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说 > 石油 > 正文

自美国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以来,引起的经济震荡至今没有过去,如何“应对危机”成为全球

关注热度:79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专家解说】:,全球资本震荡 今年以来美国次贷危机仍在不断深化,进一步渗透到与房贷相关的美国金融领域,金融领域的风险在加大,由次贷导致的危机有可能进一步迅速蔓延全球。危机失控的后果将十分严重,不仅美国金融危机到了更危险的阶段,而且对全球范围的影响也不能低估。因此,从更深层次剖析美国次贷危机现象的形成和实质以及近期影响、防范金融风险依然很有必要。 一、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深化的现状 2008年7月以来,先是美国著名房贷银行印地麦克银行因客户大量取款引发流动性危机而倒闭(6月底该银行出现支付危机至7月初倒闭的11天时间内,客户提走了约13亿美元)。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二大规模的倒闭银行,仅次于1984年破产的美国大陆伊诺伊国民银行。紧接着,由美国政府支持的两大按揭信贷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股票遭到大量抛售,股价一周内曾跌去五成,一年之内市值损失了八成。7月25日,又有两家小银行--内华达州的第一国民银行和加州的第一传统银行宣布破产。至此,今年以来受次贷危机恶化影响美国已有3家银行倒闭。目前,美国许多银行和与房贷相关的金融机构或面临着倒闭的风险,或出现巨额亏损,甚至美国花旗与美联银行等大银行今年以来也严重亏损。据公布的第二季度业绩,花旗与美联银行亏损额分别达到25亿美元(比预期的要少)和88.6亿美元。在美国万家银行和与房贷相关的金融机构中,今年第二季度就有近100家银行和与房贷相关的金融机构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美国的房屋按揭贷款市场规模高达6.5万亿美元,比美国国债市场要大。目前,次级按揭贷款占房屋按揭贷款市场总规模的12.6%。在次贷风波中,专门放贷给高风险借款者的美国贷款机构一直在违约案上升和按揭者丧失抵押品赎回权问题上一筹莫展。而美国次贷危机向与房贷相关的金融机构的渗透,导致美国房地产市场雪上加霜。为此许多专家和学者认为,次贷危机已超出了次贷的领域,正不断向银行和与房贷相关的金融机构扩散,美国新一轮次贷危机可能是美国金融领域危机的“前奏”,次贷危机将有可能逐渐演化成全面的金融危机,并引发新一轮全球性金融动荡。 由于美国次级抵押贷款被打包成标准化的债券出售给各类金融机构的投资者(主要包括各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对冲基金、保险公司、一些国家的央行以及主权基金等金融机构),再加上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迅速膨胀,美国次贷危机的不断深化和波及的范围十分广泛。次贷危机不仅给美国金融领域带来巨大变化,而且还在持续不断地扩展到美国之外有关国家和国际市场,引起全球各主要市场的震荡,股票市场反应更为强烈。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美国与次贷危机相关的损失已超过2万亿美元,潜在的损失可能超过3万亿美元,相当美国GDP的20%以上。尽管目前美国次贷危机的起因是美国房地产价格泡沫破灭和市场利率上升,但暴露出的是贷款机构降低信贷标准、忽视风险管理、借款人过度借贷以及监管部门监管不力等问题。由于类似的问题在其他信贷市场也始终存在,因此次贷危机引发了人们对其他信贷市场问题的担忧,造成更多的恐慌。今年以来美国许多银行和与房贷相关的金融机构出现的种种困境,反映了美国金融系统长期存在的问题与风险隐患,一旦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就有可能酿成全面的金融危机。 从当前美国的金融状况看,尽管美国政府向市场大量注资,并对有关银行和与房贷相关的金融机构给予特别融资等救急措施,加之降息预期的存在,暂时也许会缓解市场的流动性危机及防止可能出现的全面性金融危机,但由于目前信贷紧缩及金融市场的压力仍然存在,市场上悲观气氛浓厚,受次贷危机深化影响导致各种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各种危机隐患仍难以排除。再加上国际油粮价格仍相对高企,由此引发的通膨压力使美国在联邦基准利率上进退两难。由于美国联邦基准利率目前已降到2%,继续降息刺激经济的空间已极为有限。因此,美国经济和金融形势的诸多不确定性,使美国次贷危机不断深化带来的进一步影响能否缓解,在未来的几个月内依然前景未卜,还没有足够的根据可以断言美国次贷危机已经见底。 