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焦点新闻资讯 > 正文

新油气改革六大“预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9-23 12:02:48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266


“中国新一轮油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或在年底正式出台。”业内人士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该方案由国家发改委牵头制定,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等司局具体负责,目前已有初步方案,正向国土资源部、国家能源局、商务部、环境保护部等相关部门和业界征求意见。

2014年6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要求,积极推进能源体制改革,抓紧制定电力体制改革和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2015年2月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再次提出加快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5月,国务院批转国家发改委《关于201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在今年“研究提出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在全产业链各环节放宽准入”。

决策层定调之下,新一轮油气改革开始拉开序幕。

“油气改革与电改并称为2015年能源领域的两大改革。中央对改革方案非常重视,改革力度不会小。”参与本次改革方案讨论的专家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该方案在向相关部门和业界内部征求意见后,将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新一轮改革方案,将会在哪些方面、多大程度上改变中国油气行业的格局和前途?《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为此走访了多位参与方案起草和研讨的人士,如无重大调整,以下几个方向值得期待。

上游引入多元主体

“在全产业链各环节放宽准入”是决策层既定要求,首当其冲的便是上游勘探开发环节,未来有望在少数巨头之外引入多元主体。

中化国际石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原总经理、油气行业资深专家曾兴球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说:“上游是整个油气产业链的核心,如果油源被几家企业垄断,也就谈不上中下游的市场开放,因此上游实现主体多元化至关重要。”

据《财经国家周刊》了解,勘探开发领域或将包括4个方面的改革,即探矿权由登记制改为招标制、探矿权有效退出机制、勘探开发信息公开机制、建立采矿权市场交易中心。

探矿权由登记制改为招标制已在实践中开始推进。今年7月,国土资源部发布《新疆石油天然气勘查区块招标出让项目(2015)公告》,首次将中国的常规石油天然气区块拿出来公开招标,是为破冰之举。

长期以来,只有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和延长石油4家企业具有在国内从事常规石油和天然气勘查开发资质。按照《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规定,探矿权申请主要以申请在先的原则进行登记;石油、天然气勘查许可证有效期最长为7年,最多可延长至15年,每年勘查投入的最低金额为1万元。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些宽松的规定及探井成本的持续上涨,导致一些“圈而不探”的行为。

招标制和退出机制的目的是通过引入更多市场主体,打破这一困局。据了解,勘探开发期限有望被限定在3年左右,并大幅提高勘查投入的最低限额。

“‘三桶半油’在改革实施后一定会对各自区块做一轮精选,将各自认为优质的区块保留下来。”中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理事张抗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比如,前述新疆公开招标的6个区块,质量都不高。

不过,在探明储量之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比如,新疆塔河油田曾被中石油认定为非优质区块,其退出后,由原新星石油公司(后并入中石化)接手,结果在1997年探明发现了中国第一个亿吨级大油田。

招标与退出机制的结合将给未来新进入的市场主体带来巨大机遇,也有利于提高勘探开发工作量,进而提升油气探明储量和产量。

与之相关的还有油气勘探信息公开化改革。长期以来,石油企业在退出区块时,往往没有将勘查数据交给相关部门,下一家进入的企业便不得不重新勘探,造成资源浪费。未来,政府有望对所有勘探信息实行强制收集和统一管理,这将极大提高勘探效率。

另据了解,本轮改革方案或将提出建立采矿权的二级市场,允许采矿权进行市场交易。这将改善“三桶半油”由于自身开发成本和精力限制导致部分采矿权闲置的现状,激发油气产业上游活力。

对于已经探明的石油地质储量本应全部投入开发,但是由于上述“三桶半油”的开发局限,截至2014年底,我国已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中尚有超过82亿吨未投入产能建设,占到全国累积探明储量的约20%。

管网开放和独立

一旦油气上游开发实现主体多元化,随之需要的是中游环节油气管网的公平准入。油气管网独立,已是众望所归的大趋势。

油气管网属于自然垄断行业。据业内人士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中石油掌握国内一半左右的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管道,中石化掌握着接近一半的成品油管道。

有关部门在这方面已经有所动作。2014年2月,国家能源局出台了《油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监管办法(试行)》,规定油气管网设施开放的范围为油气管道干线和支线,以及与管道配套的相关设施;在有剩余能力的情况下,油气管网设施运营企业应向第三方市场主体平等开放管网设施。

这被市场视为打破油气管网僵局的利好政策,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实际效果欠佳,一方面是油气管网的整体运输能力有限,另一方面也因石油央企的管网公司仍隶属于集团所有,缺乏动力给竞争对手提供运输通道。

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对自然垄断行业,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促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网运分开已经成为大趋势。

新一轮油气改革有望逐步落实网运分开的改革路径,或将天然气管网和原油、成品油管网区别对待。天然气管网改革或依照产权独立的大方向推进,对于原油和成品油管网来说,由于目前大部分是从油田铺设到炼厂或从炼厂铺设到销售终端,第三方进入的需求并不大,因此这部分管网仍允许其留在原有集团企业中,暂不推进管网独立。

天然气管网独立后,是否成立一个国家天然气管网公司?这是业内争论的热点。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能源经济系副教授宋枫对《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表示,从经济学原理上来讲,对于管网这样的自然垄断行业,企业规模越大越能摊薄运营成本。天然气管网的前期投资大,回收周期长,如果形成一张“大网”,从效率和成本上可做到最优。

业内人士认为,独立的管网公司须由政府严格监控其成本和收益,并由政府定价,而目前的做法是依据掌握管网的油企上报的成本,再加上固定收益来核定管输价格。如果日后建立独立的管网公司,政府的监管能力又没能有效跟上,容易滋生腐败和寻租现象。

据《财经国家周刊》记者多方了解,目前方案倾向于让现有的天然气管网脱离石油央企,但短期内是否整合成立为国家天然气管网公司,还有待进一步的消息。

正文未完,请点击分页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无线充电拓宽应用领域 “国家能源生物燃料研发中心”获国家能源局批准设立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