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风能 > 正文

双馈风电并网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协调控制研究

关注热度:48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梁有珍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风力发电技术的日渐成熟致使电网中风电渗透率越来越高,这必然会对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调度造成诸多负面影响。风能与其它形式的能源有所不同,它所特有的随机性、间歇性等特点,使风电并网引起的安全稳定性问题日渐成为风力发电领域的热点问题。双馈风力发电机组特有的结构使其对电网侧的波动和故障比较敏感,所以,对双馈风电并网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的控制策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暂态失稳机理、控制策略及无功补偿三方面对电网故障情况下的双馈风电并网系统进行了研究。首先,分析了影响双馈感应发电机暂态电压稳定性的三个因素:桨距角、转子过流保护、网侧变流器;研究了风速模型、同步发电机模型、桨距角控制模型和双馈风机动态模型;分析了电网故障对并网双馈风机定、转子电流及直流母线电压的影响。然后,对于并网双馈风机在电网故障时引起转子过电流的问题,研究了基于Crowbar的DFIG低电压穿越能力,通过仿真分析了Crowbar阻值的选取以及投切时间对控制能力的影响。接着对Crowbar投入引起系统无功任务加重的问题,研究了基于改进电压跌落检测算法与补偿控制方法的DVR对并网双馈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贡献。鉴于两种策略的优劣性互补,本文提出了基于Crowbar和DVR的协调控制策略,该策略不仅能有效抑制转子侧过电流,还能及时补偿故障点的跌落电压,改善了双馈风电并网系统的暂态稳定性。最后,针对风电场集群,研究出一种风电场群分层协调控制策略:风电场汇集站计算出整个系统的无功需求,同时将无功任务分摊给各个风电场;风电场综合考虑并网点和各重要节点的电压稳定指标、DFIG、STATCOM和DVR的无功裕度建立了多目标的函数模型,通过萤火虫群优化算法将无功任务分配给DFIG、STATCOM和DVR。在MATLAB/Simulink环境下,进行仿真分析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在风功率波动和电网故障时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双馈异步发电机 风电场 暂态电压 协调控制 无功补偿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M614
【目录】:
  • 摘要7-8
  • Astract8-13
  • 第1章 绪论13-21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3-15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5-19
  • 1.2.1 双馈风电机组暂态电压控制策略研究现状16-18
  • 1.2.2 双馈风电场暂态电压控制策略研究现状18-19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19-21
  • 第2章 双馈风电并网系统的暂态电压分析21-34
  • 2.1 引言21-22
  • 2.2 双馈风力发电系统模型22-25
  • 2.2.1 风速模型22
  • 2.2.2 同步发电机模型22-23
  • 2.2.3 桨距角控制模型23
  • 2.2.4 双馈风力发电机动态模型23-25
  • 2.3 风电场模型25-29
  • 2.3.1 风电场群概述25-26
  • 2.3.2 风电场群无功电压特性26-27
  • 2.3.3 风电场等值模型27-29
  • 2.4 电网故障对系统暂态特性的影响29-33
  • 2.4.1 电网故障对DFIG定、转子的影响29-32
  • 2.4.2 电压跌落对直流母线电压的影响32-33
  • 2.5 本章小结33-34
  • 第3章 基于DVR与Crowbar的风电并网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研究34-48
  • 3.1 基于Crowbar电路的DFIG低电压穿越34-37
  • 3.1.1 Crowbar阻值的整定原则分析35-37
  • 3.1.2 Crowbar投切策略分析37
  • 3.2 基于DVR的DFIG低电压穿越37-41
  • 3.2.1 DVR的基本原理及运行控制37-38
  • 3.2.2 电压幅值和相位检测方法的改进38-40
  • 3.2.3 DVR补偿控制电路的改进40-41
  • 3.3 Crowbar和DVR协调控制策略研究41
  • 3.4 仿真分析41-47
  • 3.4.1 基于Crowbar的并网双馈风机仿真分析41-43
  • 3.4.2 基于DVR的并网双馈风机仿真分析43-45
  • 3.4.3 协调控制仿真分析45-47
  • 3.5 本章小结47-48
  • 第4章 双馈风电场群电压协调控制研究48-62
  • 4.1 风电场群无功电压控制的基本思想48-49
  • 4.2 风电场集群层控制策略49-50
  • 4.3 风电场层控制策略50-55
  • 4.3.1 建立目标函数50-52
  • 4.3.2 约束条件52
  • 4.3.3 优化算法52-55
  • 4.4 仿真分析55-61
  • 4.4.1 风电场协调控制仿真分析55-59
  • 4.4.2 风电场群无功电压控制仿真分析59-61
  • 4.5 本章小结61-62
  • 结论与展望62-64
  • 1. 结论62-63
  • 2. 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8
  • 致谢68-69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9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如何破解风电并网困局?    张岚;

