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焦点新闻资讯 > 正文

发展新能源汽车亟需破除地方保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6-14 10:01:25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337


201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取得全球第一的好成绩,其中地方政府功不可没,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地方政府的扶植政策在助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新能源汽车统一市场的形成。

针对这一问题,6月5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组织召开了以“公平竞争与统一市场”为主题的电动汽车热点问题系列研讨会,力图寻求破解地方保护问题的办法。来自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的40余名来宾参会。

■地方保护现象普遍

中央政府财政补贴加地方政府配套补贴,是我国实施的新能源汽车鼓励政策的显著特点,有力地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但也激发了地方政府肥水不流外人田、尽可能将两项补贴留在本地的欲望。有数据显示,地方保护直接导致全国70%的地方市场阻碍外地新能源汽车进入。

由于各地情况不尽相同,地方保护的形式也多种多样。

强制要求外地企业在本地设厂并建立法人单位,美其名曰“投资换市场”;还有部分地方政府虽然没有明确要求外地企业在当地设厂,但要求必须配套采购一定比例的本地零部件。

各地出台的政策都是适合本地企业特点的补贴标准及技术标准,这些标准多与国家标准不一致,给外地企业造成极大困惑,导致企业在制定战略决策和技术路线上无法明确目标。对于这种现象,企业代表颇多抱怨,一位参会企业人士表示:“全国有88个新能源汽车推广试点城市,企业要制定88套不同的推广策略,这使企业推广背上了沉重的负担。”

有些地方出台不公平的地方非补贴性政策,优惠本地企业,限制外地企业。比如,有的地方将本地不能生产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排除在地方新能源汽车名录之外;有的地方以油箱容积大小确定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补贴额度。

■地方保护危害巨大

看似部分企业是地方保护得利方,但更是受害者,最终的结果是全体受害、恶性循环。

首先,地方保护导致市场调节作用失衡。市场本应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但是现在落后的一方可以从当地拿到高额的补贴,甚至限制外来竞争者的补贴,阻碍了市场的健康发展。

其次,地方保护严重阻碍技术进步。补贴的最终目的是给企业压缩成本的机会和时间,使企业未来可以完全独立生存,地方保护却使得当地企业失去市场竞争环境,成为温室里的花朵。

第三,地方政府对补贴机制、技术路线进行各种限制,导致外地企业走了很多弯路,无法坚定技术路线,技术的创新也会受到限制。

第四,地方保护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国际上实现“弯道超车”。一旦取消补贴,我国新能源汽车在技术上和成本上应具备足够的竞争力才能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五,地方保护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讲,选择的空间更小了。

■嘉宾献策破除地方保护

当前,地方保护成为新能源汽车推广最大的绊脚石,亟需破除。如何打破?参会嘉宾纷纷建言献策。

首先,要建设世界强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必由之路,地方政府应站在这一维度考虑顶层设计问题;其次,政策制定要抓主流,不应陷入到某一个具体的细节当中,细节应该让由市场和消费者来决定。

政策制定的过程也要开放、透明,坚持民主、公开的原则。从产生地方保护的根源来看,应积极加快推进财税制度改革,平衡财权和事权。如果让地方治理汽车社会的问题,又不给提供充足的资金,这是不可取的。基本的原则应该是税收“取之于车,用之于车”,使用环节的税应高于生产环节。此外,要长期坚持市场第一,打通使用环节为重的原则。也有企业人士建议取消地方目录及地方补贴或限定在国家补贴的一定额度内。

来自企业的嘉宾多次强调,希望决策层能够给企业一个更长远的路径图,以有利于排除地方保护带来的干扰。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无线充电拓宽应用领域 “国家能源生物燃料研发中心”获国家能源局批准设立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