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说 > 风能 > 正文

我要考结构工程 考北京的高校

关注热度:201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专家解说】:◆结构工程 结构工程是研究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中具有共性的结构选型、力学分析、设计理论和施工建造技术及组织管理方法的学科。既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各种工程设施;也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结构工程是一级学科土木工程所属的二级学科,在整个都市与城镇建设领域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结构工程有着悠久的历史,近几十年来,复杂条件下的大规模、大跨度、高耸、深埋、轻型及设施现代化的建筑物设计理论、建造技术与优化方法研究、结构安全性及耐久性评估和维修加固技术的研究、提高工程结构防灾减灾能力的各种途径和方法的研究等,借助于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测试技术的研究成果和伴随着新理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古老的结构工程学科更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 本专业负责人: 霍达 Email: huoda@bjut.edu.cn Tel:010-67391652 ) 研究方向简介: 结构可靠性分析与安全评价 结构可靠性分析与安全评价对建筑结构设计能否符合安全可靠、耐久适用、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的要求,起着决定性作用。通过确定与结构可靠安全有关 变量的统计特征与其他不确定信息特征,在建立结构破坏准则的基础上比较结构的反应和抗力,评价结构安全性或计算结构的失效概率。为建筑结构设计、维修加固、防灾决策和实时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工程结构优化设计与结构CAD 工程结构设计是包括结构总体布置和选型、结构分析与计算、构造处理等在内的综合性、创造性劳动过程,大量的需要优化决策和计算机辅助工作。运用运筹学、数学规划理论、系统科学方法和结构设计原理,在满足力学条件和规范等要求的结构方案中进行计算机辅助优选和设计,以期达到充分发挥材料和结构潜力,快速获得经济合理实用的结构设计的目的。 结构耐久性评价、维修与加固技术 为使刚度和强度等性能在其使用过程中是不断随时衰减的结构能够正常工作,必须对其进行安全性、耐久性评价和必要的维修与加固。运用概率论、随机控制、模糊数学、评价与预测、不确定性处理技术等理论和方法,把结构及其性能当作时间的函数,并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和新材料、新工艺、新结构和维修加固新技术的发展,统一进行结构鉴定及维修加固的优化决策。 城市与工程抗震减灾 运用概率论、模糊数学、评价与预测、地震工程学和结构理论等进行地震危险性分析、抗震防震区划、建筑物与生命线震害预测和估计、结构抗震分析计算和城市与企业的抗震防灾规划,以期达到城市与工程结构抗震、防灾减灾的目的。 结构隔振、减振与振动控制 通过在结构上设置控制装置与结构共同抵御地震动等动力荷载,解决传统抗震结构体系因不能准确地估计结构在未来可能遭遇的地震动的幅值、频谱和持时等特性,可能带来的不安全问题,是一条既适用于新建结构、也适用于在役结构加固的抗震新途径。本方向将对工程结构的隔振、减振与振动控制,包括单体结构主、被动和半主动控制、多结构被动控制和多结构半主动控制(含多结构混合控制),智能控制等进行理论、试验和工程应用研究。 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性能及设计理论 研制新型钢筋混凝土多、高层建筑结构,并进一步研究其抗震性能和设计理论,是工程抗震和减灾防灾的重要任务。本方向主要研究新型框架轻型结构、新型剪力墙结构和其它新型抗侧力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和设计理论。 大跨度空间结构 空间结构包括薄壳、网架、网壳、悬索和膜等结构型式。由于受力合理、造型优美、用材经济等优点,近年来被广泛地应用于公共和工业建筑,是人类向超大跨度建筑冲击的最有竞争力的一类结构型式,也是当今世界衡量一个国家建筑科技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方向主要在空间结构抗震分析理论及设计技术、空间结构缺陷识别理论、空间结构减震控制技术研究、空间结构新结构体系及工程技术几个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预应力钢结构分析理论 预应力钢结构是现代钢结构中的新技术与新体系,在传统的钢网壳、钢网架、空间钢桁架等结构中引入预应力以进一步改善原有体系的受力、刚度和整体性并大大降低钢耗量。这种结构体系在与同类传统结构相比可以具有更大的经济效益,改善结构的静动力性能,扩大结构的适用领域及使用空间,推广高强材料的应用范围。预应力钢结构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工程应用前景。 城市系统规划与可持续发展 运用城市规划建设理论和建筑设计方法以及系统科学,借鉴国内外城市和建筑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建筑与城市一体化发展的规律,重视人在建筑与城市活动中的行为和心理,探讨城市建设生态平衡与城市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布局合理、设施齐全、有利工作、方便生活、环境清洁、优美安静、条件舒适、抗震能力强的现代化新城市。 岩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 建筑物(构筑物)与岩石所组成的共同工作体系应协调工作,在遭受地应力、地震等荷载作用后,该工作体系将产生相互作用,任一部分的破坏都将造成建筑物的破坏或失效。本方向主要研究岩土的动力学特征、岩土与结构的相互作用、岩土中的振动与波动、结构的加固、地下工程等。 结构性态设计 旨在满足工程结构各种功能要求的设计方法正在并逐渐取代统一的设计准则。新方法需根据实际需要确定性能目标,提出评价和综合分析选择满意的设计。从而为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打开了门户,充分体现了设计与研究的密切结合。因此更适合于具有特殊要求的重要工程的设计。本方向除了研究性态设计的基本和共性问题以外,更要结合实际工程发展相应结构计算方法,性能评价方法和基于性态要求的结构细部构造等等,以促进新方法的发展和实际应用。 