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环保节能 > 环保节能 > 正文

最高检:批捕逾万人 今年前十月挂牌督办50起环境污染案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11-24 09:03:53   浏览次数:108


今年前十月,最高检挂牌督办了50起环境污染案件。

记者从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的检察机关服务污染防治攻坚战座谈会上获悉,今年前十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污染环境类犯罪3559人、破坏资源类犯罪8459人,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的诉前程序案件33602件,提起公益诉讼1314件,通过办案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71.5亿元。

“零容忍”惩治污染环境刑事犯罪,挂牌督办50起案件

据最高检统计,今年1至10月,全国检察机关共批捕污染环境类犯罪3559人、起诉4939人,同比分别上升38.5%、31.67%。批捕破坏资源类犯罪8459人、起诉26765人,同比分别上升44%和14.79%。

此外,最高检还通过连续部署开展“破坏环境资源犯罪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及时介入、挂牌督办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今年以来,最高检单独或联合相关部委对包括湖南洞庭湖区下塞湖矮围“6.21”案件在内的50起环境污染案件挂牌督办,其中46件系与生态环境部等部门联合挂牌督办,联合林业与草原局对10起重大破坏森林、野生动物资源刑事案件挂牌督办。

与此同时,检察机关还加强了生态环境案件刑事侦查活动监督。今年1至10月,经检察机关建议,行政执法机关已移送涉嫌破坏环境资源类案件2647件3628人;经检察机关监督立案,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涉嫌破坏环境资源类案件2510件3094人。

建立生态环境恢复检察机制1818个,挽回损失171.5亿

最高检透露,各地检察机关在生态环境刑事领域探索推广“补植复绿”“增殖放流”等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目前有16个省的三级检察机关会同法院、公安、环保等部门共建立生态环境恢复性检察工作机制1818个。

比如,山东省检察机关通过办案,督促行政执法机关恢复被损耕地2288亩,治理污染土壤2035亩,索赔环境损害赔偿金2.4亿元。

同时,各地检察机关还注重加强对生态环境行政执法环节的跟踪监督,通过办案、走访等形式,针对各行政执法机关在案件查办、移送等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运用检察建议督促有关部门依法履职、规范执法、堵漏建制、强化监管。

数据显示,今年1至10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的诉前程序案件33602件,提起公益诉讼1314件,通过办案,督促恢复被污染、破坏的耕地、林地、湿地、草原186.4万亩,督促治理恢复被污染的水源面积123.9万亩,督促关停和整治违法企业6283家,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171.5亿元。

此外,最高检和各省级检察院还以挂牌督办、实地督办、开展专项监督活动等方式,加强对下指导督促,发挥办案引领作用。

今年8月,最高检对35起破坏长江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件线索予以挂牌督办,目前各地已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5件,提起公益诉讼2件,通过办案有效督促有关责任主体履职整改,依法保护长江流域生态环境。

最高检有关部门负责人透露,最高检已与生态环境部、自然资源部、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林草局、食药监局等相关行政机关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沟通,达成了互派干部双向挂职锻炼交流、加强协作配合等意向。


原标题:最高检:今年前十月挂牌督办50起环境污染案件

 
关键词: 督办 生态环境 案件

 
推荐环保节能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