近期美国新一轮资产价格泡沫的进一步释放,表明美国次贷危机还在不断深化,冲击力仍在持续,美国再次面临着金融领域的风险和经济的衰退。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次贷危机引发的美国经济衰退和金融动荡,与美国历次的经济大萧条较为相似。这反映在银行及金融机构因次贷的巨额损失及房地价格大幅下滑导致违约贷款金额剧增,致使相关金融机构遭受严重损失,并造成经济的持续下滑。同时,国际粮食与原油价格高企形成的通膨压力进一步削弱了消费能力及企业投资意愿,加剧了经济的衰退,使美国面临着经济与金融的双重考验。 二、美国次贷危机形成的深层次原因 次级房贷危机是典型的政府鼓励居民购房,金融机构又将房贷资产证券化而导致的流动性短缺的金融领域危机。但从美国目前的次贷危机看,表象是房地产业泡沫破裂而形成的,深层次的根本原因是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长期失衡,最终通过与房贷相关的金融领域危机的形式爆发出来,其实质是资产价格泡沫破裂释放到金融领域的严重危机。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向全球扩散以来,其主要焦点集中在更深刻的国际金融市场问题上,包括国际金融市场失衡,甚至国际金融体系变化带来的失衡等。国际金融市场失衡的概念较为复杂,其中包含诸多金融领域的问题,如国际金融结构的失衡及由此带来的货币和汇率问题以及由此导致的贸易失衡和通胀等全球经济问题。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失衡问题在美国次贷危机出现之前就已经十分严重,并扩散至经济增长和结构调整的宏观领域。其根本原因是美国赤字增长和全球贸易不平衡,以及美元贬值、利率差别和投资资金无序流动。无疑,全球金融失衡是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过程联系在一起的。在全球经济增长的拉动下和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经济的增长和需求的增加使国际金融市场出现了一些十分明显的特征,即在全球范围内大量资金源源不断流入房地产行业和矿产、能源等资源行业的实体经济领域。由于全球流动性资金流入实体经济领域的速度和规模达到了一定的甚至是疯狂的程度,不仅导致了国际金融领域严重失衡,也推动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而随着近年来美国房地产泡沫的不断积累,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长期失衡出现的危机首先从次贷危机反映出来。由于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失衡十分严重,不仅次贷危机难以在短期内缓解,还有可能进一步演变成金融领域的全面危机。 由于近年来经济和需求的增长主要表现在新兴经济体中,西方发达国家总是以此为口实将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胀归咎于新兴经济体或发展中国家。但目前国际金融领域的失衡、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和通胀的症结并非如此。从国际金融体系看,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经济体或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失衡主要表现在经济增长差别上,导致全球流动性资金大量流入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这些国家经济规模的扩大,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消化了部分投资资金,另一方面经济和需求的增长也在不断消化“热钱”的流入,即使存在着泡沫也是经济和需求增长过程中的泡沫,而不会引发全球性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胀。同时,全球投资资金流入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弥补了这些国家资金的短缺,在一定意义上有益于国际金融领域的平衡,缓解了发达国家长期流动性过剩出现的局面。而发达国家内部之间出现的资金过度流动,不是反映在经济增长、经济结构或贸易失衡这些宏观层面上,而是反映在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领域之间的失衡。