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焦点新闻资讯 > 正文

公示!地热资源勘查项目成果入选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2-18 11:15:06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412
核心提示:2019年12月18日关于公示!地热资源勘查项目成果入选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最新消息:近日,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网站公布了《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关于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的公示》。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


近日,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网站公布了《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关于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的公示》。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关于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提名工作的通知》国科奖字〔2019〕38号要求,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等单位联合完成的拟提名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的“地热资源勘查评价理论技术创新与应用”项目予以公示。公示时间:2019年12月16日至2019年12月23日。本微信摘编如下:

成果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地热资源勘查评价理论技术创新与应用

推荐奖种: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主要完成单位依次排名: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吉林大学、中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公司、东华理工大学、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依次排名:

王贵玲、蔺文静、张延军、赵丰年、张薇、孙占学、马峰、刘志明、刘彦广、夏惊涛

推荐等级:二等奖

推荐单位:自然资源部

成果简介

地热资源储量大、分布广,是极具潜力的战略性可再生能源。由于地热勘查开发技术难度大,关键技术主要掌握在欧美等少数发达国家,而我国地质构造复杂、地热成因类型多样,尚处于理论认识阶段,地热资源分布格局认识不清,缺乏地热资源精准探测、动态评价和规模化开发利用技术。为此,在“863”计划、国土资源地质大调查等项目资助下,突破地热资源勘查开发重大技术难题,取得了系列创新成果:

1、提出了地热资源的成藏与找矿预测理论。阐明了水热型和干热岩型“同源共生-壳幔生热-构造聚热”的地热资源成藏机理,揭示了我国地热资源赋存规律,提出7种水热型和4种干热岩型地热资源成因模式,明确了我国地热资源找矿方向。

2、地热资源精准探测、动态评价、规模化开发技术新突破。研发了电磁法—地球化学耦合探测、靶区定位、采灌均衡地热资源评价、区域浅层地质体热交换能力评价、无压回灌、中低温地热资源规模化开发利用技术。

3、搭建了地热资源开发平台。发明了干热岩压裂原位换热实验室模拟系统、干热岩压裂高压提高采收率实验室模拟装置、干热岩多循环加热系统、单管超级热传导装置,为深部地热资源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4、构建了完备的地热勘查开发标准化体系。制定了19项国家能源行业标准,规范和引领了地热产业的发展方向。

成果意义

应用该项目成果,基本摸清了我国地热资源底数,支撑了国家“十三五”地热规划及地热白皮书的制定,地热勘查取得重大突破,累计探获103处大中型地热田和3处优质干热岩体,单井产能巨大,支撑了京津冀地区、长江经济带、雄安新区等国家重点工程清洁供暖,仅京津冀地区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新增1.8亿m²,新增销售额16.5亿元,节约成本2.6亿元,节约标煤507万吨,减排CO2约1216万吨。

项目成果使我国地热勘查理论技术得到全面提高和升华,突破传统地热勘查评价技术理论的约束,提升了我国在地热领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为优化能源结构、节能减排、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提升国家能源与社会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现实意义。

人物贡献

王贵玲(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对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的贡献:负责项目总体组织实施工作,研发了干热岩靶区优选技术,圈定了干热岩靶区,探获优质干热岩体,提出了地热资源探测新理论,构建了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技术方法以、不同气候带浅层地热能开发利用技术,研发了地热资源规模化开发设计方案,形成了示范和推广应用。

蔺文静(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对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的贡献:提出了高放射性花岗岩分布区高温地热资源成因的“三元聚热”成藏模式,建立了华南火成岩区等地热资源找矿的地热地质学指标体系,圈定了多个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勘查开发靶区,实施了我国东南沿海首个干热岩科学钻探,取得了我国东南沿海高温地热资源勘查突破。

张延军(吉林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的贡献:作为项目主要参加人进行地热干热岩人工压裂技术工艺及裂隙发育控制技术研究,研发实验室大尺寸三轴水力压裂设备,开发干热岩多循环加热系统,并建立了干热岩实验平台;以松辽盆地徐家围子场区为基础,开展了压裂工艺改造与取热动态模拟,初步对研究场地热储资源进行动态评估。

赵丰年(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的贡献:主持制订了地热能勘探与资源评价、地热资源开发与钻完井工程、地热供暖、地热发电与地热资源保护等专业标准,研究制订了第一版国家地热能技术标准体系,这些标准为地热能的勘探开发与应用提供了标准技术依据;开创了地热回灌认证工作,为地热能的科学开发提供了评价体系;在地热行业组织指导实施了12个标准化示范项目建设工作,所做的地热能标准化技术的推广应用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发挥了规范和引领作用。

张薇(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对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的贡献:完成主要沉积盆地地热资源调查,揭示了地热资源成因机制,提出了多种成因模式,开展了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技术方法研究,提出了浅层地热、水热型地热资源评价技术,开展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示范研究,提出了“献县模式”。

孙占学(东华理工大学)

对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的贡献:主持我国华东南地区等典型地热区放射性生热元素、前缘晕元素和放射性气体元素地球化学与地热成因及其与铀矿化关系的相关研究,甄别了氮型与二氧化碳型温泉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探讨了不同类型温泉的成因机制,为地热资源的勘查与开发提供了地球化学依据。

马峰(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对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的贡献:构建了地热资源热结构模型,编制了《干热岩地质勘查技术要求》,主导编制了全国酸性岩体分布图、控热构造分布图、居里面埋深等值线图,提出了华南、东北等地区干热岩型地热靶区选址的指标体系,优选我国华南地区干热岩资源靶区。

刘志明(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对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的贡献:参与构建了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技术体系,研发了区域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技术,编制了《浅层地热能勘查评价规范》,评价了全国主要城市浅层地热能资源潜力。参与发现了我国不同气候带岩体热物性空间分布差异规律,揭示了浅层地热能热交换影响因素及热能聚散机制,提出了浅层地热能适宜性评价方法,开展了地热资源勘查评价技术研发,提出了地热资源探测技术理论。

刘彦广(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对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的贡献:完成青藏高原、华南地区、华北地区地热资源地质调查和数据分析,提出了多种地热资源成藏机制,研发了多项地热资源探测技术,提出了干热岩成藏模式,研发了干热岩室内模拟装置,提出了地热资源综合梯级利用优化设计方案和“献县模式”,开展了技术示范应用。

夏惊涛(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对本项目主要科技创新的贡献:提出了多项浅层地热高效利用技术思路,发明了地下土壤热物性测试仪,研制了适用于地源热泵系统双U型地埋管的管卡设备、灌浆方法和大型地源热泵系统地下温度场实时监测控制技术,为严寒地区浅层地热能开发提出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攻克工程实际科技难题,并应用到示范工程,取得良好效果后,直接推广应用到市场,为项目成果推广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

据记者了解,前不久,根据《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推荐工作的通知》(自然资办函〔2019〕1735号)要求,由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吉林大学、中国石化集团新星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东华理工大学、浙江陆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地热资源勘查评价理论技术创新与应用”成果,荣获2019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质调查中心完成的“沈阳市浅层地温能调查评价”成果,荣获2019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

祝贺他们!!!

 
关键词: 地热 东南 资源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无线充电拓宽应用领域 “国家能源生物燃料研发中心”获国家能源局批准设立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