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焦点新闻资讯 > 正文

光伏行业:品牌传播不是舆论撕逼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9-11 12:02:33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214


日前,一家光伏电站第三方服务商,通过媒体对其主要的市场竞争对手进行了一番“点评”,结果引来舆论一片哗然。

据说,该公司此前刚刚获得了一笔不小的投资。

近段时间以来,光伏企业之间类似的口水仗,在舆论场并不鲜见。比如不久前,去年的一桩涉及到业内某知名公司的扯皮“官司”,就再次被媒体翻出来炒作。事后来看,虽然这次“冷饭热炒”并未引来舆论跟进,但涉事企业“敢于”跟知名大公司“叫板”的舆论形象,显然得到了强化。

这种类似娱乐圈内以绯闻来增加艺人知名度的传播方式,在网络间被称之为“撕逼”。百度百科对其的解释是:网络热词,原意指女人与女人之间的斗争,现在也可用来形容双方互相攻击揭短。

这不免一下子就让人联想到了那家以“某某大了,雾霾就小了”的广告语而几乎妇孺皆知的光伏公司。或许,正是在与几乎所有不同技术路线的业内同行大打嘴巴仗,乃至与媒体不断撕逼的过程中,该公司才在短时间内“成长”为了全球范围内的著名光伏企业。

是的,没错,是在全球范围内。

由此可见,对于市场中的跟随者而言,撕逼式的传播似乎的确是一种比较便宜的上位策略——由于这恰恰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媒体“不嫌事儿大”的需求,因此通过与业界知名企业的舆论战,跟随者可以轻易的在短时间内获得市场知名度的提升。

不过,这毕竟是以牺牲自身品牌美誉度为代价,尽管更容易制造舆论议题、并引发媒体主动跟进。但从企业品牌美誉度的角度来看,撕逼式的传播,更有可能是赢了名声却输了德行。

还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在这类传播乐此不疲的背后,显示出来的,或许是这些企业在创新方面的枯竭和贫乏,乃至有可能是在业务开拓、企业运营方面遇到了明显的瓶颈或者危机。

将娱乐圈里这种无底限的传播方式引入,其实是整个行业的一种悲哀。

要知道,一个成功的企业品牌,能够让人发自内心的去信任它、尊重它。如果再苛刻一点来说,这甚至是要由这家企业的每一样产品、每一事件乃至每一个人,是否值得亲近、是否值得尊重,所体现出来的。

而撕逼式的传播,正如眼下正在大裁员却美其名曰“内部人员优化”的那家公司所遭遇到的舆论环境一样,再多的对自身的美化和修饰,也难掩舆论对其穷途末路的质疑。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无线充电拓宽应用领域 “国家能源生物燃料研发中心”获国家能源局批准设立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