美国次贷危机以及其在发达国家的蔓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因为发达国家内部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领域间的失衡最为严重,所以美国次贷危机首先冲击的是西方经济体,而不是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因此,显而易见全球范围的资产价格泡沫和通胀不是来自新兴市场经济体或发展中国家。如果说有一定的关联,也不应反映在资产价格泡沫的金融领域。从资产价格泡沫形成的角度看,近年来美国等发达国家的一些实体经济行业出现了过快增长,全球流动性资金过度流入实体经济,使国际金融领域失衡现象进一步恶化,国际资金流动更加无序。同时,美国房产业高速过快发展推动房产价格过快上涨,拉动了与此相关的房贷行业和次贷证券市场的发展,房贷行业和次贷证券市场的膨胀又使金融经济领域筹借到的资金加速投入房产建筑业,这种逐步升级的循环投资方式形成了资产价格泡沫,最终必然崩溃。与此同时,美国房贷行业和次贷证券市场的膨胀使许多国家和金融机构卷入其中,资产价格泡沫的破裂也必然在全球蔓延,美国次贷危机向亚洲的蔓延,与其说是扩散还不如说是转嫁危机。 另外,近年来美国等发达国家在矿产、能源等资源行业的实体经济领域的过度投资以及在农产品补贴等问题上的做法,为全球通胀埋下了“伏笔”,并为矿产品、石油和粮食期货市场上的大肆投机提供了刺激因素。此外,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之后,全球经济和国际金融失衡问题愈演愈烈,特别是次贷危机带来的美国资产泡沫崩溃和美元贬值在国际货币市场进一步演变为货币政策和汇率等领域的问题,使国际金融失衡问题更加复杂化。甚至有人预言如果出现新一轮经济危机将有可能从金融领域开始。 三、美国次贷危机更广泛的影响 美国的次贷风波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因此需要对次贷危机的延伸进行新的认识并高度重视。由于目前美国房价暴跌引发的次贷危机仍在不断加深,不仅使有关从事次贷的银行危机四伏,而且正逐渐渗入从事次贷以外的住房抵押贷款行业。再加上市场恐慌因素导致投资者从房地产市场抽逃资金,加剧了流动性危机的进一步恶化,由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大量释放引发的次贷危机有可能向住房抵押贷款继续延伸,演变成更为广泛的金融危机,从而加大美国金融市场上的动荡并向全球扩散风险。 从全球范围看,本轮美国次贷危机对世界许多地区金融市场造成的巨大影响,可能严重削弱投资者对全球资本市场的投资信心,消除对美国经济和房地产市场恢复的期望,加剧美元的进一步贬值,加重资本市场的恐慌气氛,一有任何风吹草动不可避免导致市场动荡加剧。据统计,目前外国投资者总计持有22%左右已发行的美国政府机构长期债券,规模约1.4万亿美元,其中不乏与美国房贷金融机构有关的债券,中国和日本是此类债券的最大的投资者(其中中国约占外汇储备的38%,日本约占24%)。如果美国政府为进一步缓解次贷危机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干预,有可能引发新一轮美元贬值“风潮”,从而直接使许多持有巨额美元债券的银行与金融机构遭受重大损失。特别是一旦这类债券缩水,中国和日本将首当其冲。从日本的情况看,日本持有的美国机构债券最多的是私有公司和商业银行债券。近年来由于日本企业贷款需求持续低迷而客户存款却继续增长,日本银行一直在大举投资机构证券等海外债券,美国机构债券被认为既安全可靠又能提供高收益率。美国机构债券成为日本私有公司和商业银行主要的投资渠道,因此日本私有公司和商业银行受到的影响更严重,有可能直接导致日本金融市场的动荡。而日本的一贯做法是一旦国内出现金融动荡便从海外抽调资金稳定国内市场,变相向海外其他金融市场转嫁国内出现的危机,此举对亚洲地区影响最为广泛。我国与日本有很大的不同,我国所持的美国机构债券大部分都是以政府以外汇储备的形式持有的,在美国新一轮次贷危机的冲击中我国也未能幸免(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我国持有“房利美”和“房地美”债券达到3760亿美元)。另外,美国次贷危机的蔓延不仅导致全球信贷市场进一步紧缩,同时也波及到股市地产板块。由于美国次贷危机震动了整个国际金融领域,投资者担心美国次贷危机将进一步扩大及美国经济将受到进一步负面影响而纷纷抛股,拉低了与房地产和与房贷相关的金融类股票。据统计,今年以来全球50个主要股市的总市值急剧减少至不足53万亿美元,市值与去年高峰时期相比至少蒸发了10万亿美元,平均跌幅超过了17%。其中股市上房地产类股票多次出现集体跳水,在不到七个月的时间里全球房地产类股票跌幅多则50%以上,少则也在10%以上,在全球各地股市房地产类股票跌幅最大。 当然,尽管美国次贷危机的延续对我国的直接影响并不突出,但间接的影响不可避免。