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危废行业步入2000亿元市场规模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3-08 10:34:09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309


行业门槛高、处理资质单一,弱小企业居多

从全国范围内来看,危废市场参与者众多,但整体规模和生产能力偏小,大部分企业技术不强、资金缺乏、研发能力弱,处理资质单一,呈现出显著的“散、小、弱”特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较少。

另一个客观现实是危废行业进入门槛高,主要有以下三大壁垒:

1、资质壁垒

根据国家相关规定,从事危废收集、贮存、处置经营活动的单位,须具有危废经营许可资质。虽然现在危废经营许可资质已经下放到省级及以下环保部门,大大缩短了资质获得周期,但一般情况下新的危废项目从开始申请到落地投产最快需要2-3 年,一般则要3-5年,改扩建的项目也要1年以上的时间。除经营方式外,危废经营许可资质还对危废处理种类和规模进行规范。

2、资金壁垒

危废处理设施一般需要大额初步资金投资。据相关资料测算,总容量为30万吨/年的填埋处置设施通常需要约人民币1亿元的初步投资。由于初步资金要求高,行业参与者需要拥有大量资金及优秀的融资能力,才能进入市场。

3、技术壁垒

危废一般具有腐蚀性、毒性等危险特性,如风险控制经验不足,会给环境造成严重的二次污染,对技术管理的要求较高。危废处理技术路线大致分为分类、预处理、最终处置等几个核心环节,危废处理技术结合了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学科的技术,具有复合性强的特点,行业技术门槛较高。

虽然行业发展存在一些壁垒,但危废行业发展前景广阔。

政府重视程度增加,法规趋严

危废处置行业是一个法律法规和政策引导型行业,纵观世界各国危废处理行业的发展历史,环保法规越健全、环境标准与环境执法越严格的国家,危废处理行业也就越发达。

自2012年《“十二五”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划》发布后,国家将危废污染防治工作作为环境保护的重点领域。有关危险废物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也在近几年间陆续发布,加速推进了危废行业的发展。

以2004年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为龙头,以2007年修订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和1999年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为骨干,以2008年修订《国家危险废物名录》、2013年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管理办法》和危险废物鉴别、焚烧、填埋标准为枝干,我国已构建了一系列危废处理过程管理制度。

2016年5月底颁布的“土十条”也对危废处置污染源的管控要求具有一定的反促作用。加之,2016年发布的新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的实施,危废管理已更上一层楼。

巨头纷纷布局,并购潮涌现

受行业高景气度、高盈利性的吸引,近年来,众多跨界者强势进入,抢占危废处理市场。一方面,大型企业具备资质种类、技术水平、运营经验等多方面的优势,有利于在未来形成规模化协同效应,也有利于打造自身品牌获得政府信任。另一方面,资质审批权的放开将逐步促成原有地域壁垒的打破,小型企业最依赖的经济护城河将可能不复存在,而大型企业可以利用自身综合优势进行跨地域收购,抢占行业市场空间。

目前,危废行业的整合主要集中在危废处理行业较为发达、处理企业较多的地区。原先危废行业内规模较大的企业推行“外延并购+内生式扩张”的策略以提高危废处理能力,重点抢占危废终端资源并加强一站式服务能力建设。

而危废行业外的环保企业则纷纷采取外延式并购危废处理企业进入危废行业。如雪浪环境,自2014年收购无锡市工业废物安全处置有限公司51%股权,正式进入工业危废处理领域,2015年和2016年又先后控股及参股了江苏汇丰天佑环境、上海长盈环保服务有限公司,截至2016年底,该公司的危废处理资质已达到17.5万吨/年。再如桑德再生,2017年的一个重大发展战略是将旗下现有的危废企业做成样板企业,提高盈利能力的同时,积极布局危废领域。

<上一页  2  3    
 
关键词: 万吨 行业 处置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