风电并网,关键在“网”    唐维;

国外风电并网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周利鹏;高文韬;

基于相关机会规划的风电并网容量优化分析    乔嘉赓;徐飞;鲁宗相;闵勇;

2009年中国风电并网获大突破    

能源局双管齐下 破解风电并网    

风电并网经济技术评价研究综述    尹明;王成山;葛旭波;

风电并网,出路何在?    唐维;

大规模风电并网学术研讨会在呼和浩特举行    

国家能源大型风电并网系统研发(实验)中心主要功能    

风电并网对电网影响浅析    董晓青;李中;王强;

风电并网国标6月实施多方改造进入倒计时    

中国风电并网装机世界首位发电量逾1000亿千瓦时    刘长忠;

分布式小型风电并网系统在我国的技术可行性与投资经济性分析    徐学根;

分布式风电并网管理及技术问题分析    何国庆;

国家能源局发布一季度全国风电并网运行情况    

大规模风电并网信息通信接入技术研究    靳洋;徐其春;李炜;张禹;樊建宇;马乐;

分散式风电并网关键技术问题分析    何国庆;

风电并网技术研究    赵莹;邹亚麟;

风电制氢——走出风电并网困局    郑尔历;

科左中旗风电并网118万千瓦 上缴税金1亿元    记者 郭洪申 通讯员 徐志民 李延来

新标准击破风电并网难题    朱祝何

中国风电并网装机居世界首位    记者 郭玉志 朱贤佳

去年风电并网容量增长31.6%    刘瑾

我省新增风电并网35万千瓦    宋晓华

风电并网调度运行国标有望今年推出    许可新

全区风电并网装机达500万千瓦    记者 戴宏 通讯员 张德

支撑风电并网调度管理    陈蒸 陈德钧 戴礼豪

科左中旗实现百万千瓦风电并网发电    记者 郭洪申 通讯员 徐志民

风电并网需建立市场化体制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秦海岩

大规模风电并网的有功协调控制研究    何成明

风电并网系统频率响应分析及控制策略研究    蒋望

低碳背景下大规模风电并网消纳决策模型及方法研究    柴大鹏

计及风电并网的广义负荷建模研究    褚壮壮

随机规划理论在风电并网系统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雷亚洲

风电并网电力系统充裕性决策模型和方法研究    凡鹏飞

风电并网的无功优化控制及其数模混合仿真研究    付超

分布式风电并网系统的暂态稳定及电能质量改善研究    匡洪海

大规模风电并网条件下的电力系统有功功率平衡理论研究    静铁岩

基于多端直流输电的风电并网技术研究    陈霞

内蒙古风电并网管理评价体系及相关机制研究    钟朋园

风电并网条件下供电系统安全管理研究    李树杰

含大规模风电并网的电力系统多目标清洁调度    张宇

大规模风电并网对山西电网调峰及暂态稳定性影响研究    张颖

基于源网荷协同的高渗透率风电并网系统优化运行研究    丁楠

考虑风电并网系统综合运行效益的可用输电能力研究    张儒峰

市场环境下大规模风电并网系统中储能容量优化配置    章伟

大规模风电并网的风储协调控制策略研究    裴泽阳

福州地区风电并网问题与对策研究    林志艳

双馈风电并网系统暂态电压稳定性协调控制研究    梁有珍

 
关键词: 双馈异步发电机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