首先,美国新一轮次贷危机意味着外部金融环境更加不确定,特别是由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债券投资者不愿承担次贷危机带来的更多风险,必然要转嫁危机。其次,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由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不断升值,再加上未来我国市场增值预期十分明显,我国就成了次贷危机的“避风港”。特别是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目前国际“热钱”不但没有撤出中国的迹象,而且还在不断涌入。尽管大量资金流入并不一定是坏事,至少使我国金融市场上的流动性资金十分充裕,但由于流入我国金融市场和房地产行业的“热钱”大部分是投机性质的,在金融和房地产市场上会在一个合理的估值区域伺机而动甚至兴风作浪,加大了国内金融和房地产市场上资金的流动性风险。另外,投机性“热钱”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热钱“的载体既多样化又很难监测,其规模和走向难以判断,增大了我国资本市场的不确定性,因此管理难度也就进一步加大。虽然目前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化与我国金融机构的关联度不是太强,但毕竟有一定的牵连,其中包括: (一)由于我国一些金融机构在不同程度上涉足美国抵押贷款债券,因而损失较大,金融领域面临着重大风险。据美国官方统计,到2008年5月底我国金融机构持有的美国机构债券高达4333亿美元。如果美国经济得不到有效改善,抵押贷款债券资产市场的估价值继续下降,不仅全球经济将陷入严重的危机和资产变量的重估,我国金融机构也将面临着无法挽回的损失。 (二)国家外汇储备资产安全面临着威胁。由于我国外汇储备和外汇资产大部分是美元单位,如果美国次贷危机继续深化,我国持有的大量美元外汇储备和美元外汇资产的实际价值将大幅缩水,承担美国次贷危机继续深化影响带来的巨大风险。 (三)人民币升值和出口下降压力进一步加大。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恶化的可能以及美国经济衰退风险的增大,短期内美元弱势将难以改变,人民币在美元贬值的驱使下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美国贷危机继续的深化和美元的不断贬值,将降低美国居民的投资和消费信心,从而导致中国对美国出口的下降,使我国部分出口企业的生存条件恶化。 (四)宏观调控难度加大。受美元贬值影响。以美元单位计价的国际大宗商品如粮食、原油和黄金等的价格有可能将进一步上扬,全球性通胀将继续恶化。通胀风险加大将导致我国宏观经济调控难度加深。 (五)股市和资本市场的风险加大。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在短期内难以解决,市场对美国和全球经济前景预期悲观,将有可能导致美国乃至全球股市持续低迷,包括中国股市在内的全球股市风险将不断增大。如果美国次贷危机继续演化,可能会使一些投资于我国资本市场的境外机构撤回资金,我国资本市场和股市将承受更大的风险。 另外,从金融机构的承受能力看,美国的次级贷款市场仅仅是贷款市场的一个部分,而且主体是多元化的,即使这些金融机构破产,国有资产的损失也不会太大。但我国则不同,许多地方政府都把房地产行业作为经济的支柱产业,土地转让收入和相关税收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相当一部分,再加上一些地方政府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执行不力,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地方政府对高房价负有一定的责任。同时,我国贷款市场的房贷基本上都是由几大国有商业银行垄断,即使是其他商业银行,也都是有一定规模的国有资产,因此房地产出现的泡沫也就是国有资产的泡沫。尽管目前美国次级危机对我国房地产和与房地产相关的金融领域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并不等于类似美国次级危机的隐患不存在,需要加大风险评估力度。美国次级危机的爆发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思考的问题,对其认识不能仅仅关注表面现象。 四、美国次贷危机后的全球范围调整 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股市多次下泻,国际货币市场持续震荡不定,金融商品价格不断攀升,一些规模庞大的金融机构或出现巨额亏损或倒闭。美国政府又是注资又是减息和减税以救市,但仍无济于事。所有迹象显示,目前美国次贷危机已经引发了金融领域的危机,受此影响全球也正面临着严重的金融危机。