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环保节能 > 市场分析 > 正文

周宏春:新常态下的节能降耗 优化产业结构成关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6-10 15:00:26   来源:环保节能网  编辑:环保节能网  浏览次数:225


  2017年6月11~17日,是我国第27个全国节能宣传周。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倡导推广绿色消费,今年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将组织开展系列活动。“专家谈能效”是系列活动之一,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所组织实施。本期,我们刊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周宏春的文章,以飨读者。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速度变缓、结构优化、动力转换、民生改善特征显现:经济增长速度从高速向中高速换挡,经济结构从失衡转向再平衡,增长动力由投资拉动转向创新驱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的供给侧改革任务,为节能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节能降耗工作中政府作用不可或缺

  我国的节能减排取得明显成效,包括能源效率提高,技术支撑有力,全社会节约观念增强,体制机制逐步完善等。新常态下,对节能减排工作中的政府作用应有一个全新认识。

  节能工作离不开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诚然,节能可以发挥市场作用,因为节能可以节约资金,如节约一度电可以节约几毛钱;对于企业而言,节约是纯利润,而扩大销售收入中含有成本,即会计中的节约1元和增收1元意义不同,节能因而可以纳入成本管理。

  但节能不能完全交由市场,主要有以下原因:其一,经济结构调整难以长期利于节能。近年来,我国超额完成能源强度下降指标,主要由于第三次产业比重增加引致;但结构性节能收到这么大的成效难以持久。其二,节能是市场部分“失灵”领域。如造房子的人想在建房过程中省钱,而住房的人想在使用房子过程中节能,行为主体变化必然导致节能的“市场失效”。其三,中小企业的节能需要政府发挥作用。中小企业尽管不是高能耗行业,但节能空间不可忽视。中小企业希望获得节能减排知识和技能,希望不用花较多的投入就收到节能减排的预期效果,也希望员工能在自己的工作中自觉运用节能减排知识和技术,所有这些,需要政府发挥节能知识宣传、技术推广和政策引导作用。

  资源环境的新态势要求我们不能放松节能减排工作力度。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约束趋紧,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严重,森林、草原、湿地等生态系统退化,是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中必须面对的国情,这也决定了较长时间内节能仍是我国的一项重要任务。供需缺口持续威胁能源安全;能源利用效率低影响国际竞争力,受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决定,粗放的利用方式不仅污染环境,还会影响生态系统安全和居民健康。

  推进节能减排,既是以资源能源环境约束形成倒逼机制,促进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也是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提质增效的有力抓手;还为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带来广阔空间。

  促进节能减排,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把资源环境压力转化为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动力,进而促进节能技术产业化,培育成新的经济增长点。节能可以产生直接效益。

  积极应对新常态下的节能挑战

  进入新常态后,我国能源、资源消耗增速放缓,经济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新的产业、业态和增长点不断涌现,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势头良好,节能减排工作面临难得的机遇,但也面临不可忽视的挑战。

  ——产业结构变化趋势有利于降低单位GDP能耗,但难以长久。

  产业结构朝着有利于节能减排的方向变动。单位GDP能耗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是:结构重型化,单位GDP能耗增高,反之则降低。换言之,结构轻型化,能源弹性系数小于1,表现为结构节能,改革开放后我国由生产资料生产转向生活资料生产就是如此;产业结构重型化,能源弹性系数大于1,新世纪以来我国重化工业快速发展拉动经济的情形就是如此。

  虽然重工业的发展饱受争议,但却由消费结构升级所拉动,因为居民消费的重点已由衣、食转向了住、行,建房、造车都需要消耗钢材;重化工业发展也是基础设施建设所必需。从总体上看,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历史任务还没有完成,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变。如果没有工业基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只是一厢情愿,会出现有供应无需求的情况。同理,结构优化引致的单位GDP能耗下降是阶段性特征,难以收到长久的结构节能效果。

  ——节能降耗的潜力下降,成本会增加。

  近年来,经过大强度的节能减排技术改造升级,节能潜力得到较好释放,“十三五”再靠大规模新增节能项目和淘汰落后产能的空间较小,节能潜力会下降。另一方面,节能成本会上升。

  ——技术进步转化为节能降耗绩效需要一个过程。

  节能降耗一直是国家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的重点。国家在企业技术创新、新产品开发和“双高一优”技改专项、国债技改专项中,曾把节能降耗、污染防治作为重点支持领域。历史地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节能成绩是在粗放经营、浪费较大的基础上取得的,技术进步对节能的贡献有限。市场竞争推进企业技术进步,面对国际竞争压力也需要企业有自主技术和知识产权。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一些高耗能行业拥有国际先进技术和设备,一些产品能耗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缩小。另一方面,短期内取得突破并能推广运用的节能降碳技术并不多,需加大研发力度;技术进步转变为企业的节能绩效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首页123

 

 
推荐环保节能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