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家说 > 沼气 > 正文

急求调查报告一篇,1000字左右。详情请点击。

关注热度:1400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热心网友:

给个邮箱   还有别的

 

抓住新机遇     建设新农村

    在人类跨入新世纪之初,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十一五”规划《建设》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历史任务被提出来了。建设新农村,对中国农民而言是一种福音,对中国农村而言是一次重大变革,对中国农业而言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新机遇。

    如果说以往的农村变革是着力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那么此次新农村建设则立足于实现8亿农民的小康梦想,让更多的公共服务深入农村,惠及百姓。首先:“两免一补”政策将会给农民带来1000多亿元的直接好处;另外,国家对农业基础建设投入的规模空前,正如财政部长金人庆提出:“要让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仅2006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将达到3397亿元,比上年增加422亿元,而且这一数字将逐年被刷新。)我们辽宁省政府也决定拿出54个亿来实现村村通自来水,从而改善农民的饮水问题。面对如此千载难逢的发展新时机,我们必须要牢牢抓住它,珍惜它,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这里我们主要从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一、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点,三、新农村建设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新农村?

一、 新农村建设的内容:

关于新农村建设,十六届五中全会已给出了明确的要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二十字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是从宏观层面上提出的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

从操作层面上看,建设新农村既涉及到硬件建设,也涉及到软件建设。我们可以将它概括为五个方面的内容,即:新设施建设、新环境建设、新房舍建设、新公共服务建设和新精神风貌建设。只有这五方面的建设都取得了重大的进展,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才会有一个全新的风貌,农村小康社会和我国和谐社会才会得到较高程度的实现。

1、“新设施”建设。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和生活的基础设施。

这主要包括农村的饮水安全工程、道路建设、完善农村电网、发展农村邮政和电信以及信息网络建设;另外还包括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如田间道路、水利工程、梯田建设、中低产田改造等等。在基础设施建设中,交通问题应为首要解决的问题,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嘛。交通,在现代社会运作中就犹如人们的血脉通道一样,只有血脉通畅了,自然人们就健康,活力也会自然显示,交通亦如此,只有交通发达了,必然会促进经济的发展。近年来,在这些方面我们已做了不少努力,但是,就全国而言,农村与城市比较,仍然存在很大差距,仍然需要做出长期而艰巨的努力,才会获得根本性的改善和提高。

2、“新环境”建设。指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整洁。

环境建设首要是加强农村村内和农民院内的生活环境整治,包括村内道路硬化、沟渠与水塘整治,垃圾收集与处理,要改变农民“露天厕、泥水街、压水井、鸡鸭院”的旧生活格局,做好院落整治(主要指院面硬化、改厕、改水、改灶、改圈)从而切实解决农村“脏、乱、差”的问题。有些地方近年来农村经济发展较快,但是环境问题却没有解决,而是日益恶化,垃圾遍地,污水横流,与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很不适应。目前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种污染向农村转移,另外农村本身农药及牲畜养殖所造成的污染越来越严重,急需引起我们的注意(比如最近报道的生态癌症村越来越多了),所以说环境建设更要治理农业生态污染问题,要防治农药、化肥和农膜等的污染,加强处理规模化养殖场的污染,禁止工业及城镇的废物和垃圾向农村转移。最终实现农村的家园清洁、水源清洁、和田园清洁。使我国农村呈现出美好的田园风光。实际上,环境治理情况的好坏,现在已成为经济社会发达与落后程度的一个标志了。而我们却存在着“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这种极不协调的并存现象,因此新环境建设非常重要。

3、“新房舍”建设,这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在建设方式上新房舍建设与新设施和新环境建设有所不同,新设施和新环境建设是要求集体行动的,而新房舍建设却主要还是要靠农民个体的努力。

这里所说的“新”,不仅仅是指农民居住用房的外表看起来新, 而是指房舍体现出新的理念。主要有三方面:

一是要有特色,体现出具有地方特色和地域风情的建筑风格,不能搞一律的整齐划一。

  二是要实用,房舍在大、小、高、低、内部结构、光照、保暖、通风等方面的特性较好,符合各地的实际要求。

  三是要节约,包括节约土地,材料和能源。

现在不少地方的政府和农民都在翻盖新农舍,但是在特色、实用和节约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我这里就有实例可以窥见一般:

