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环保节能 > 环保节能 > 正文

不搞“大开挖、大治理” 上海探索出特大型城市土壤污染治理“桃浦样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4-17 09:09:54   浏览次数:85


环境修复网讯:2017年8月,中央多部委召开联合会议,要求在2018年底前查明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中污染地块的分布及其环境风险。

界面新闻4月15日在中国第20届中国环博会国际场地修复高峰论坛现场获悉,上海市土壤污染状况详查正在进行,预计2019年底即可完成包括农业、重点行业企业用地的污染情况调查。

上海市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黄沈发在高峰论坛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城市建设用地需求也大幅度增加,对工矿企业用地进行再开发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国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以实现城市发展转型升级过程中,工矿企业关闭搬迁后遗留场地的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凸显,环境安全隐患突出,目前已受到广泛重视。如何科学诊断和有效管控城市再开发场地污染风险,已成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关键。

“上海在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套独特、符合实际情况的经验模式。”黄沈发说道。

“自从常州毒地案发生后,国内各级部门意识到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性。但是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又陷入了误区。典型的一种表现是大开挖、大治理。土壤污染的治理预算动辄都数十亿元。最终让土壤污染治理沦为形象工程。”黄沈发表示。

2018年8月,我国出台了《土壤污染防治法》,确定了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的根本规则是风险管控。这与水体、大气、固废的污染防治存在根本上的区别。黄沈发认为,土壤污染的风险管控可以从三个环节进行,即污染源的治理、污染暴露途径的阻断、受体人群的控制。

而传统的治理思路仅是对污染源的治理,将土壤中的污染物一次性剔除,因此带来了非常昂贵的治理成本。

黄沈发透露,上海已经在部分城市老旧工业区转型用地的污染治理方面,应用了全新思路,并取得成效。

他以桃浦工业区场地治理为例。

上海桃浦工业区地处于上海中心城区的西北侧,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聚集了大量的工业生产企业,涉及化工、医药、印染、电镀、农药、危化仓储等重化污染行业,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上海的重污染地区。2013年起,桃浦地区被列入上海市重点区域整体转型发展地区,规划建设“桃浦科技智慧城”以实现脱胎换骨的转型升级,规划面积约为7.92平方公里。

相关部门综合考虑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规划用地功能、区域环境条件及地块开发进程等因素,论证确定了“风险管控,分类施策”的治理修复策略。

这一策略包括,首先按照经调查评估确定的区域污染底图,对“桃浦科技智慧城”规划用地功能及其控制性详规方案进行规划调整和布局优化,将部分高风险场地调整为城市景观类、市政配套设施类和商业服务类等非敏感性建设用地。

其次,针对不同用途功能设定场地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目标,如对规划的停车场等用地设定风险控制的修复标准,而规划的学校、居住区等敏感性用地则按照清洁土要求进行污染物去除修复。

最后,对于异位处置的污染土采用“区域土方平衡、就地消纳利用”方案,分类设定再利用方式的风险控制标准,经治理达标后实现资源化安全再利用。

治理技术方面,项目组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措施,通过实验室试验和工程规模试验确定本土化技术应用的工艺参数,治理修复技术应用到了固化稳定化、冒封阻隔、化学氧化还原、生物与微生物、气相及多相抽提等多种处理工艺和原位异位组合技术,以实现污染场地安全利用。

黄沈发表示,项目组还建立了一整套场地复查和长效监控机制,以加强对场地污染衰减状况及风险水平的全程跟踪。

他表示,对于土地污染防治的方法,除了上海之外,各地也在积极探索。《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出台将土壤污染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让各地先行先试的做法有法可依,也在一定局面上打破了以前“九龙治水”的乱局。接下来,法规的有效贯彻实施,还需要在技术标准规范层面以及地方管理体系方面加以完善。


 

 
推荐环保节能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