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环保节能 > 市场分析 > 正文

市场深度分析|垃圾发电:行业竞争更加激烈 竞争格局的演变态势如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2-16 09:00:45   浏览次数:243


按上市公司规划的投产进度,2019-2020年为投产高峰期,2019-2020年新增投运产能同比增速将高达24%、72%;18-20年累计投运增速24%/24%/33%,高成长可期。上述典型垃圾焚烧上市公司的规划新增产能将在2019-2020年间大规模释放,目前处于在建和筹建阶段的项目将会集中投产,预计2019-2020年新增投运总产能将分别达到2.9万吨/日、5.0万吨/日;其中光大国际、绿色动力、旺能环境、中国天楹、上海环境等新增产能居前。

017.png

018.png

从各上市公司在手产能的区域分布来看,1)光大国际的垃圾焚烧产能覆盖省份最广,其中在江苏省和山东省的在手总产能显著高于其他上市公司,分别达到了38745吨/日和15750吨/日,目前光大国际的在手产能仍然集中在沿海地区,但已经开始加快布局中西部垃圾焚烧发电产能较匮乏的地区,如江西省、陕西省等;2)绿色动力目前在建/筹建产能规模达到2.3万吨/日,除沿海发达省份外,还在内陆和不发达地区有所涉及和规划。

旺能环境的在手产能目前主要集中在浙江省和河南省;伟明环保在手产能的分布更加集中,主要在浙江省;上海环境在手产能主要集中在上海以及周边沿海发达地区,同时已经开始布局中部内陆省份;中国天楹的在手产能主要分布在江苏省、东北地区和中西部省份,同时已经在越南、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进行布局。

瀚蓝环境的在手产能主要分布在福建省和广东省,但在中部地区也已有一定规模的已投运和在建/筹建项目;启迪桑德的垃圾焚烧产能所覆盖的省份数量仅次于光大国际,除了在山东省的5800吨/日的产能外,启迪桑德目前大规模布局中西部和东北地区。

预计“十三五”垃圾焚烧总市场规模达2,438亿元我们预计,“十三五”垃圾焚烧总市场规模达2,469亿元。

根据国家“十三五规划”,2020年产能达到59.1万吨/年,截至17年底已投运产能为35.2万吨,假设18-20年平均每年增加8万吨/年的垃圾发电产能,可于2020年完成目标,1)我们假设一定的产能利用率(约80%)、吨垃圾处理单价(80元/吨)、吨垃圾发电量(280千瓦时/吨)、上网电价(0.65元/千瓦时)、上网比例(85%),则垃圾发电运营市场到2020年将达到344亿元,对应十三五期间CAGR为22%,十三五期间总运营市场规模将达到1289亿元。2)根据旺能环境调研,当前垃圾发电吨投资额一般在40-50万元/(吨/日),且存在上升态势,假设吨投资额由2016年的40万元/(吨/日)逐步提升至2020年的44万元/(吨/日),考虑典型的垃圾发电项目投资结构,工程土建、工程安装、设备以及其他分别占比25%、13%、38%、24%,则十三五期间垃圾发电总工程及设备市场规模分别达到573亿元和577亿元。综合考虑工程、设备以及运营市场,十三五期间垃圾焚烧总市场规模达到2438亿元。

027.png

驱动因素一:需求的持续扩张垃圾焚烧发电行业持续扩张主要推动因素包括:1)垃圾产生量和清运量持续提升:我国城市垃圾清运量由2011年的1.64亿吨上升到2017年的2.15亿吨,年均复合增速4.6%,城镇化的持续推进、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我们认为,城市垃圾产生量和清运量仍将保持增长;2)垃圾焚烧占有率快速提升,垃圾焚烧占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的比例从2011年的20%增长到2017年的40%。

城市化带动垃圾处理需求,政策推进垃圾焚烧处理。改革开放以来政府不断出台政策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城市化水平不断提升。从2008年到2017年我国城市化率从47%增长到59%,根据“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提升到60%;国家卫计委预计2030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城市化带动垃圾处理需求。

30.png

人均垃圾量仅为美国人均垃圾量的1/3,较美国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从历史上看,1975-1990年美国城市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快速增长,从1960年的1.47千克/天增加到1990年达到2.07千克/天。然而,人均垃圾量在2000年以后开始下降,并稳定在2千克/天,这是由于回收工作增加和包装更加环保。垃圾处理量增长需要更多的垃圾量支撑。相比较而言,我国2015年的城市人均垃圾产生量仅为0.68千克/天,仅为美国人均垃圾量的1/3,随着经济发展及城镇化的持续推进,仍具备较大提升空间。

31.png

驱动因素二:土地有限,邻避效应减弱驱使填埋转焚烧在我国,垃圾焚烧相比于填埋方式优势显著,更受政策鼓励。我国主要垃圾处理方式有卫生填埋、焚烧发电和堆肥等三种方式。卫生填埋是目前我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主导方式,但存在二次污染隐患;堆肥方式在我国已逐渐退出,具有项目建设成本高、效益低、存在重金属污染等问题,处理规模受到限制;相比之下,垃圾焚烧方式不仅污染控制标准已与国际标准(GB标准)接轨,经济效益也远优于卫生填埋,具有盈利模式清晰,市场化程度高,可持续等优势,因此具有较大发展空间。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十二五”期间我国垃圾焚烧处理能力增长了149.7%。“十二五”末垃圾焚烧处理量占垃圾无害化处理量34%,复合增速为22%,卫生填埋处理量垃圾无害化处理64%,复合增速为4%,“十二五”期间垃圾焚烧处理量增速显著高于卫生填埋处理量增速。

32.png

土地资源有限,卫生填埋转焚烧趋势显著。近年来,国内主要城市的土地供应量总体呈持续下降趋势,土地资源日益稀缺,而垃圾产生量却在不断增加,导致无地可埋的情况开始出现,并且在一线城市尤为严重。这种背景下,在土地占用和环境保护方面都具有显著优势的垃圾焚烧发电,在垃圾处理厂数量和垃圾处理量等数据上都逐步显示出了对卫生填埋的替代趋势。

 
关键词: 项目 垃圾 产能

 
推荐环保节能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