为此,美国次贷危机后全球范围的调整势在必行。 美国次贷危机反映的是资产价格泡沫破裂及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失衡的现象。长达10多年的实体经济过热推高了能源和粮食价格,最终难以承受的通胀压力必然要通过金融危机的方式表现出来。虽然次贷危机的表象是美国房贷行业和次贷证券市场的泡沫,但缓解次贷危机的不断恶化最终需要从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之间的失衡进行调整,是全球范围的调整,调整过程也将是漫长和带有许多不确定性的。从深层次看,次贷危机和资产价格泡沫实际上是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两大领域之间的失衡,与经济结构的失衡有很大的区别。经济结构的失衡可以通过相关的政策和措施在短期内得到调整,而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失衡的则是两大经济间的调整。这在短期内难实现相对平衡。因为在全球化过程中全球经济失衡更主要的成分是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之间的失衡,这种失衡现象具有全球化的多种因素。 当前,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全球金融市场动荡进一步显现,全球经济结构面临着新一轮全面调整,调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发达国家内部的调整。由于发达国家之间实体经济与金融经济的失衡异常严重,使长期把持国际金融领域主导地位的美国与其他西方发达国家的裂痕不可弥合,分歧难以消除。因此调整难度可想而知。二是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调整。这与其说是调整不如说是博弈,实际上是国际金融格局变化的过程。美国的主导地位会进一步下降,新兴市场经济体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三是经济结构的调整。由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失衡所导致的价格泡沫和次贷危机,以及由此产生的全球通胀、市场信心低迷和恐慌、贸易平衡、扭曲的能源和粮食价格以及期货市场投机猖獗等问题,最终需要全球范围的实体经济和金融经济重新实现均衡之后才会彻底解决。 目前种种迹象表明,不仅美国次贷危机远未结束,而且引发新一轮次贷危机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并还在继续向全球扩散。即使次贷危机不再恶化或有所缓解,但滞后的影响也会在下半年进一步显现。到目前为止,美国房地产仍面临着的困境,甚至有继续恶化的可能。受其影响,美国经济仍面临金融市场动荡等诸多困难,美国金融市场的动荡和经济的衰退无疑将拖累全球经济。美国经济是当今全球经济最重要的引擎。美国不仅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也是最大的对外投资主体。这两方面都能够推动和拉动全球经济的发展。如果美国次贷危机进一步深化并导致美国经济出现衰退,将恶化美国的消费市场,使世界各地区的商品在美国销售受到严重影响。在投资领域等方面,如果美国金融市场进一步恶化,将影响到全球金融领域的稳定。因此,由于目前美国次贷危机的发展和影响仍存在着极大不确定性,特别是受高油价、高粮价、美元贬值和资产泡沫崩溃等因素影响,通胀在下半年有可能进一步加剧,经济增长减缓已成为定局,全球经济也将进入一个全面调整时期。 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范围将有多广?这是目前世界经济界和金融界密切关注的问题。从其直接影响来看,首先受到冲击的是众多收入不高的购房者。由于无力偿还贷款,他们将面临住房被银行收回的困难局面。其次,今后会有更多的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由于收不回贷款遭受严重损失,甚至被迫申请破产保护。最后,由于美国和欧洲的许多投资基金买入了大量由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它们也将受到重创。 这场危机无疑给国内金融业带来了不少启示。在金融创新、房贷市场发展和金融监管等方面———美国次贷风波爆发以来,无论从全球资本市场的波动还是美国实体经济的变化来看,次贷之殇在美国乃至全球范围内都不容小觑。对于中国来说,这场风波为我们敲响了居安思危的警钟。 美国次贷风波中首当其冲遭遇打击的就是银行业,重视住房抵押贷款背后隐藏的风险是当前中国商业银行特别应该关注的问题。