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逆天改命40年,60岁的解直锟留下万亿资产悲离人间,中植系也失去了舵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12-20 20:08:58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1565


  【金融帝国】

  2002年对于解直锟来说,无论是家庭还是事业,都堪称一个关键节点。

  这一年他跟知名歌星毛阿敏结婚了——20年前的毛阿敏,几乎就是音乐界的天花板。

  事业方面他也转型了,一个金融帝国的构想正在落地。

  那一年他旗下的中植企业集团,出资1.2亿参与重组哈尔滨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成立了中融信托,后来又经过多次股权收购之后,一度持股比例达到了67.69%。

  这为中植系化身为一个全牌照金控帝国提供了机会。

  中融信托成为解直锟的核心资本运作平台后,金融投资业务开始在“中植系”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之前解直锟老家的那些经营实体逐渐边缘化。

  他的印刷厂、养殖场、水泥厂等业务,要么注销,要么转让。

  中植系的打法就是一手掌控信托这个钱袋子,另一手在上市公司中提前潜伏,此后通过控股或者与上市公司联合的方式,通过并购注入能够引发市场关注的资产,在拉高股价后获利退出。

  有人称之为“空手道”,但传播更广的称号则是“中植模式”,具体来说就是“PE+上市公司”。

  收购西北矿业堪称中融信托的代表作。

  早在2008年6月,中融信托就设立了一个规模1亿元的信托计划,支持中植系旗下的兴嘉盈公司收购西北矿业。

  一番股权操作后,兴嘉盈成为西北矿业的控股股东。

  在这个过程中,中融信托又为兴嘉盈发起了多个信托计划,后者以自己持有的西北矿业股权作为担保进行融资。

  2013年,兴业矿业打算通过向大股东兴业集团及西北矿业定增股份募资10亿元,发行后西北矿业将成为兴业矿业第二大股东——此时中植系旗下的兴嘉盈,早已潜伏西北矿业长达5年之久。

  通过这种模式,中植系风卷残云,一度与数十家上市公司有过关联,而提供资金弹药的正是中融信托等为代表的金融平台。

  一定程度上,在资本市场上升通道中,中融信托和中植系几乎可以旱涝保收。

  巧妙的一点在于,解直锟在2010年资本市场最活跃的时候,以12亿元的价格,把中融信托36%的股权转让给央企中国恒天旗下的上市公司经纬纺机,自己退居第二大股东,这让中融信托瞬间有了央企背书。

  而且除了中融信托之外,解直锟还建立了更多金融平台,包括恒天财富、大唐财富、新湖财富和高晟财富,这些平台的管理规模均达千亿规模——在2016年,中植系的资产管理规模达到了1.25万亿,而且拥有信托、保险、期货、资产管理、基金销售甚至典当等多个金融牌照。

  但随着金融强监管时代的到来,“中植系”上升乏力,逐渐有了收缩之意。

  2018年初,经纬纺机公告称,拟接手中植集团持有的中融信托全部股权——这笔交易后来告吹,但意味着中植集团开始战略收缩。

  另一方面,中植模式的好运气似乎也用光了。

  乐视网、康得新、长生生物这样的超级大雷,中植系也都踩中了。

  有时,中植系甚至把自己炒成了大股东——去年初,解直锟成为融钰集团实际控制人,就是在炒股中被迫“债转股”成为控股股东。

  目前,解直锟持股超5%以上的上市公司达到25家,控股达到8家,但有些已经沦为ST股,资产质量堪忧。

  快钱很难赚到了,转型迫在眉睫。

  去年5月,中植集团首席经济学家王允贵谈及公司产业布局时称,公司要瘦身金融,聚焦实业。

  而已经淡出管理工作、连续几年未在北京总部办公的解直锟,也不得不重回一线,继续操舵这个昔日的金融帝国,并在组织架构上设置了九大首席,其中首席财务官兼新闻发言人张磊是原北京税务局副局长,首席运营官牛占斌是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副主任,化解风险由此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形势也更加复杂。

  监管部门对于“伪私募”等开展深入整治,这涉及到中植系旗下财富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

<上一页  2  3    
 
关键词: 金融 帝国 矿业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