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焦点新闻资讯 > 正文

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须做好加减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9-22 08:31:07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165


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受关注,五部委明确,要坚持生态优先,督促传统制造业的优化转型。有关专家认为,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既要做好减少消耗和污染排放的“减法”,也要做好发展智能制造,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的“加法”,并且把握一个关键,两条边界以及三条线。

长江经济带自古以来就是一条黄金水道和重要的经济走廊,如今贯穿我国东中西部,覆盖九省两市,人口和经济总量均超过全国的40%。

前不久,五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未来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对企业经济活动提出生态环境约束的硬要求。

从发布机关来看,由工信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五部委通力协作,推进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有利于目标任务分解和工作方案落地,尤其是财政政策将在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升级中起到关键性作用。

从文件名称来看,聚焦工业领域,说明工业依旧是“金腰带”的根基所在,也是推动经济提质增效的主战场,更是《中国制造2025》的施工图。

从《指导意见》确定的目标反推,被称为“金腰带”的长江经济带目前存在产业布局不够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不够高、绿色制造体系还未建立等突出问题。

我们从相关省市多年统计的数据中也发现长江经济带产业结构和布局的不合理性:长江经济带已建成五大钢铁基地、七大炼油厂和一批石化基地,共计40余万家化工企业,基本集中了全国40%的造纸产能、43%的合成氨、81%的磷铵、72%的印染布和40%的烧碱产能。

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不够绿色,亟须提质增效升级。只有工业实现绿色发展,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才能得以改善,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才能落到实处。

如何理解工业绿色发展对长江经济带的重要性及其内涵,如何贯彻执行好《指导意见》,值得我们深思。

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既要做减法还要做加法

上世纪90年代,国家提出发展长江三角洲及长江沿江地区经济的战略构想,长江经济带的概念由此逐步衍生并发展而来。可以说,当前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是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之后,又一个面向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战略。

《指导意见》颁发前,关于“长江经济带”,国家及有关部委相继出台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等文件。如果说这些文件是长江经济带的规划图,那么《指导意见》就是施工图,是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内在要求,也是一项核心工作任务部署。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长江经济带已建成门类齐全、独立完善的工业体系,在整个国家社会财富中占有重要地位。但不可否认,其工业发展依旧没有摆脱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低端经济活动问题依然突出。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粗放式发展方式必须改变,“两高一资”企业必须升级改造。《指导意见》的发布,对破解生态环境约束、提高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实现经济绿色增长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阐述《指导意见》重要性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工业绿色发展概念或许具有拨开云雾和激浊扬清的功效。

绿色发展虽然耳熟能详,但其概念在环境经济领域却众说纷纭,而工业绿色化又是绿色发展在工业领域的延伸。《指导意见》虽然未作出细致说明,但提出“优化工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化改造、加强工业节水和污染防治”四大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高度概括了工业绿色发展的主要内涵。

那么,何为工业绿色发展?

从字面上来看,工业绿色发展顾名思义,工业经济活动必须是绿色的,而不是黑色的,园区、工艺和产品是高效益的,而不是低端经济的。再进一步结合《指导意见》,工业绿色发展的本质,就是要做好“加减法”。

一方面,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过程中不合理消耗以及污染物排放,这是做“减法”。另一方面,推动传统行业改造升级,发展智能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壮大节能环保产业等,这是做“加法”。通过“加减”之间的平衡与协调,提高工业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全面推进绿色制造,减少工业发展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最终实现绿色增长。

各地已有不少经验积累,但工业绿色发展道路应因地制宜

做好工业领域绿色发展的“加减法”,必然是一个艰辛的过程。长江经济带覆盖11个省市,不同区域的经济水平、产业结构、人口规模和自然条件等各不相同,如何协调及平衡并下好一盘棋,考验着管理者的智慧。

然而,天下难事始于易和做于细,诸多地方在探索工业绿色发展过程中已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

