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焦点新闻资讯 > 正文

谁的“智能”制造?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13 17:02:03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361


  互联网“肆虐横行”的日子里,谈论实体经济的衰落与危机,俨然成了一种“时尚”。一位传统汽车人离开岗位,投奔互联网怀抱,让许多人感叹唏嘘:老行业是不是要完了?

  显然不会是这样,实际的情况,甚至完全相反。不论是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制造业回归”,还是我国的“中国制造2025”,无不在表明一个事实:明智的当政者,从来都不会,也不敢低估实体经济的地位与意义。

  不能否认互联网之于人类的价值。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社会开启了第三次技术革命。进入21世纪,互联网接过了这次技术变革的引领位置,开始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互联网+”步步深入商业、媒体、金融、交通、通讯、文化等众多领域,在创造全新商业模式、不断提高效率产出的同时,创造了人类新的生活方式。

  作为一种技术,互联网第一次从根本上满足了人类自诞生以来最本能的需求之一:对信息的及时掌握与沟通。这也是它搅动天翻地覆的最大魔力。

  面对这股势不可挡的力量,实体经济的代表——制造业表现出的所谓“颓势”,成了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不光是我们,全世界的人都在思索这个问题:制造业的未来在哪里?

  “工业互联网”、“工业4.0”,西方发达国家给出了相同的回应。而这种态势下,面临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双重挑战”的中国该走何种道路,变得不那么难以回答:德、美、日等工业强国都做出了选择——“智能制造”,我们有什么理由拒绝呢?

  所谓智能制造,一般意义上是指在制造过程中,机器能够进行分析、推理、判断、构思和决策等智能活动,去扩大、延伸和部分取代人类的脑力劳动。对于经济处于转型期的中国而言,智能制造是实现制造业升级的内在要求,是重塑制造业新优势的现实需要,更是拓宽产业施政空间的重要抓手,可谓“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的核心诉求。简言之,互联网渗透到传统制造行业,这个潮流不可违,不可逆。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有一点人们必须搞清楚,那就是智能制造,到底是谁的?

  技术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无可置疑。从18世纪60年代起,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大机器生产在英国取代手工业,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1870年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但是,蒸汽、电流本身并不能带来任何改变。前者需要借助纺织机及其生产的布匹、机车及其拓展的物流,后者必须通过灯泡、电机、电池、电话等等才具备变革的力量。换句话说,只有通过搭载、应用于产品,科技才能够改变生活。不要混淆宾主,乱了主次——真正推动“技术革命”的,并非技术本身,而是产品。

  互联网同样如此,它就是一种“连接”技术。如果没有实现连接,其本身就像电话线一样,并不具备任何价值。只有连接了机器与机器,连接了人与人,连接了万物,互联网才能完成自己的华丽变身。

  因而我们要尊重技术的意义,但不能唯工具而轻结果,忘记了实体经济和那些不变的商业规律。互联网技术带来的智能制造,其最终目的,依然是制造,制造真正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优质产品。如果不以这个为目的,互联网技术就跟茶杯冒出的蒸汽、雨天划过的闪电一样,美丽而毫无意义。(何晓亮)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无线充电拓宽应用领域 “国家能源生物燃料研发中心”获国家能源局批准设立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