在房地产市场整体上升的时期,住房抵押贷款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优质资产,贷款收益率相对较高、违约率较低、一旦出现违约还可以通过拍卖抵押房地产获得补偿。目前房地产抵押贷款在中国商业银行的资产中占有相当大比重,也是贷款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根据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商业银行为房地产抵押贷款计提的风险拨备是较低的。然而一旦房地产市场价格普遍下降和抵押贷款利率上升的局面同时出现,购房者还款违约率将会大幅上升,拍卖后的房地产价值可能低于抵押贷款的本息总额甚至本金,这将导致商业银行的坏账比率显著上升,对商业银行的盈利性和资本充足率造成冲击。然中国房地产市场近期内出现价格普遍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但是从长远看银行系统抵押贷款发放风险亦不可忽视,必须在现阶段实施严格的贷款条件和贷款审核制度。 事实上,本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源头就是美国房地产金融机构在市场繁荣时期放松了贷款条件,推出了前松后紧的贷款产品。中国商业银行应该充分重视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第一应该严格保证首付政策的执行,适度提高贷款首付的比率,杜绝出现零首付的现象;第二应该采取严格的贷前信用审核,避免出现虚假按揭的现象。 在次贷风波爆发之前,美国经济已经在高增长率、低通胀率和低失业率的平台上运行了5年多,有关美国房市“高烧不退”的话题更是持续数年。中国与美国房市降温前的经济图景存在一定相似性。 本次美国次贷危机的最大警示在于,要警惕为应对经济周期而制订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某个特定市场造成的冲击。导致美国次贷危机的根本原因在于美联储加息导致房地产市场下滑。当前中国面临着通货膨胀加速的情况,如果央行为了遏制通胀压力而采取大幅提高人民币贷款利率的对策,那么就应该警惕两方面影响:第一是贷款收紧对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影响,这可能造成开发商资金断裂;第二是还款压力提高对抵押贷款申请者的影响,可能造成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而这两方面的影响都最终会汇集到商业银行系统,造成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上升、作为抵押品的房地产价值下降,最终影响到商业银行的盈利性甚至生存能力。 人们需要认识中国和美国经济周期以及房市周期的差异性。美国是一个处于全球体系之下的有着悠久市场经济历史的国家,周期性很强,目前正处于本轮经济周期的繁荣后期。 中国则还没有经历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即使从改革开放算起到现在也只有30年的历程,从1992、1993年提出市场经济到现在更是只有15年历史。处于这一阶段,中国经济的关键词是供需不平衡,固定投资需求大。这是区别于美国经济接近10年一个周期的重点所在;此外,中美房市的周期也有所不同。中国实施房改后,结束了此前多年无住房市场的局面,需求大幅飙升。虽然中国房市也存在投机因素的推动,但需求大而供给有限是促使房价走高的最重要原因。而且,对于中国房市,政府有调控余地。 本次美国次贷危机也给中国宏观调控提出了启示。主要有三方面:第一,有必要把资产价格纳入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时的监测对象。因为一旦资产价格通过财富效应或者其他渠道最终影响到总需求或总供给,就会对通货膨胀率产生影响。即使是实施通货膨胀目标制的中央银行,也很有必要把资产价格的涨落作为制订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第二,进行宏观调控时必须综合考虑调控政策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例如美联储连续加息时,可能对房地产市场因此而承担的压力重视不够;第三,政府不要轻易对危机提供救援。危机是对盲目投资和盲目多元化行为的惩罚,如果政府对这种行为提供救援,将会导致道德风险的滋生。本次发达国家中央银行在市场上联手注资,可能会催生下一个泡沫。
 
关键词: 全球 美国

[ 专家说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专家说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资讯
热门推荐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