投产5年后),对这些新建企业更是“水平”和“智慧”的考验,所谓“水平”主要指技术和创新,“智慧”主要指经营和发展。可以说,这批新建企业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就必须有长期应对各种压力和挑战的准备与能力。据了解,这些企业申请新建的目的多种多样,基础和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一些企业初期建设的基础条件、投资强度、产品水平还难以应对长远的竞争压力,其发展前景并不乐观。预计未来,新建企业中会有一些将在竞争中被淘汰,它们在未来政策允许的条件下,会以多种形式选择退出或重组。只有少数高水平、有智慧的企业,可以在竞争中进入良性发展阶段,有望成为我国汽车产业的中坚力量。

  总之,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充分体现高效电驱动、轻量化、高智能化的技术应用,并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我国将具有一批高技术、低成本的零部件供应商和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化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我国新能源汽车将成为国际主流市场和新型消费的引领者,初步实现汽车制造强国的目标。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由替代能源的不确定性引发的关于能源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技术
对垃圾焚烧炉与余热锅炉配置一些问题的探讨 海藻生物能源的利用开发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