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节能减排资讯 > 正文

电动自行车叫停风波:绿色共享还没推广就“夭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3-25 09:40:02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333


“这次叫停的一些企业完全违背了国标。”李青云说。他所说的国标,指的是1999年出台的《电动自行车通用技术条件》。这份国标对电动自行车的外观、车重、车速、管理等的各项指标,均有严格规定。

比如,符合国标的电动自行车,车速不能超过20公里/小时,整车车重不能超过40公斤,并且必须具备良好的脚踏骑行功能。

其中,脚踏骑行功能最直观判断是否超标。据统计,市场上13家共享电动自行车企业先后发布的车款中,只有两款设有脚踏板,其余车型在外观上更接近于摩托车。

“一辆车符不符合国标其实肉眼是看不出的,但我们有个简单的办法,就是看它跟自行车是不是一模一样的。那才是电动自行车,其他的都不合规。”陈赟表示,现在大多数电动自行车其实是电摩,也叫轻便摩托车,属于机动车范畴。按我国道路交通法规定,轻便摩托车产品应被纳入全国统一的机动车目录,车辆必须上牌,驾驶员也必须考取E类驾照。


blob.png

北京牡丹园地铁附近的电动自行车。 

被民意裹挟

北京叫停共享电动自行车引起关注不是没有道理——此前,北京一直是大型城市中对电单车管制较少的代表。

在全国,北京不是孤例。共享电动自行车创始人们共同的经历是,在一些城市,他们根本找不到对接人,有的城市甚至没有“非机办”(非机动车办公室)。

“这是中国电动自行车管理一个奇怪的现象,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标准,所谓管理最多是个流程,并没有真正管起来。”“觅马出行”创始人吕元桃说。

叫停意味着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已经到了不管不行的境地。

电动车已是一个庞大的市场。据中国自行车助力车专委会统计,2014年全国电动车社会保有量已达2亿辆。

“我国大约有80%的电动自行车是超标的。”一位交通安全领域专家说。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朱西产认为:“如果当年第一家生产非标车的厂家出现,或者第一辆非标车上路的那天,就有人管的话,还会造成这样一个年产量2000万辆的产业吗?”

这也是令交管部门头疼的问题——企业为什么能够生产出非标车,并且投放到市场后被公众购买、上路使用?

对此,清华大学教授余凌云认为在生产和销售环节,监管均缺位。

于是,企业生产、销售超速超标的电动车成为理所当然——他们知道这些车一没人管,二有人买。更冠冕堂皇的理由是“民意”:电动自行车行业高速发展、共享电动自行车的出现都是为了满足民众出行的需要。

在吕元桃看来,1999年国标牺牲了电动自行车的舒适性和实用性:“对企业来讲,速度适当地快一点,可能使用者会更多一点,因为毕竟很多人希望速度更快。”

“八点半”进入北京前,曾一度在用“国标车”还是“非标车”之间犹豫。“有时候我们不知道一个城市是政府导向,还是用户导向。”杜相辉说。

所谓“用户导向”意味着在一个城市投放“非标车”能够更快吸引更多使用者。而企业投放“非标车”的理由是国标已过时。

自设定以来,对于1999年国标过时的争论从未停止,而修订早在2000年后就被提上日程。

据了解,新标准几度呼之欲出但最终搁浅的关键,在于电动自行车产业界与政策制定者、学者们在电动自行车“身份”上的博弈。

“国标车”属于非机动车,管辖权在各地方政府;而根据我国道路交通法,“非标车”——也就是轻便摩托车按机动车进行管理,等待用户的是上牌、考驾照一系列“麻烦事”,直接影响到电动自行车生产企业销量。

2014年,几个部委达成一致将电动自行车的限速提高到25公里/小时且必须有脚蹬。但是征求意见时,再次遭到行业的强烈反对——市面上“非标车”的时速已高达50至60公里,没有脚蹬已成常态。

“是有商家在渲染一种国家标准过时了。”陈赟说,在江浙一带,这种现象更为明显:“地方政府顶不住压力,因为电动自行车生产厂家大部分在那里,(产业)拉动了当地的GDP和就业。”

采访到的多名交通领域专家均同意,政府或多或少受到了“民意”的裹挟。“老百姓对电动自行车的需求太大了。所以如果政府管的话,就好像站在了老百姓的对立面。”

“共享电动自行车企业为了满足用户要求,就可以违规运营吗?用民意来裹胁,对老百姓来说不公平。”朱西产说。

blob.png

浩浩荡荡的电动车大军。

<上一页  2  3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2012年节能减排工作压力骤增 能源管理体系百科
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发展状况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