苏北某地村民被政府动员搬进住宅新区后,农民对每月一次的水电气费、垃圾费、物业管理费的缴纳很不适应,有农民还抱怨:新居虽然好看了,但离农田太远了。

还有一些地方建起了“农民公寓”,不但大型农机具无处放置,而且农民每天要扛着锄头进出电梯,实在有些荒诞可笑,这些“新房舍”根本不符合农民的生产方式,而且还失去了村庄原有的地域特色。

另外,在吉林省一些地方还要求农家在厕所贴瓷砖,在门口建喷泉。这样的“新房舍”,不但浪费了土地和材料而且实用性也较差,根本不符合农村实际,是要不得的。所以在“新房舍”建设方面,政府要加强规划、指导和培训等方面的服务。

4、“新公共服务”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

首先是投入要跟上,加大各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投入的范围,也可以在信贷和税收方面出优惠政策,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

目前农民的困难主要有:

一是收入少,没有钱上学、看病和搞基本建设,二是,因为没有公共服务,即使有钱在农村也花不出去。教育和卫生是农民最头痛的两件难事,也是建设新农村首先要考虑的事。

第三个困难是缺乏必要的科技支持。原来服务于农业科技的“七站八所”基本上处于网破人散的状态,一些地方的沼气推广也因缺乏必要的技术服务而被弃置不用了。所以在“新公共服务”建设方面重点要加强九年义务教育制度和在此基础上的职能技术培训。另外,在农村应建立起完善的科技推广体系、医疗卫生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以及文化事业体系。不少干部和群众认为,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是比免收农业税和粮食直补更重要的事情。他们说,挣不到钱,我们还可以努力,而提供公共服务,除了政府和社会组织,农民个人是无能为力的

5、“新精神风貌”建设,是指新农村建设中,要加强农村民主和法制建设,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

    由于当前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使得赌博等腐朽粗俗的文化和封建迷信却大兴其道。另外有些地区没有落实村务公开、政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农民的民主权利没有得到切实的保障。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的“新精神风貌”建设,需从以下两点入手:①要通过加强文化馆、文化站、文化室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以及完善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电影放射工程,使农民接受到文明向上的知识和信息,从而做到移风易俗,破除陋习,树立起文明、科学的生活观和生活习惯。

②既要以农村民主政治和法治环境为基础,进一步完善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让农民群众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与监督权。

以上是新农村建设的五方面内容。但是这些内容并非一成不变的,它是与时俱进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它还会有新的内涵。诸如华西村不会永远是新农村的典范。那么在今后的实践当中,我们也应与时俱进,抓住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点。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点在哪?

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点:

1、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才能保证新农村建设的正确方向,切实把新农村的各项任务落实到实处。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农村建设,就要坚持以人为本,①把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农民群众谋利益,促进农民群众共同富裕上,②就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新农村建设涵盖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各个领域,涉及农村、农民、农业问题的方方面面,应按照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构建和谐社会“四位一体”的要求系统推进。同时,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落实到新农村建设的具体实践中,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和后代人利益为代价。

事实上,新农村建设说到底是一项治穷的工程,是一项带动广大农民短期富裕的工程,是一项突出发展经济的工程,因此,各地要量力而行,充分考虑当地财力和群众的承受能力,不能盲目攀比,急于求成;更不能通过加重农民负担和增加乡村负债搞建设。

例子:有报道说福建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有个西坑村,这个村号召农民建起了40多幢黄白相间的小别墅,成为了当地政府大力宣传的明星“小康村”,但是西坑村却因此欠下了130万元的贷款,成为了当地老百姓沉重的负担和挥之不去的心痛。现在不少地方都有那种“小康不小康,关键看住房”的错误说法,认为只要“门面阔了”就是小康,这都是设有把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为农民谋利益上。

另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第一就是要保护好耕地,不能盲目乱上项目,否则要付出沉重的代价,无法向子孙后代交代。据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去年全国净减少耕地36.2万公顷,全国耕地面积仅剩约12200万公顷。这是一组多么惊人的数字呀!所以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当是节约型新农村,可持续发展型的新农村。这要从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做起,节地、节能、节水、节材。

2、以科学规划为龙头

推进新农村建设,应把科学规划放在首位。规划是任何重大建设项目的前提。推进新农村建设,无论是基础设施建设,还是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都需要科学的规划。在国家宏观规划的框架下,各地应制定县乡村的规划,将县乡村的建设统筹考虑。要用发展的眼光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规划的目标是避免和减少建设过程中的浪费,最有效的利用土地、人力和财政资源。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不能一阵风,不能搞突击,必须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整合资源,全面推进。

