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焦点新闻资讯 > 正文

售电侧改革需要电力需求响应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13 20:00:34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228

目前,北京、唐山、苏州和佛山四个城市正在组织试点“需求响应”,完善电力应急机制。 一、电力需求响应是指用户自愿、临时性地采取措施来改变原有的用电模式,因此获得资金奖励或电费优惠等经济回报。需求响应的核心是电力用户的自愿参与和市场机制的支持。 电力需求响应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具有多年的成功经验,其可以帮助满足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缓解负荷峰谷差加剧现象,并完成减排等政策目标。 据了解,中国电网已经出现高峰负荷大、峰谷差加剧等特征,尤其在出现极端天气时,电网安全可靠运行将受到严重威胁。缓解这种威胁的手段有两种,一种是增加供应侧的调峰容量,如建造更多的火电机组,另一种是在需求侧开展需求响应降低高峰负荷需求。 电力需求侧响应是指当电力批发市场价格升高或系统可靠性受威胁时,电力用户接收到供电方发出的诱导性减少负荷的直接补偿通知或者电力价格上升信号后,改变其固有的习惯用电模式,达到减少或者推移某时段的用电负荷而响应电力供应,从而保障电网稳定,并抑制电价上升的短期行为,它是需求侧管理的解决方案之一。 电力系统存在高峰负荷,在价格市场化的条件下,这代表着用电企业的成本会增加。同时,如果要平抑负荷,就要配套建设更多的发电机组备用,这是不经济的手段。而如果可以通过需求侧响应,减少用电高峰负荷,就能减少电力系统对发电容量的需求,从而实现整个电力系统的成本节约。这也是电力需求侧响应的经济价值所在。 “9号文”也提出积极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和能效管理,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培育电能服务、实施需求响应等,促进供需平衡和节能减排。 实现电力需求侧响应可以拉动技术研发应用投资及其相关产业链发展,比如电能表等相关配套电力设备,目前的智能电能表的功能尚无法满足实现能源互联网平台下的电力需求侧响应和市场竞争,必须要大幅度改造升级,这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投资机会。 分布式发电设施、需求侧储能装置和主动式配电网方面的投资也不能小视,但是这3个环节还缺少规划和配套政策(包括价格政策)。 同时,为了让用户能够在天然气、电能等用能种类上有选择机会(或者说在电、水、热、气、冷等能源产品上有选择机会),要实现气、电网络互联与转换,这方面的技术研发需求及其配套投资也将是巨大的。 二、推动电力需求侧响应市场的放开不仅是我国能源互联网建设的切入点和售电公司进入市场的切入点,也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抓手。 随着电力改革逐步的进行,售电对象更加扩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售电侧市场自由化程度越大,对需求响应要求也就会越高。 今后,随着试点工作的深入,将实现电力客户之间的负荷自由交易,客户具有自由选择是否参与市场的权利,目标是最终实现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转入市场化运作的轨道,在全国建成电力需求响应的电力负荷交易市场。 需求侧响应就是保证单边市场稳定性的一个有效措施。一个真正竞争的电力市场,消费者应该成为市场的中心。 需求侧资源是未来电力系统以及能源互联网中重要的可调控资源,其调控潜力大、成本低的特点,使得需求侧可控资源能够作为平抑可再生能源间歇性和分布式电源故障情况下维持系统功率平衡的一种有效手段,但需要对地区、产业、企业的负荷特性进行细化研究,并制定负荷削减带来的效益的分配计算方法。 而这些作为电力市场的新生空间,可以作为增量对售电公司放开,为售电公司开展业务提供了一个平台。 基于高度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以及大数据分析技术,售电企业能够针对不同电力消费群体的用能习惯进行分析,来运用针对不同消费群体的个性化用电服务模式,同时用户也将有更多的用电模式选择,电力企业可以通过信息交互系统对不同用户的不同用电设备进行精细化管理控制。 能源互联网行动计划包含很多要实现的中长期目标,但也应该着眼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比如目前电力需求侧响应缺少技术平台,无法实现用户自由选择能源种类和能源供应商等。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无线充电拓宽应用领域 “国家能源生物燃料研发中心”获国家能源局批准设立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