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生物质能资讯 > 正文

光伏融资“难于上青天”的原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10-16 20:00:43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301


  大家都思考过一件事情:为什么中国的金融成本这么高?这其中固然有中国本身金融利率的因素,因为在中国的存贷款利率比欧美高出很多。按照投资收益原理,存贷款利率高必然意味着存贷款的风险很高。但中国的银行,或许是全球最安全的银行,老百姓眼中永不倒闭的银行,这样一想,风险就只能是在贷款流程中了。贷款的高风险导致了高收益,从而触发了存款的高利率。

  贷款的风险无非就是收不回贷款,包括1.可能被骗贷,贷出去的钱直接就不见了;2.投资项目经营不善,无法还贷;3.项目出现不可预见的质量问题,无法继续运行。对于前两种可能,银行等金融机构是可以通过自身的经验和规则最大限度地进行规避的,但对于第三种,或许很多金融机构,特别是中国的金融机构都会载在这里。

  1.判断项目质量需要专业知识和经验

  每一个投资项目的产品质量,都需要行业内的专业人士来判断产品是否是可持续的。在光伏领域,组件的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系统的质量和可靠性、安装和运行的质量及可靠性,是影响着项目成败的重要因素。在几乎所有光伏产品都要求大于25年质保期的今天,几乎所有的EPC、投融资、保险商都对合同中的发电量和寿命期限有严格的要求,因为这直接影响到投资回报时间,直接决定了项目的成败。

  有要求,就有成本。

  对于刚刚起步,或者说刚刚大规模起步的中国光伏电站建设,一夜之间出现的大大小小的EPC、一夜之间转向的银行和保险商,绝大多数都是半路出家,或者是进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行业。没有经验、没有案例、没有成熟的产品,有的只是不断下降的成本压力和叫嚣的装机目标诱惑。在地方政策的刺激下,在路条掮客的蛊惑下,总有一些大胆的EPC、银行、保险商抛开踌躇和犹豫,尝试“吸金”大法。熏陶在各种论坛和资料中,再外行的人都会被告知25年的寿命及衰减保证,于是“25年”成了各种光伏投资回收期计算的标准数字。

  为什么是25年?什么样的产品能持续25年?哪些因素会影响25年?你不懂,就是风险;你想知道,就需要为你的不专业付出成本。

  2.光伏项目没有成熟的质量保障方案

  我们买的灯泡,出厂时会有寿命抽样试验,从统计的角度预测其使用寿命,从使用的角度统计出其实际寿命。这一切是因为灯泡已是一个成熟的产品,有实际应用可循。

  但是否所有的人都明白:其实光伏行业内没有人知道你买的产品是否能用25年。

  或许你会说,光伏产品的户外应用已经超过25年历史了,为什么不知道?因为事实的情况是,现在的产品已经不是25年的产品,现在的成本已经不同、材料几乎完全改变、工艺已经不断更新、应用环境已经千差万别,测试标准也在不断更新。更要命的是,似乎没有一个测试标准能让你预测产品的使用寿命,没有一项测试方法能够模拟产品的实际使用状态。换句话说,所有人都在用现在猜想未来、豪赌未来。IEC61215、UL1703、各种材料和部件标准,各种应用和认证规范,各种先进仪器和试验箱,都无法将25年的使用寿命用实验室的加速老化装置从理论上合理地关联起来。有的厂商为了凸显自己产品的优越性,强调2倍、3倍的IEC,但依然不知道这些实验到底代表了多久,更不谈这实验本身也在被行业质疑。还有一些项目,像户外光照量、紫外辐照强度等,还没有足够剂量的灯来模拟25年的使用寿命,现有的技术或许要做几年才能假设对应了户外的25年。

  没有成熟的质量保障方案,就意味着你的投资和保险没有可依据的投资回收期保证,也就意味着你的投资和保险会有额外的风险,所对应的成本自然也就提高了。

  3.光伏监管遮掩着项目质量

  我们能看到国外某光伏电站意外着火的报道,我们能查到国外光伏应用的故障研究和统计数据,但是我们很少看到国内光伏项目的失效案例和质量报告。在光伏圈混久了,会听说一些比较震惊的案例,某地的电站出现大面积的PID了,某高原的组件EVA都发黄了,某处的阵列安装时都是裂片了...但除了象黄河水灾冲垮电站、天津屋顶着火的电站、海南台风吹垮的电站等一些天灾人祸式的事故会被媒体报导,其它光伏电站的内在质量问题,或许对于普通人来说,永远是个迷。

  在中国或许有这样一个怪圈,有问题的电站不愿意接受调研,调研的结果被严格限制在内部讨论的范围,参与项目的知情人士为了自身的利益也不会对外分享。

  或许有人说,我们的社会需要更多正面的报道,需要传递更多的正能量;也有人表示,如果把这些问题都公开了,对于出口占绝对比例的中国制造,还有谁会相信呢?爆料,被指为哗众取宠、博人眼球;揭露问题,被认为与行业为敌,得罪人。

  也有一些项目,从电站到EPC,从投资到采购,从关键部件到原材料,都是一个集团内部的,出了问题也是自己打碎门牙往肚子里咽。还有的项目是靠国家补贴的,只要立项、路条的钱兑现、装好了能发电就可以交差了,至于后面出现的问题,吃不了就兜着走,别给自己找麻烦。

  如此一来,仅有的一点案列经验也不为人知了。那对于新入行的EPC、投融资、保险商,如何才能知道你建的项目能用多久,你投的钱什么时候能回来,你保险的项目到底有没有保障。未知数越多,风险越大,你所期待的收益率就大,你的融资、保险成本自然不会低了。

  4.光伏厂家的质量诚信

  有这么多的未知质量风险,自然就要拜托有资质的厂家。行业内混的人或许经常听到这么一句话:

  我们上市企业还差你这点钱?