要按照方便农民、提升和发展农村产业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农民的居住区和产业发展区,还要合理规划教育、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的社会事业区。并搞好年度建设规划与中长期规划的衔接。规划制定以后,应分清轻重缓急,扎实推进。如沿海发达地区的重点可能是村容和环境的整治,而西部山区则要先解决基础设施建设。

3、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

增加农民收入是检验新农村建设成效的核心指标。应通过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高效集约的规模农业和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等,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①积极拓宽农业内部增收渠道,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和其他服务,鼓励出口,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如:在辽宁省丹东市大梨树沟村搞的就是休闲观光农业,②增加非农产业收入,鼓励和支持符合产业政策的乡镇企业发展,着力发展县城和重点镇,扶持县城经济发展,注重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为农村转移富余劳动力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当然要切实保障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增加农民务工收入。③ 完善增收减负政策。继续推行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大补贴力度,完善补贴方式。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保持农产品合理价格,禁止向农民乱收费、乱摊派。

4、以培育新农民为基础

建设新农村的主力军是农民,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只是此农民已非彼农民,他们应该是更了解市场、懂得技术,有文化、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但是目前我国农民素质仍偏低,农村人才更是奇缺。(据统计,现在我国每7000亩土地只有一名农技人员,每7000头牲畜只有一名兽医,每万亩森林只有0、53个林业技术人员。)

那么如何培育新农民呢?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①培育新农民必须构建良好的市场环境,使农民成为会经营的能手。培养农民在市场中致富的能力,促进农民在市场中能够持续增收,这是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根本要求。

②培育新农民必须完善基层民主,使农民在自治中发挥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作用。只有农民群众能够利用民主和法治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意愿、维护自身的权益,新农村建设才能真正符合他们的利益,才能避免一些不切实际的虚浮的做法。为此,必须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进一步完善民主议事制度,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创造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

③培育新农民必须加快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农民整体素质,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我国有八亿农民,占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只有实现和保障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权益,让他们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才能真正坚持以人为本,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因此,必须加快发展农村义务教育,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大规模开展农民力技能培训。积极开展文化下乡,以社会主义新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新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新农村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都要落脚到新农民的培育上,我们要抓住新机遇,创新思路,求真务实,切实抓好农村各项工作,为新农民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以上四点是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我们紧紧抓住的关键点,那么在实践中我们不紧要抓住关键点,还要处理好一些关系。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三大问题。

三.新农村建设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大背景下进行的。建设新农村的确需要激发农村的内部活力,但是在农村普遍缺乏资金、技术、人才的情况下,没有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新农村建设就难以顺利进行。另外,农业是弱质产业,即使发达国家也不是纯粹靠市场来自发调节,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更需要政府和社会各方面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无论是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都需要政府公共财政投资作保障。因此,国家政策的倾斜、资金的投入必不可少,政府在新农村建设中应该起主导作用。各级政府应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力度,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强化对农村的公共服务,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并不意味着要政府包揽一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涉及亿万农民切身利益的事业,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最期盼什么、最需要什么,他们自己最有发言权。应正确处理政府主导与农民主体的关系,发挥两个积极性。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应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育新型农民,引导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家园。如果没有农民的广泛参与,新农村很难建设好。在新农村建设中,①要切实尊重农民的意愿,通过规划引领、政策引导、典型示范,组织和引导农民参加新农村建设,发挥农民的自主性。②要研究农民的现实需要,着眼农村的发展远景,立足当地的具体条件,在积极、科学的引导下,“大主意”让农民自己拿。③要坚决防止搞形式主义、强迫命令,搞“样板工程”、“形象工程”。如果违背农民的意愿,就可能导致虽投入了大量资金,付出了巨大努力,但却事倍功半,而且农民也不会买单,甚至引起他们的抵触。

例如:中部某县在搞小康样板村、文明村工程建设时,遭遇农民的不屑和抵制,于是当地干部就扒房子、扒墙推进工程建设,农民气愤的称其为“两扒”工程。

还有些地方根本不具备条件,就在公路边拆迁改建,扒旧房、盖新房、拆平房、建楼房,还有拿贷款建“别墅”,这都是典型的“形象工程”。

   2.整体推进与分类指导的关系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的统一,应该有计划、分步骤地稳步推进。既应有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又应有具体的现实目标;既应统一部署,又不能强迫命令;既应作好科学的规划,又不能“一刀切”“追风上”。应坚持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不能急于求成。

