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生物质能 > 正文

培养条件下CO_2对施入玉米秸秆后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关注热度:156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关松 窦森 王玉珍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通过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有机质及其各组分对CO2浓度升高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土壤有机碳、水溶性有机碳、胡敏素逐渐减少,可提取腐殖物质先增加后下降,可提取腐殖物质中胡敏酸(HA)的相对比例(PQ)则在玉米秸秆分解初期表现为先减少后增加、最后趋于稳定,表明富里酸(FA)和HA经历了一段相互转化的过程后达到了动态平衡。土壤微生物量碳随着CO2浓度升高而减少,高浓度CO2处理抑制土壤微生物的活动,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的分解速度,有利于水溶性有机碳的积累;CO2浓度升高使PQ下降,不利于HA的形成。通过相关分析,表明不同处理的土壤有机碳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可提取腐殖物质与土壤微生物量碳、土壤有机碳与FA间均呈显著正相关,在正常大气培养条件下,土壤微生物量碳与水溶性有机碳呈显著正相关(r=0.649,P0.05)。
【作者单位】: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关键词】二氧化碳 土壤微生物量碳 土壤有机碳 胡敏酸 富里酸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9971052,40271069,40471076) 高校博士点专项科研基金(20040193002)资助项目
【分类号】:S158
【正文快照】:
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养分的贮存库和土壤微生物活动的能量来源,对土壤结构的形成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空气中CO2浓度升高作为对土壤性质产生影响的一个新因素越来越被土壤科学工作者所重视。有些学者认为CO2浓度升高,使输入土壤碳量增加,会刺激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从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不同O_2浓度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影响    关松;窦森;

秸秆还田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综合评价    郑丹;迟凤琴;

农田土壤固碳作用对温室气体减排的影响    王树涛;门明新;刘微;许皞;

土壤条件对棉花秸秆分解的影响    贾宏涛;程路明;董巨河;雷海;丁英;贾登泉;赖波;

不同耕作模式下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戴志刚;鲁剑巍;周先竹;杨文兵;胡劲红;刘光文;

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影响因素研究    卢茜

武夷山不同类型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动态研究    薛丽佳

土壤添加有机物料后温度和水分对胡敏素形成转化和结构性质的影响    侯淑艳

土壤黑碳的初步研究    武华

秸秆养分释放规律及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戴志刚

烟草残体降解对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影响的研究    牛丽娜

不同条件下作物秸秆养分释放规律的研究    郑丹

玉米秸秆对土壤微生物性质的影响    崔俊涛,窦森,张伟,刘亚东

不同腐解期玉米秸秆对塿土胡敏酸基本性质及级分变异的影响    王旭东,胡田田,张一平

熏蒸法测定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改进    林启美,吴玉光,刘焕龙

几种有机物料分解过程中溶解性有机物质化学成分的变化    代静玉,周江敏,秦淑平

土壤微生物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    罗艳

植物地上部分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    马红亮,朱建国,谢祖彬

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升高对水稻土壤可溶性C、N和P的影响    马红亮,朱建国,谢祖彬,张雅丽,刘刚,曾青

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增高(FACE)对稻田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徐国强,李杨,史奕,黄国宏

杉木人工林土壤活性有机质变化特征    王清奎,汪思龙,高洪,于小军

玉米秸秆还田后土壤胡敏酸变化的谱学研究    吴景贵,王明辉,姜亦梅,徐岩

轮作和休茬对日光温室黄瓜连作土壤的改良效果    吴焕涛;魏珉;杨凤娟;王秀峰;

硅钼杂多酸化学修饰电极伏安法测定土壤和煤碴中活性硅    陈灵因,孟力,苏少宝

土壤酸化及酸性土壤的改良和管理    王宁;李九玉;徐仁扣;

福州市绿地公园土壤肥力调查与评价    林元敏;

土壤表层有机质空间分析的遥感技术应用综述    张莉娜;

广德县农用地土壤速效钾含量演变研究    李贤胜;

马鞍镇标准农田土壤pH现状分析    郦尧生;石其伟;

