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汽车 > 行业动态 > 正文

富士康造车再次撞上比亚迪,谁才是“代工之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2-10-24 15:12:05   来源:新能源汽车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汽车网  浏览次数:223


酝酿与出发

“与手机或智能手表相比,汽车非常复杂。你不能去找富士康这样的供应商,然后说,‘给我造辆车’。”2015年,马斯克在接受《德国商报》采访时称,制造汽车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情,不是随便一家企业就能胜任的。

在郭台铭看来,“富士康”三个字无疑是被划了重点,如此扎心的论断让郭台铭难以接受,毕竟,特斯拉第一辆车正是富士康给做的。“汽车业我也供应100多个零件给特斯拉,你们可能不晓得特斯拉第一部汽车是在中国台湾做的。”在2017年《财富》全球论坛上说这句话时,郭台铭显然憋着一股气。

但他也不得不承认,一直专心给苹果代工并赚得盆满钵满的富士康,再不行动,就将错过整个智能汽车时代,尤其是在比亚迪面前。

在马斯克的眼里,彼时的比亚迪也并不比富士康强多少,在2013年的某次采访中,当被问及如何看待中国的比亚迪汽车时,马斯克不无鄙视地说:“你见过比亚迪的车么?我觉得从产品层面它就是不够好。”

不过,就比亚迪与富士康对比来看,还是比亚迪抢到了先机,而这也曾给郭台铭带来五味杂陈的震撼。

收购秦川汽车两年之后,比亚迪首款车F3于2005年4月16日下线,并于当年的9月份正式上市。这款车借鉴感非常明显——花冠的前脸,飞度的屁股,发动机采用当时自主品牌普遍采用的东安三菱4G18,起步价仅仅7.38万。

次年,对于比亚迪而言真正具有开创意义的F3EV公开亮相,同时F3DM也开始研发。2008年12月,F3DM率先上市,虽然该车被称为全球第一款混动车型,但却与市场格格不入,销量非常惨淡,整个2010年仅售出300辆左右。

尽管销量不好看,但比亚迪却意外得到了巴菲特的青睐。

2008年,巴菲特在芒格的推荐下,委托下属子公司的董事长David Sokol飞到中国考察比亚迪。当王传福现场干了一杯蓄电池电解液时,David Sokol被镇住了,回去就向巴菲特大力推荐,说你必须见见这个人。而芒格更是称王传福是亨利·福特、爱迪生和比尔·盖茨的结合体。

最终,巴菲特斥资2.3亿美元,拿下比亚迪10%的股权。受此消息刺激,在短短四个交易日内,比亚迪股份股价上涨60%,旗下子公司比亚迪电子更是上涨超过100%。

而当时富士康与比亚迪的诉讼案正难解难分,听闻此消息的郭台铭当即写信给巴菲特,问了他三个问题:其一,你一直标榜只投有诚信、长期经营的公司,为何投了“偷窃富士康商业机密的比亚迪”? 其二,丰田、本田等大车厂投资油电混合车领域很久才赚钱,你用何种专业知识判断比亚迪的潜力? 其三,你敢不敢驾驶比亚迪整天自夸的电动双模车上下班?

这封信当然不会得到任何回应,但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虽然郭台铭仍气愤地称王传福和巴菲特是“一个吹牛的加上一个炒股的”,但其也不得不开始正视比亚迪在汽车领域的潜力。再加上2015年被马斯克公开“嘲讽”,郭台铭开始认真考虑让富士康做真正的汽车业务。

实际上,当2005年收购安泰电业之后,郭台铭就规划在计算机、通讯、消费性电子等“3C”产业成长后,富士康将跨入“6C”领域,包括汽车、数字内容服务及通讯。然而自此之后,富士康却将更多的心思放在了苹果相关业务上,汽车业务并不显眼,只是正常推进。

2010年,富士康开始为特斯拉生产中控触摸屏面板等零件。2013年之后,富士康持续为特斯拉、宝马、奔驰等传统和电动汽车制造商提供电子产品,产品包括仪表盘显示器、印刷电路板以及一系列的机械和塑料部件,甚至还包括开发新一代电池与系统。

反观比亚迪,其经历了巴菲特投资的高光时刻之后,也进入了蛰伏期,经销商反水、利润大跌、内部腐败、效率低下、销量停滞等问题,在王传福亲手建立的垂直一体化体系土壤上渐次出现。为此,王传福开始痛下决心进行改革,所有环节都要求破除壁垒向外竞争,而这也直接导致了弗迪系公司的出现,以及2018年汽车代工业务的尝试。

富士康则在比亚迪和特斯拉的双重刺激下,认识到了未来智能汽车的大趋势,甚至连自己的最大客户——苹果也传出了即将下场造车的消息,富士康再不行动,恐怕将错失整个时代。

2015年9月,富士康第一次大规模出手了。这一次,郭台铭选择与腾讯、和谐汽车联手,三家按照3:3:4的比例,共同投资10亿元,打造新一代智能电动汽车。彼时,三家联盟被外界冠以“和谐富腾”一名,外界一度寄予厚望。

2016年11月,富士康高层向媒体表示,富士康不再投资汽车整车项目,之前的相关项目包括FMC、i-car等项目也面临终结。

至于其中有何龃龉,外界不得而知,但郭台铭决然的态度,则让富士康在2019年退出小鹏的投资之后,走上了另一条道路——汽车代工。但留给富士康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因为此时的头部造车新势力已经纷纷找到了量产路径,而比亚迪的刀片电池、汉和DMi王炸组合也即将开始横扫新能源市场,并顺势推出了汽车代工业务。

比亚迪和富士康,终究在汽车业务上再次碰头了。

3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安全】燃气汽车加气站建设的安全要求 铅酸蓄电池智能充电器原理与维修方法
新型电动汽车锂电池管理系统的设计方案 如何看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
推荐新能源汽车
热门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