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太阳能资讯 > 正文

光伏发电沦为白菜价 看光伏大佬们如何“割肉”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10-11 10:04:49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325


  太阳能光伏网讯10月9日,刚刚结束的“2016年安徽省两淮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者基地建设项目招标会”上,山东力诺祭出0.65元/KWh的超低价格,再次引发光伏产业圈的集体焦虑。

  0.65元/KWh!单看数字,似乎比之前的0.61元/KWh和0.52元/KWh高了不少,似乎没有那么夸张,可是联系到之前曝光的此次两淮采煤沉陷区招标公告,就由不得你不一身冷汗了在招标公告里,明确规定此次两淮领跑者基地项目建设方式限定为漂浮式水面光伏!高成本,低电价,领跑者基地项目从“国家先进技术示范基地”沦落成了“低价肉搏场”,高高在上了十几年的光伏电价一朝沦为白菜价。

  低价似乎成了目前领跑者项目竞标的制胜法宝,刚刚在两淮投出0.8/KWh的北控参与竞标的某工作人员就曾在群里哀叹我们也不想价格战啊,可是不报低价行吗?价格不低中不了!

  然而,领跑者项目不是孤立的特例,领跑者招标开出来的价格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整个产业状况的风向标,能在领跑者项目开出低价当然也能出现在其他项目上--低价早就不是你想不能能不能的问题。

  低价已经代表了产业现行发展状况?

  记者接触到的绝大多数产业从业者都持否定意见。在0.52、0.61、0.65的前提下,企业的利润已经极薄,光伏产业发展到今天,企业毛利基本已经透明,产业成本尤其在一线的各大企业相互间的差距其实已经极其微小了。

  如此大幅度减少企业利润还要争抢着上项目的理由,肯定不是因为大家的“活雷锋”属性。比较中肯的看法是630之后,国内产业下行,指标在一二季度爆发性放出,导致下半年指标短缺开工不足,然源自2014、2015年的组件扩产潮,却带来了海量的中下游产能,一方面是越来越大的产能,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少的开工指标,低价就成了最简单的选择。

  面对低价,主动“搅混水”还是被动应对?

  那些参与过低价竞标的大佬们,几乎人人一身骂名。

  比较流行的观点,一种认为有些明显不具备优势的企业主动出击低价中标,并不意味着他们要以自己的成本和资金来支撑项目,拿到资本市场去走一圈“讲讲故事”,就可以轻易地让这些项目变成身价百倍的“聚宝盆”,“捞一票就跑”。“反正他已经赚到了,做坏的产业有资本市场和股民兜底”;一种则表示,只要中标拿到项目,就可以转身再次招标,把风险转嫁到其他供应商头上;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是“纯粹搅混水,他吃不到肉也让你喝不到汤”,项目先拿到手里,拖着不开工,也就没有多少投入,拖到最后很可嫩不了了之,“金太阳有太多这样的例子”。

  不同于业内利益相关者的激愤,TUV莱茵大中华区太阳能及燃料电池技术服务副总裁邹驰骋则表示“这轮价格战,大家都大多出于被迫和无奈”。他认为现在的光伏市场就好比股票熊市时的被迫“割肉”产业下行,库存意味着更多的风险,而且考虑到存储和融资成本,时间越久成本越高,此时低价中标正是一个消耗库存的绝佳机遇;而只要有一家大型企业抛货,就必然引起整个行业的价格波动,其他企业的被迫跟进就是唯一的必然选择。

3
 
关键词: 光伏 太阳能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太阳能电池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新型向日葵形太阳能集中器可使采集率提高10倍
太阳光自动追踪系统设计方案 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