我国农村基础条件差异较大,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有的地方经济发展很快,有的地方连温饱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这就决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能是一个标准、一个模式,而应当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例如解决学校布局过于分散而影响教学质量的问题,平原地区可以适应集中,采取校车制度而山区则应发展寄宿制。

(诸如我们辽宁省,农业资源具有明显的多样性特征,辽南海洋资源丰富,辽东水丰林茂,辽西日照充分,辽中、辽北土地平坦,地力肥沃。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风俗习惯不尽相同。那么在制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中,一定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分类指导,充分考虑各地的差异性。)

另外还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合理确定建设的目标、速度和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抓好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分步实施、整体推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①在村镇规划上,应根据当地客观条件,科学编制规划;②在建设模式上,力求以人为本,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式多样;③在方式方法上,坚持先易后难、分步实施,不搞统一标准,更不应搞“达标验收”之类的活动。有些地方的“十一五”规划规定,20户以上的村都要通油路,都要盖新房,而且要按照同一的图纸建设,这种达标工程只会事与愿违,所以千万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等同于盖房建楼,脱离当地实际搞统一规划和硬性规定。

3、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农村经济。应通过新农村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使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二、三产业逐步壮大,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不断改善,农民收入逐步提高,衣食住行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升,达到生活宽裕。但是,只有农村经济的发展还是不全面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包括经济建设,也包括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既应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应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加快社会事业发展。  加强民主管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证。要通过新农村建设,加强党组织建设,让农村党组织和村委会组织真正负起保地方平安保生活和谐的职责,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真正让农民当家做主,形成干部尊重群众、群众关心集体的良好氛围,增强干部群众的凝聚力。我国大多数农村的文化建设还比较滞后,不少落后的价值观念、乡风民俗、生活方式制约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制约着农村的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因此,应通过新农村建设,切实提高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广泛开展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积极探索农村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引导农民群众移风易俗,逐步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的良好社会风气。加强教育和培训,培育具有较高科学文化素质的新型农民。

4.建设新农村与加快城镇化的关系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在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形势下进行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显著提高,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条件已经具备。(因此,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农业发展、农村进步和农民增收的机制,加快形成有利于促进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机制,这些都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途径和保障)。

我们应正确认识和处理新农村建设与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关系,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一方面,不能把我国“三农”问题的根源归结于城镇化,过分夸大城市对农村剩余的“剥夺”,如片面强调城市占用了几乎全部发展资金,城市建设使用了大量廉价的农村土地,农民工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留在了城市等。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任何国家的现代化都是建立在高度城镇化基础上的。城市化的进程不能停滞,如果只强调农村建设而否定城镇化,就会延误我国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也不能认为只有城镇化才是现代化。现代化应是全方位的。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也必须促进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否则,工业化、城镇化就会受到严重制约。因为即便我国将来城镇化达到了较高水平,几亿农民仍过着低水平的农村生活,这就不是现代化国家。

因此,应当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有利于形成城乡良性互动关系。只有切实加强新农村建设,彻底改善农村落后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状况,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快速发展,才能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三农问题我们必须要解决它,那么,面对如此千载难逢的发展新机遇,我们要紧紧的抓住它,把握它,否则,稍不留神,就会错失良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犯下不可饶恕的错误。

如今,在党中央的号召下,在美好前景的鼓舞下,我们要以极高的热情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莫让机遇与我们擦肩而过。

智慧和创造正在中华大地迸发;

经验与范例将在实践中升华;

社会主义新农村会在奋斗中诞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系着8亿农民的前程和命运,关系着13亿人民的现代文明,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此时,我们似乎又听到了小平同志曾经发出的那振聋发聩的声音:要抓住机会,现在就是好机会!

###

热心网友:一般来说,图片比文字的点击高。这个要根据多方面来。总的来说,图片比文字更容易吸引人。==============================够简单。如果你需要详细情况。可以去翻阅一些关于网络推广营销的书和网页!平安

进一步了解相关内容你可以在搜索以下相关关键词

一篇调查报告    详情请点击    详情报告    违纪详情报告    质检报告详情    企业报告详情    点击查看详情    点击此处查看活动详情    点击详情图片    详情点击这里
 
关键词: 新农村 建设

[ 专家说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专家说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相关资讯
热门推荐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