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上海雾霾“源解析”:外来污染仅两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4-16 09:00:05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277


根据环保部要求,今年年底前,包括上海在内的长三角区域将向公众公布权威版雾霾“源解析”报告,北京、天津、石家庄则要在今年6月底前公布相关数据。记者昨天从环保部门获悉,上海已取得“源解析”的初步成果,工业和交通是主要污染源,外来污染物仅占两成。

58%源自工业和交通

对大部分公众来说,“源解析”是个陌生的词。“通俗来说,源解析就是去分析PM2.5的来源有哪些大类,每个大类对环境污染的贡献率是多少。”市环境监测中心总工程师伏晴艳解释说,“比如,电厂、机动车多大程度上造成了环境污染。”

根据最新的解析结果,上海的主要污染源是工业和交通,工业包括15.4%的工业工艺过程排放、10.2%的工业锅炉和炉窑排放、7.3%的电厂排放;交通主要是机动车和船舶飞机,占25.8%。其它为10.4%的扬尘、5.4%的民用涂料和餐饮、3%的农业和生物质、1%的海盐和植被,以及21.5%的上海以外区域的排放。

但这份结果对应的采样时间为2012年-2013年,2013年-2014年的数据则要到年底前公布。

伏晴艳表示,由于规范的源解析工作涉及手工采样、滤膜称重和实验室化学分析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工作,其周期很长,“我们还要继续做源解析工作,随着实际排放发生变化,解析结果当然也在不断变化中。”

源头数据至少得测一年

伏晴艳介绍,本市环境监测部门从2009年才开始采集源解析所需要的数据,相比欧美国家,仍处在初级阶段。“源解析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相当复杂。”伏晴艳的助手、市环境监测中心大气环境监测室工程师胡鸣向记者展示了监测人员在电厂、钢铁厂、饭店、农田等处采集数据的照片。胡鸣说,数据带回实验室后,先通过仪器分析,再利用模型进行分析、计算。饭店要区分中餐馆还是西餐馆,中餐里还要区分本帮菜还是其他菜系,因为它们产生的PM2.5不尽相同。汽车、船舶等移动源的采样还要考虑不同年份、车(船)型、吨位、控制技术等。

就连环保部副部长吴晓青也在2014年全国环境监测工作现场会上坦言,“底数不清、机理不明、技术不足”是制约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瓶颈之一,首要工作就是搞清污染“元凶”,而搞清“元凶”的重要研究手段就是“源解析”。环保部监测司司长罗毅则在会上表示,做雾霾的源解析,需要一年以上时间的监测,获取大量的监测信息,做大量的源分析,需要选择合适的点位进行长期的观测和监测,采样点位、采样周期、样本数据、分析方法、研究人员的经验都可能影响其精确性。

虽然复杂,但相关人士表示,根据环保部要求,源解析将作为一项追踪评估PM2.5治理成效的关键技术工作,成为环境监测研究的重要工作之一。

污染排放清单拟定期公布

除了源解析结果要公布外,污染排放清单也计划公布。日前,在“2014上海民生访谈”中,市环保局局长张全表示,市环保部门正考虑适时向公众公布排放清单,“如果你连排放哪来的都搞不清楚,那么科学实测就谈不上了。”

上海的大气污染排放清单中,点源包括电厂锅炉、工业锅炉、工业窑炉、工艺过程;移动源包括机动车、船舶、火车、飞机、非道路用机械设备;面源包括扬尘、植被、生活民用、农业。

张全介绍,目前正在商量如何进一步提高其准确性、科学性,为制订下一轮清洁空气行动计划提供科学依据。

谁是“元凶”决定治霾方向次序

工业污染,燃煤排放,汽车尾气,道路扬尘……到底哪个才是雾霾频发的主要元凶,一直没有准确的说法,相关行业甚至互相指责。不少地区曾经在雾霾锁城时,将“元凶”归结于南下的北方污染物。

汽车尾气引发“源争议”

2013年12月30日,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关于北京雾霾污染源的分析报告称,北京PM2.5的来源中汽车尾气占比不足4%,该结果与北京市官方公布的22%以上相去甚远,而目前对于北京PM2.5机动车的尾气占比从4%到50%的观点均有。其实,争议的不是数字本身,而是汽车尾气究竟是不是北京雾霾的重要元凶,因为这将决定治理的方向和次序。

在此背景下,环保部开始“出手”污染源解析。根据安排,到2014年6月底前,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三个城市将首先完成污染源解析的初步结果,到2014年年底,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区域完成源解析的初步工作。

分析PM2.5来源费用贵

据中科院专家介绍,空气污染物源解析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传统的“源清单”法是一个个烟囱、一个个厂房去检测到底排放出了什么东西,但这一方法只对烟尘、二氧化硫等一次排放的污染物有效,PM2.5、臭氧等二次反应都不适应。方法二是源模式和清单相结合,但这种模式对二次生成的机制不太清楚,尤其是有机碳和含碳气溶胶的生成机制不清楚,所以估算出来的差距是数量级的区别。而目前广州等城市进行源解析的方法为“受体模式”,通俗地讲就是用滤膜上采集到的污染物倒推来源。这种方法所采用的PMF(positivematrixfa-torization)模型是美国环保署所采用的,也是目前国际上流行的一种标准的受体模式法。

除方法繁复外,PM2.5的来源分析不仅周期长,还十分昂贵。广州源解析项目的主要负责人之一、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王新明介绍,此项目至少要对500对左右的膜样品进行分析,这在国内源解析项目中样本算是最多的,“没有500万元弄不出来。例如,要对一个多环芳烃进行检测至少需要3000元。”而在这个源解析项目中,地化所实验室一共要检测分析二次气溶胶、硫酸盐、硝酸盐等150多种污染物,其中包括10多种阴阳离子、30多种金属、还有几十种有机物质。

不同城市季节都有差异

由于研究的样本不同,监测点位不同,使用的方式不同,源解析结果都不尽相同,这也是之前“源争议”产生的根源。环保部监测司副司长朱建平表示,雾霾来源众说纷纭,科研报告相互打架,其原因就在于源解析工作不好做,“对于研究机构来讲,源解析可能只是一个论文或课题,但对于环保主管部门来讲,环保部门要就此治理,所以环保部的数据力图使分析结果更符合实际情况一些。”

朱建平表示,源解析最好能有一年完整的观察,因为春夏秋冬不同季节,污染物的排放情况也是不一样的。另外,在一个地方做的源解析工作,可能不能代表一个城市的情况,在一个城市做的情况,可能不能代表另一个城市的情况。所以,各地得出的最新源解析很有可能只是阶段性成果,是个别样品得出的结论,想要真正弄清当地的PM2.5构成,还需要各地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关键词: 环保 模式 生物质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