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企业碳披露和碳信息管理仍是雾里看花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6-26 16:13:37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302


“企业知不知道自己的碳排放数据?企业能不能向公众公开准确真实的数据?这是当前谈碳披露和碳信息管理不能回避的两个问题。”在第五届地坛论坛上,北京商道纵横咨询公司总经理郭沛源抛出了两个问题。

利用市场机制解决环境问题、推进低碳发展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引起公众的关注,企业不断被要求公开环境信息,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温室气体排放、减碳措施等都会引起利益相关方的重视,那么,企业能主动披露碳信息吗?

碳披露宜早勿迟

中国企业面临碳交易壁垒,早作准备才能抢占先机

前不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发布了首批10个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完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核算体系,从制度层面对企业碳披露提出了要求。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战略研究与规划处处长田成川认为,碳披露工作宜早勿迟。碳交易壁垒是中国企业走出去面临的重要问题,企业要早作准备,才能抢占先机。

企业碳披露对企业的转型升级而言也是重要抓手,碳信息披露和碳信息管理与技术结合起来,能成为企业管理的手段,通过碳管理提高企业的能效水平,对提高企业质量和效益管理都有帮助。

北京绿色金融协会联合北京环境交易所、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深圳排放源交易所、天津排放源交易所4家碳交易平台,发起了中国企业碳披露项目。项目每年开展一次,以帮助企业探索适合企业实际操作的碳披露体系。

这个项目面向在中国境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所有企业,2013年主要针对首批碳交易试点省市的重点排放企业以及国内其他理念先进的大中型企业,项目向企业发放碳披露问卷调查、汇集分析企业碳管理和碳排放相关信息。

据北京绿色金融协会会长杜少中介绍,项目的开展得到了众多企业的积极回应。“项目共发放问卷450多份,其中有20家企业回答问卷外,还额外提交了碳披露信息。”他说,问卷涵盖了制造业、房地产、通信、酒店、金融及交通运输等行业,碳披露的核心内容是碳排放数据。

“在提交问卷的企业中,有6成企业提供了年度碳排放数据,超过7成企业提供了年度能源消耗数据。在主动提供碳披露信息的20家企业中,5家企业是碳交易试点企业,7家是非试点企业。”杜少中特别指出,有3家非试点企业在专业机构的指导下主动进行了碳排查,其中一家完成了第三方核查。

企业碳管理无制度

关键信息披露较少,缺乏专门组织和专业人才

现阶段民营企业对碳披露的参与意识比较强,重视外部信息的沟通。一些高能耗和高排放企业对碳披露接受的程度较低,缺少碳排放标准,企业内部缺乏

碳管理的专业人才。目前,大多数企业尚未能建立严格的碳管理制度,碳排放信息质量有待提高。碳排放信息能够反映企业在经济、环境和社会三方面的行动成效和责任,涉及多个利益相关方,碳披露的推动和普及需要多方合作。

《2013中国企业碳披露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尽管中国上市公司遵

照证券交易所要求,定期披露年报、社会责任报告或环境报告等公共信息,但企业的碳排放信息尚未纳入其中。发放的450多份问卷反馈出“一多两少”的情况,即:愿意了解什么是碳披露、怎么做碳披露的多,表示不关心、不相关的少,但另一方面自愿填写和回复问卷的少。

据证券时报CSR研究中心主任张旺介绍,从2007年开始,上市公司开始大量披露自己的社会责任报告,很多报告涉及环境信息。“碳披露企业和政府到底要披露什么样的信息?其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等信息应通过什么渠道披露?目前,我国企业在碳披露方面做得怎样?存在哪些问题?”张旺给出了一系列问题。

《报告》同时表示,一方面,不少企业还存在对碳排放数据统计和处理方面能力不足等问题;另一方面有企业将碳排放数据视为不宜公开的商业信息,将碳披露视为工作负担。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副司长孙翠华认为,相关机构在做企业碳披露时,应实现保护企业秘密与信息披露之间的平衡。

企业过度保护数据

目前缺乏碳披露的标准和规则,对信息披露也缺乏审计

“上交所对沪市100家公司进行环境和碳调查的过程中,大部分企业对调查的接受程度比较高,但也存在一个核心问题,即信息的保密问题。”张旺介绍说,接受调查的很多企业对碳相关的系列信息进行了保密,大部分信息属于无法公开的。

研究中心发放的调查问卷涉及到几十甚至上百的细节和数据问题,但回收的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都是对个别大概念的回复,涉及到核心价值的数据均被保密。

企业对交易信息、环境信息、碳信息的管理能力还存在问题。目前普遍情况是董秘管理整个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而没有设立专业的部门和人才队伍,缺乏组织保障和人才保障。张旺说:“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想真正找到负责环境或者碳方面的部门和负责人还存在一定难度。”因此,他建议,企业要做好碳披露,必须先完善组织保障和专业人才储备。

此外,碳披露还缺乏政策和法律方面的保障。在对沪市100家公司进行调查的过程中,有两个突出问题:一是缺乏碳披露的标准和规则,国内有些监管部门以及交易所设置了一些规则、指引或指导,但这些规则和指导多是战略性或者粗放型的,对企业真正细致的披露和指引较少。二是碳信息披露缺乏审计。目前国外的信息披露大多会进行审计做报告,但目前国内的环境信息披露和碳披露在审计方面还存在问题。


 
关键词: 碳排放 温室 企业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