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能源资讯 > 焦点新闻资讯 > 正文

让煤矿工人真正由“黑”变“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16 09:30:07   来源:新能源网  编辑:全球新能源网  浏览次数:226


一直以来,煤矿工人从百米、千米井下为国家开采煤炭,为社会奉献光和热,但他们一直被称为“煤黑子”,这不仅是对矿工升井后大黑脸的调侃,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煤矿“脏险苦累”、24小时“三班倒”的工作环境。

笔者出生在一个矿工家庭,父亲30余年奋斗在采煤一线。他常告诉我,他年轻的时候,都是用铁锹一锹一锹地往皮带上攉煤,再加上长期在阴冷潮湿的井下干活儿,退休时落下一身病。不过父亲说,他还是幸运的,好多工友都没能安全退休,一些人退休没几年,身体就垮掉,早早地走了。因此,直到现在,很多矿工仍希望子女脱离矿山,很多青年人也不愿当矿工。

煤矿生产模式已经到了非变革不可的地步。对于煤炭企业而言,如何改变矿工的工作环境、作业方式,让矿工真正由“黑”变“亮”,不仅是企业实际需要,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

山东能源枣矿集团生产模式的变革探索始于煤炭市场寒冬,正式实施于去年,今年见到了切实效果。枣矿集团提出打造集约高效生产体系,推进生产方式、生产工艺、生产组织变革,实现装备自动化控制、数据智能化采集、采煤无人化值守,实行集中生产、集中检修、集中休班,把人从煤矿生产中逐步解放出来。

在实施初期也有一些阻力和质疑。枣矿集团已有130多年发展历史,现有主力矿井最年轻的也有近20年的服务时间。实行生产模式变革,意味着需要大量引进设备、大量改变生产工艺、大量投入资金。在煤炭市场还不稳定、前景还不明朗的情况下,是否会影响产量和效益,这是一部分人担心的问题。

按照“全面探索、试点实施,成熟一个、推行一个”的原则和步骤,枣矿人坚定往前闯。枣矿集团下属付村煤业公司、高庄煤业公司、滨湖煤矿等先行者,率先尝到了甜头,抽、拉、排、提、供等辅助系统岗位,基本实现了远程控制、无人值守,生产工作面实现了自动化生产,单班单面生产能力翻了两三番,职工不用再进行繁重的体力劳动、不用上夜班、周末集休,而且工资也有了大幅度增长。

特别是滨湖煤矿,作为湖下开采的薄煤层矿井,职工原来在工作面站不起身、直不起腰,自去年引进山东省首套薄煤层远程控制综采系统后,职工只需要操作按钮就能控制设备生产,工作环境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笔者采访时,切身感受到了职工对这种变化的骄傲。付村煤业公司的青年职工张海岭说,以前家人经常催促他换工作,自从变化发生后,家人敦促他好好工作。还有许多老工人,讲到以前工作环境,动情时,都流下了热泪,讲到现在,激动得“唾沫星子满天飞”,都说赶上了好时候。

在枣矿,还有很多当前社会最先进的科技应用于煤矿的安全生产,如工业机器人代替人工进行安全巡检、利用红外线监测控制煤尘等。下一步,他们还将继续加大投入、加快改造,让取消夜班、周末集休、翻班不打“连勤”等好模式、好制度在更多的矿井推广。


 

[ 行业资讯搜索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猜你喜欢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无线充电拓宽应用领域 “国家能源生物燃料研发中心”获国家能源局批准设立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联系我们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