四川始终坚持做好增强新动能加法和淘汰落后产能减法,结合省情严厉打击“地条钢”和处置“僵尸企业”。

作为重庆知名工业基地和主要煤炭能源基地,綦江“三招”推进工业绿色发展,即产业“退二进三”、培育绿色需求和推进绿色生产。

地处长江之“腰”的湖北,尊重“人给水出路、水给人生路”的自然规律,提出“三个长江”指导黄金水道开发利用和建设产业转型升级,并打造2000亿的长江经济带产业基金,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

可以说,不少地区先行先试并走在工业绿色发展前列。但不可忽视的是,不同地区、不同行业或产业,绿色化发展道路应是各异的、多样的。工业绿色化是一个结果,更是一个过程,且是循序渐进的,并非一蹴而就。

工业绿色发展的施工图:一关键,两边界,三条线

结合《指导意见》的四大要求,为助推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做好“加减法”,我们建议地方至少做好一个“123”。

重抓优化布局一关键

优化工业布局是工业绿色发展的基石。当前,长江沿岸重化工业布局分布散而广、项目准入不严、分类指导不足和区域重复发展等现象十分突出。应严格按照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明晰确定自身区域工业发展方向和强度,对星罗密布的已建企业实行集约化管理,促进生产要素跨区域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另外,可充分利用区域的比较优势,大力引导跨区域产业转移,比如发挥上海的核心领头羊作用,带动长三角地区产业升级或提升智能制造水平。

结合长江上中下游不同地区存在明显的产业落差,推动长江经济带的产业链衔接,促进规模经济的发展。例如,长三角企业因为土地、能源、劳动力等成本的上升,严重挤压了企业利润,可引导这类型企业将制造及加工等环节逐步向上游地区转移,并依托黄金水道的交通优势和联动效应,实现上下游区域良性互动。

明晰政府市场两边界

要实现工业绿色发展,更需要政府和市场两手协力合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宏观调控的积极作用。

一方面,完善的市场机制有助于提高工业企业转型的能力和效率。工业绿色发展最终需要落实到每个企业、每个产品、每项生产工序流程上,否则就是空话。所以,要将绿色发展理念落实到工业全领域全过程,就必须发挥好价格机制在经济和产业行为中的指挥棒作用,通过能源、矿产等资源要素价格机制,调节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等在内的生产和消费行为,推动社会经济向绿色发展。

比如,利用当前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如园区购买环境污染治理服务等,共同拓展市场发展空间,实现利益共享。

另一方面,政府要做好区域利益协调,加大财政支持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和节能环保产业做大做强的力度,通过财政贴息、贷款贴息等方式助力企业渡过难关。

值得注意的是,长江经济带涉及多个省市多个职能部门,亟须构建相应的统筹协调机制,搭造具有整体性、专业性和协调性的大区域合作平台,共同舞好长江经济带这条“巨龙”。同时,也不能忽视公众的自我诉求,要采取适当方式推进和建立自下而上的沟通渠道。

严防紧守三条线

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最终的落脚点或目的,是要减少工业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的破坏。强化工业绿色发展中生态环境的硬约束,关键是要在水环境领域坚守“水资源利用上线,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

首先,要强化水资源总量红线约束,依靠市场机制,鼓励用水权交易,在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以市场手段提高用水效率。

其次,依靠工业用水效能提升和严格末端水污染物排放,将水质达标作为长江经济带环境质量的底线要求,从严控制污染物入河量。

最后,基于长江经济带的空间管控要求,利用环保督察等监管措施,对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工业开发活动进行清查和盘底,对披着“绿色发展”外衣的招商引资、节能产品等要严肃查处,对沿江港口、过江通道等要合理布局工业企业,对长江上游、水源地区等生态敏感区域要降低人类经济活动强度。

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下,长江经济带承载着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引领生态文明建设等重任。我们要做好长江经济带工业发展的“加减法”,在生态环境容量上过紧日子,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无线充电拓宽应用领域 “国家能源生物燃料研发中心”获国家能源局批准设立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