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杜祥琬:推动能源转型,需在六大观念上创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4-22 16:09:48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1828


三、能源资源观向非化石能源开拓

在传统观念中,能源资源是指煤、油、气、水。2007年中国工程院开展中国可再生能源研究。当时能源界认可水电,但对非水可再生能源普遍的认定是“微不足道”。经过研究后,中国工程院2009年提出,“举足轻重”将代替“微不足道”,并认为非化石能源可以让我们拥有未来。

说起中国的能源资源禀赋,只说“富煤、缺油、少气”,已经跟不上发展了。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资源禀赋。

进一步拓宽到非化石能源,则应包括核能和可再生能源。2019年,在我国电力装机中,非化石电力装机占41%,在发电量中,非化石电力已占32.6%。2019年,我国风电装机达2.1亿千瓦,光伏装机也达到2.04亿千瓦,都不到技术可开发资源量的十分之一。

高成本曾经是非水可再生能源的障碍,近二十年来,光伏和风电的成本已下降了几十倍。另一方面,储能技术也在快速发展,从物理储能(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到多种类型电池的化学储能。获益于材料科学的进步,化学储能技术进步迅速而且持续降价。储能技术不仅可以解决太阳能风能的间歇性,还能推动新能源汽车及小区微网发展,因而储能被赋予多重意义。

与此同时,中国目前核电技术与世界先进水平保持同步,成熟的三代技术、四代核电技术、模块化小型堆、先进核燃料与循环技术在稳步发展,受控聚变技术(人造太阳)正在取得进展。未来,地面上的核聚变(轻核聚变)和太阳内的核聚变(太阳能)很可能会成为人类长期可以依靠的能源。

由于对能源资源禀赋认识的局限性,一些能源负荷很重的地区,长期以来认为自己“负荷重、资源缺”,却没有认识到自己身边就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可以开发,形成了对外来电、外来煤的依赖。这是一个影响能源政策和能源战略的实际问题。

重新认识我国的能源资源禀赋,是正确认识本国国情的要素。对于确保国家长远的能源安全、引导能源转型具有方向性、战略性的意义。

  2  3  4  5    余下全文
 
关键词: 能源 太阳能 风能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