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占领”城市隙地,同济大学教授家门口实现都市桃源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2-24 11:34:08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348


从上海到北京

“小区里还有其他花园,都是老人下棋用的,不好玩。百草园有我们小孩子玩的地方。”12岁的男孩海滔对南方周末记者说。

百草园中被说起最多的故事,就是“海滔和他的鸡冠花”。海滔有些内向,在家里话很少。“百草园”号召大家“植物漂流”,交换家里的植物,他搬来了家里的鸡冠花,一棵鸡冠花很快长成了一丛。鸡冠花枯萎后,海滔采集了种子,等来年再种。

妈妈发现海滔更开朗了。他每天整点起床观察小花园,什么花开了、什么果实被摘了,回来都告诉家人。很多妈妈都记不住的植物名字,他都烂熟于心。果实被摘掉他也不难过,“本身就要分给大家,不过最好成熟后再分”。

“小孩子种得不好,甚至失败了也没关系,失败也是种教育。”北京修实公益基金会新公益部部长李松睿说。

修实公益基金也计划在北京推进社区教学花园。“郊区-公园-社区”,李松睿和刘悦来的推动路径类似。2016年,在北京郊区建设过农场的李松睿组建了一个“抱朴永续”自然教育团队,与中国园林博物馆合作,建设了公民参与式的农园,开展了22次活动。

“每次都有两三百家长报名,我们只能筛选出20个家庭。”李松睿说。他们意识到,要满足自然教育的刚需,建设在园林博物馆的“可食地景”还远远不够。2017年初,李松睿和同事们联系了北京的社区,初步达成了协议。

社区花园的概念在国际上早已盛行。比较有名的是二战后,美国为了增加农产品产出,城市“胜利花园(Victory Garden)”在鼎盛时期,生产的蔬菜占全国总产量的40%。法国巴黎也在2016年颁布了法规,鼓励市民成为“公共空间的园艺师”。

社区花园的理论支撑很类似,刘悦来和李松睿都在三年前接触到这个概念:“朴门永续设计”。

朴门永续译自英文permaculture,来自permanent(永恒)+agriculture(农业),在1970年代由澳大利亚的生态学专家提出,后传入台湾,其核心价值是“照顾人、照顾地球、分享多余”。

“朴门是种伦理和原则,教大家如何正确、聪明地生活。学习‘适切科技’:很多有意思的东西比如集水、小温室、堆肥的小装置都可以自己弄,不要什么都去买。”李松睿说。他和刘悦来都希望通过孩子的自然教育带动大人生活方式的改变。

同济大学附属实验小学朴门校园。

    余下全文
 
关键词: 花园 理念 社区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