结构性能监控 结构性能监控是指利用现代力学、数学和结构理论、控制论、材料科学、实验与测试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对结构的性能进行监测、诊断、评估和实施控制,是一种即适用于新建结构设计,又适用于在役结构加固的新理论和新技术。本方向将侧重于结构隔振、耗能减振、半主动控制和智能控制、结构检测技术、结构损伤诊断和评估的理论、试验和工程应用研究。 导师简介: 周锡元:男,1938年5月出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北京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主任,抗震减灾研究所所长,建筑工程学院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灾害防御协会等五个学会理事或常务理事,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家地震安全性评价委员会、国家地震局地震灾害损失评定委员会等十个委员会委员、常务委员或主任委员,《建筑结构学报》、《地震学报》、《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和《Journal of Earthquake Engineering》等多种杂志编委。40多年来一直从事工程结构抗震研究工作,致力于我国地震工程学的开拓和发展。早年与合作者一起对多跨、错层、长大厂房等结构提出了考虑空间整体作用的结构计算模型、60年代中期首先提出了地震力统计理论、强震地面运动特性和场地影响的研究,与合作者提出了非发震断层对震灾与地震动无局部增强作用的重要结论,大大扩展了地震区可利用场地的范围;70年代首先在国内发展了地震动小区划的定量方法,并负责完成了北京城区地震动小区划;80年代首先提出和发展了基于可靠度理论的设计地震动和地震危险性分析新方法;在国内率先发展了城市和区域综合减灾的关键技术与防灾规划、90年代主持建筑和生命线抗震新体系研究,负责完成了砌体结构隔震研究和试点建筑,推动了产业化进程,该项目被评为国家”八五”重大科技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并获准重点推广。发表论文百余篇,著作有《地震工程概论》、《场地·地基·设计地震》等。曾获全国科技大会奖一项(第2名)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一项及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进步奖四项,已指导培养硕士、博士生30名。 (Email: zhouxy@bjut.edu.cn Tel: 010- 67392499 ) 霍达:男,1946年出生,工学博士,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院长,建筑勘察设计院总工程师,结构工程学科责任教授,化工部突出贡献专家,政府津贴及北京跨世纪人才工程国内一流专家称号获得者。曾两次赴英国利物浦大学土木系合作研究、任客座教授。现兼任教育部科技委工程技术学部委员、全国抗震技术减震隔震专家组成员、地震灾害损失评定委员,中国基建优化研究会等八个学会常务理事,哈尔滨建筑大学等七所高校客座教授。在工程优化、不确定性处理、结构分析与控制、结构可靠性与耐久性等方面均有建树。共发表论文180余篇,出版著作16本,获国家及部省科技进步奖6项、其他部省奖励8项,已指导培养博士生19名、硕士生20名。 (Email: huoda@bjut.edu.cn Tel:010-67391652 ) 张爱林:男,1961年出生,在哈尔滨建筑大学获博士学位,在大连理工大学做博士后研究,美国康乃尔大学土木系高级访问学者。现任北京工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结构工程学科助理责任教授,兼任中国钢结构协会理事,中国房屋钢结构协会理事。先后参加或主持国家攀登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市自然科学基金等15项科研项目,在核心期刊及国际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被EI、ISTP、PA检索收录16篇,出版专著一本、译著一本。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共指导培养硕士、博士生共15名。 ( Email: Zhangal@bjut.edu.cn Tel: 010-67392084 ) 张毅刚:男,1949年出生,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长期从事大跨度空间结构设计与抗震理论的研究,特别是对大跨度网架、网壳、桁架型拱,立体桁架等结构的抗震性能进行了深入系统地研究,并曾赴瑞士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和英国建筑研究院进行合作研究。现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副理事长,国际壳体与空间结构协会(IASS)个人会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空间结构委员会委员,《空间结构》杂志编委等。完成国家基金、省部级科研10余项,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许多成果已列入有关国家规范和应用于实际工程。已指导和协助指导硕士、博士生13名,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近60篇,出版学术专著一部。 ( Email: zyg@bjut.edu.cn Tel: 010-67392961 ) 曹万林:男, 1954年出生,1982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在哈尔滨建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获博士学位和做博士后研究工作,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现任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学科责任教授。兼任中国建筑学会高层建筑抗震专业委员会、混凝土结构委员会和抗震试验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抗振控制分会理事,《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委,《世界地震工程》编委会副主任。在高层建筑钢结构、钢筋混凝土异型柱框架结构和新型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和设计理论研究方面,主持了国家“九.