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焦点新闻资讯 > 正文

超GW翻新修复组件流入市场 暴利背后伤害着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5-07 15:08:47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360


  日前,世纪新能源网记者从消息人士获得相关消息——我国个别光伏扶贫项目或者监管不严的分布式光伏可能正使用着修复翻新等劣质产品。

  中东和国内成主要销售市场

  据消息人士透露,损坏或者劣质产品通过海外市场进入国内,国内个别一线组件厂商通过与贸易商签订相关保密合同,对此类产品进行修复和翻新、挂牌等处理,然后以低于市场的价格以及经过行业“潜规则”的处理,销往中东地区和国内。国内主要流向扶贫项目或者监管不严的个别地区。组件厂商通过此种销售方式,最终实现营收。

  此类产品相较于正规优质产品,无论是使用寿命还是使用安全性上都有着较大的差距,最终可能导致产品在短时间内出现损坏,给终端客户造成损失,甚至可能给相关工作人员带来危害。

  既然可能造成如此严重的损失,为什么个别厂商还是愿意如此冒险呢?该消息人士称,其实此类产品一旦出现问题,是很难追究到厂商的责任的。因为产品在流通的过程中,经过多手,很难明确究竟是哪个环节出现问题。并且部分是挂牌行为,“顺藤摸瓜”到背后真正厂商的可能性并不大。由此,也导致一种情况,那就是一旦产品出现情况,无论是终端客户还是保险公司都很棘手,后续事情较为难以处理。

  四年总量超1GW

  消息人士透露,仅据自己不完全统计,从2015年至今,此类产品数量超过1GW。

  然而为什么会从2015年开始,其实我们通过梳理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可以从中了解一二。

  相关材料显示:2015年前三季度,我国光伏制造业总产值已超2000亿元。其中,组件产量约为31GW,同比增长26.4%。光伏企业盈利情况得到明显好转,产业链各环节均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主要光伏产品出口额达到100亿美元。

  由上述材料我们可以发现一个问题,在市场向好、产能有限的情况下,通过修复、翻新、挂牌等方式进行产品销售,无疑是抢占市场和获得利润的高效方式。然而随着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2018年531政策的急刹车,降本成为企业生存的必然选择之一,然而在几乎不能再度压缩成本的情况下,降质或者提升自身技术成为了有效的解决方式,但是提升技术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那么个别企业为了谋取更大的利润,降质或者通过个别手段就成为了必然。

  面对此种情况,我们在期望相关部门监管更全面的同时,也提醒大家在选择组件产品乃至其他光伏产品时,一定要选择手续齐全、有品质、有口碑的产品,对于一些手续不全、资质不好的产品,即使价格低廉也要谨慎选择,避免因小失大,得不偿失。

 
关键词: 光伏 产品 组件 翻新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无线充电拓宽应用领域 “国家能源生物燃料研发中心”获国家能源局批准设立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