  我们这么大的厂你还担心倒闭?

  我们出口那么多满足不了你这点要求?

  我们产品都有TUV认证的?

  但事实又是如何呢?

  上市企业不差钱?呵呵,天合差钱,英利亏损,账期6+6,好象行业里没有不差钱的;

  大厂还担心倒闭?呵呵,尚德不见了,超日不见了,开工停工6+6,多少跑路了,还有多少硬撑的;

  出口要求都能做?呵呵,出口是不少,全中国的传统都是好的给别人用,清库存都靠国内单;

  产品有TUV认证?呵呵,送了几次才通过,有多少是采样,多少是自己送样?挂羊头卖狗肉,你换的辅材都报备了?更改过的工艺报备了?新的原材料供应商报备了?工艺控制溯源能做到几成?你的组件抗PID吗?你的EVA高透了吗?

  如此的质量是否有诚信,成了考验国内光伏企业和光伏安装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对于单个产品,或许是省了一次认证的成本,或许是清了库存降了成本,或许是降了原材料价格成本,但所有的投机都是要还的,光伏的投融资、保险最终会承担光伏“福喜”所带来的质量成本。

  5.光伏第三方认证的质量成本

  中国的光伏产品,卖到欧洲要TUV认证,卖到美洲要UL认证,卖到日本要JET认证,在中国安装要金太阳认证。所有这些认证都是依靠第三方的测试认证机构来实施的。在中国的国情下,第三方认证往往只是一纸证书。试问一下,现在还有谁相信ISO9000证书?

  在第三方认证的光环下,我们会听到这样的表述:

  你选择采样还是送样?你送什么样品你自己决定;

  我们只对你送的样品负责,你对你卖的产品负责;

  要测试还是要发证,你想怎么做?

  认证的时候找大牌的,年审的时候找划算的;

  样品和产品,哪个是自己的,哪个是代工的?

  。。。

  你所经历的各种各样的奇葩会告诉你,证书只是一张纸而已,你想要买到可靠的产品,光靠第三方认证机构的一纸证书是不够的,你得自己去查,自己去找。你花力气去找了,你付出了力气成本,你不花力气去找,你可以付监造成本,什么都不做,你会付出你该付的成本。

  6.光伏技术的不确定性成本

  光伏行业的技术更新可以说是日新月异,或许是任何一个行业都无法比拟的,这来自于光伏的生产成本/上网电价的下降速度象瀑布一般的压力。所有的光伏技术更新都围绕这一个目的:降低度电成本。每一次的技术进步都让人振奋。

  行业的突飞猛进带来的是行业发展的浮躁和压力。很多未经证实的新技术为了满足度电成本的需要,一出来就投入了实践,甚至只是在实验室里做了一点测试而已。而另一些明明对长期效益有益的技术却因为成本略高而被束之高阁。这就为行业埋下了很多未知的定时炸弹。

  比如:

  多晶硅飙升的价格一度促进了电池片切片技术的提高,而穷途末路过薄的电池片则带来了隐裂的隐患;

  为了增加入射光的透过率,连号称绝不提供镀膜玻璃的南玻集团也只得随波逐流,由此带来玻璃的清洗问题反而造成后期的维护更难;

  为了降低背板的成本,尝试用涂覆型替代复合型已经是很道德的行为了,更有甚者直接把最贵的含氟材料就去掉了,甚至就用简单的塑料片;

  为了增加短波长的透射率和充分利用紫外部分的能量,行业早就把EVA材料耐紫外缺陷的特点抛之脑后,把仅有的一点增加EVA紫外老化性能的紫外吸收剂都拿掉,只要能增加眼前的一点发电量,全然不顾日后是否能长期运行,没有可信实验结果的情况下就拿今天的发电量赌明天的收益。

  这一切,都需要专业的人士才能理解一二,普通的金融、保险从业人员很难如此深地去理解光伏产品可能存在的问题,在这样的认知下,如何保证不为之付出学费,不吞下自酿的恶果呢?

  而这些新技术,据行业内部一位资深人士透露,大多发生在国内订单上。出口单子往往会用较好的材料,采取更慎重的态度。这无疑会为行业带来“中国金融行业为外国金融资本买单的恶果”。

  结语

  或许在谈光伏投融资的质量成本时,有的是行业本身发展的技术瓶颈,也有的是对行业不正常运行的一种关切。这种关切,不是为了抱怨,不是为了揭短,不是想打击、泄气。光伏产品的质量、产品的可靠性、产品的使用寿命保障,对于这个年轻的行业是一个新的课题,是一个系统的课题。中国在2013年的装机量已经赶超了欧美,2014年的计划依然令人瞩目。但如果这一切都是建立在不可靠的产品技术,不诚信的产品质量控制,不公平的终端用户待遇上,那么在中国进行光伏的EPC、投融资和保险,只能是对未来的一种假想、赌博,一切不负责任的有损光伏产品质量的行为,都将为中国光伏的投融资带来更大的风险,更高的成本,也迟早会被行业所唾弃。与其像“福喜”一样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在曝光后承受被公众讨伐、被客户划清界限的抛弃,还不如现在就良心发现,生产出负责任的产品;与其曝光了后被追查责任、丢掉工作,还不如现在就捧起良心,负责地工作。

  人在做、天在看!中国的光伏不靠洋客户,靠我们自己的质量、诚信、努力和创新。好的环境,只会让我们的光伏成本更低,代价更低,发展更好!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由替代能源的不确定性引发的关于能源供给侧改革的思考 农作物秸秆综合开发利用技术
对垃圾焚烧炉与余热锅炉配置一些问题的探讨 海藻生物能源的利用开发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