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省部级科研项目等18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作为第一完成人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已指导培养博士、硕士生共14名。 ( Email: Caowl@bjut.edu.cn Tel: 010-67392158 ) 闫维明:男,1960年出生,1982、1986和1992年分别获哈尔滨工业大学(原哈尔滨建筑大学)工学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1993年在该校晋升副教授,1995年该校博士后出站。1995年~1999年在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副教授、副主任、教授(1998年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博士后出站并晋升教授)。现任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常务副主任、院士助理,结构工程学科部助理责任教授。《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杂志编委,中国振动工程学会结构抗振控制学会理事。自1983年攻读硕士学位以来,主要从事工程抗震与减震、智能结构、结构检测与维修加固等领域的研究工作。曾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八五”和“九五”攻关、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以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和其他项目近30项,发表论文近80篇。曾是国家科技进步二、三等奖项目参加人,曾获省部级优秀科研论文二等奖和国家专利,已指导博士生、硕士生20名。 ( Email: Yanwm@bjut.edu.cn Tel: 010-67391649 ) 宛素春:女, 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81年在天津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建筑学科部责任教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客座教授、全国优秀教师、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兼任北京人大常委会委员、北京规划学会理事、首都女教授联谊会副会长等职。多年来承担和完成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国家基金、北京城市设计研究等国内外重要科研项目11项,工程设计项目一百余项,出版论著4部,发表论文40余篇。已招收硕士生、博士生20余人。 ( Email: wansuchun@263.net.cn Tel: 010-67391528 ) 杜修力:男,1963年出生,1983年毕业于南京工程兵学院,1983~1986年在中国科学院工程力学所获工学硕士,1986~1990年在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所获工学博士;1990年~1992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土木学院做博士后;1992!2001在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历任高级工程师、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结构振动研究生主任、工程抗震中心主任助理、中国科学院结构振动开放实验室副主任,1996年短期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工作。现任北京工业大学教授。主要学术兼职有中国地震局全国地震灾害评估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委会委员、天津大学兼职教授等。主要从事建筑结构与水土结构抗震、地震工程、计算力学方法等领域研究。先后主持和参加纵向科研项目20余项,其中包括1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电力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地震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出版著作1部,已指导博士生6名、硕士生8名。 陶连金:男,1964年出生,教授,1986年获重庆大学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东北大学博士学位,1996年~1998年在成都理工大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1998年到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任教,现任北京工业大学建工学院岩土工程学科带头人。1999年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同年入选北京市优秀跨世纪人才工程,获得市级有突出贡献专家、优秀教师等称号。先后主持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九五”攻关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基金、地矿部岩土工程开放实验室基金、国家专业实验室开放基金、教育部骨干教师计划项目、北京市科技新星项目等16项科研项目,参加完成了12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6项,出版学术专著3部,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10余篇被EI、ISTP、GeoRef 等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检索,获得2项专利。兼任成都理工大学客座教授,《世界地震工程》编委,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会员。长期从事岩土工程方面的研究,主要研究兴趣为地下结构、土与上部结构共同作用、结构的动力响应与稳定、岩土工程数值模拟。已经指导培养硕士生7名、博士生2名。 (Email: ljtao@bjut.edu.cn) 罗 玲:女,1942年出生,1963年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道路桥梁专业,现为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总工程师、北京工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设计大师、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大英杰、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全国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教育评估委员会委员、中国公路学会、桥梁-结构委员会副理事长、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特聘委员、北京公路学会桥梁-结构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建筑结构诊断中心技术委员会委员。30余年来,一直从事大型立交桥和城市道路桥梁领域的抗震、减震研究和设计等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了100多座立交桥的设计,如北京“东厢”、“西厢”、“南厢”工程,西北二环改造工程、东三环工程,西客站道路工程,京延高速公路等大型工程,曾获多项国家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和建设部科技进步奖以及工程设计金奖、银奖等奖项。 (Email: Luo@bgmedri.cn.net Tel: 010-68024669) 薛素铎: 男,1959年出生,博士,教授。在北京工业大学获硕士学位,香港理工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工程抗震模块主讲教授,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结构分会理事,《世界地震工程》杂志编委,国际壳体与空间结构协会(IASS)会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大跨度空间结构、结构减振与振动控制。作为项目负责人或重要骨干参加完成10余项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多篇发表在国际著名期刊或在国际会议上宣读,被国际著名检索工具SCI、EI及ISTP收录论文近20篇次。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美国COLBY优秀论文等各项奖励10余项。1993年被评为北京市高校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4年被评为北京市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1995年获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称号,1999年入选北京市跨世纪优秀人才工程。 (Email: sdxue@bjut.edu.cn Tel: 010-67391646) 结构工程是一级学科土木工程所属的二级学科。 土木工程专业 业务培养目标: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道路、桥梁、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和市政工程学科的基本理论,受到课程设计、试验仪器操作和现场实习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土木工程的规划、设计、研究、施工、管理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主要方面和应用前景; 2.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与选型、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建筑机械、电工、工程测量与试验、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术; 3.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4.了解土木工程主要法规; 5.具有进行工程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房屋结构、桥梁结构、地下结构、道路勘测设计与路基路面结构、施工技术与管理。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认识实习、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专业实习或生产实习、结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40周左右。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相近专业:建筑学 城市规划 土木工程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给排水工程 土木工程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建筑工程技术 北京开办土木工程的院校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清华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方工业大学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以下相关问题

  • 我想考北京交通大学结构工程的研究生,北京的应该属于A区的录...
  • 你好,我是今年想要考北京工业大学结构工程,我想知道这个专业...
  • 2012考研想考北京工业大学的结构工程。我是兰州理工大学学...
  • 我想考结构工程的研究生,是考山东大学比较好还是山东建筑大...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在站内搜索以下相关关键词

高校教师结构化面试    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高校结构化面试试题    高校结构化面试    高校治理结构    高校组织结构    高校教师职称结构    高校法人治理结构    
 
关键词: 高校

[ 专家说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专家说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资讯
热门推荐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