示波极谱法同时测定土壤中有效态锌、铁、锰的方法    胡芹远,田瑞启,褚敬东,何德远

2种土壤分类体系的比较及其展望    胡宏祥,於忠祥,汪景宽,王秋兵

硫酸钾与氯化钾混施对生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朱宏斌,武际,王文军,叶舒娅,郭熙盛

安徽省部分水稻土中氟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李孝良;孙莉;于群英;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超积累植物修复技术及其机制研究    白洁;王永志;段慧珠;

新华门绿地内玉兰叶片失绿、焦叶原因调查及防治技术措施    王静;武杰;袁学文;

地理院系土壤物理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高晓飞;王晓岚;

放牧对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以及地下生物量的影响    陈玮玮;万里强;何峰;李向林;刘树军;

沙化退化土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和趋势    于江;郭萍;田云龙;蒋细良;朱昌雄;

生物腐植酸修复沙化退化土壤效果研究    于江;郭萍;田云龙;

亚热带地区阔叶林与杉木林土壤有机质的比较研究    王清奎;汪思龙;于小军;

开封市污水处理厂污泥特性及利用方式探讨    翟秋敏;孙卉;李磊;

造纸废水灌溉对沙枣体内钠离子含量的影响    任珺;陶玲;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高寒地区水土保持生态服务功能的影响研究    赵锦梅

半干旱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树种人工林密度效应评价    高艳鹏

两种典型盐生植物耐盐机理及应用耐盐植物改良盐渍土研究    李瑞利

中国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研究    赖力

4个四川桤木品系苗木的生理生态机理研究    周小玲

人工湿地中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关系研究    朱四喜

湘中南红壤地区土壤质量特征与退化红壤的肥力调控技术研究    刘杰

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型灌木林地土壤质量特征及评价    佘雕

大棚蔬菜连作障碍机理研究    闵红

呼伦贝尔草地利用单元划分与生态系统健康评价    常骏

锌胁迫下CO_2浓度升高对三种不同光合途径植物生长发育和锌积累的影响    舒丽娜

镉胁迫下黑麦草对二氧化碳升高的生理生化响应研究    贾炎

高位池养虾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与活性及其表征的土壤质量的影响    郑慧

除草剂阿特拉津和氯磺隆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和活性的影响    江雪飞

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域差异研究    聂斌斌

湘北桤木人工林土壤水分动态及影响因素研究    胡孔飞

控释肥硫膜对土壤酸碱平衡和氧化还原平衡体系及作物生长的影响    张庆富

控释BB肥对苹果园土壤养分及苹果植株生长的影响    王新春

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与评价    李梦红

控释掺混肥对主要粮田作物生长及土壤养分的效应    陈宝成

秸秆、地膜覆盖控制农田土壤风蚀机理    王翔宇;丁国栋;尚润阳;马士龙;

小麦秸秆翻压深度、粉碎程度试验初报    吴玉荣;

秸秆直接还田对当季作物产量效应    李录久,杨哲峰,李文高,徐志斌,胡永年,苗春苗,肖凤体

秸秆还田对作物产量及土壤养分的影响    李孝勇,武际,朱宏斌,王允青

土壤微生物活菌数与生物量的关系研究    赵伟;涂艳丽;王飞;

秸秆还田的作用与方法    胡海生;

碳酸盐黑钙土改良培肥技术研究    王晓军;于凤芝;高同彬;周光明;杨思平;周高飞;

秸秆还田的优点及主推技术    谢建华;

土壤磷酸酶活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于群英

应用δ~(13)C值探讨林地土壤有机碳的分异    涂成龙;刘丛强;武永锋;王毅;

烟草连作障碍的分子机理研究    陈冬梅;林文雄;柯文辉;张重义;吴文祥;

    田雪莲

植物病原菌拮抗微生物的筛选、鉴定及拮抗机理研究    谢晶

温度和水分对土壤腐殖质形成与转化的影响    王丽莉

CO_2和O_2浓度对土壤腐殖质形成与转化的影响    于水强

土壤胡敏素分组及特性的研究    肖彦春

玉米秸秆连续多年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和作物生长的影响    吴菲

土壤碳库对外源有机物料输入的响应    黄文昭

土壤胡敏素组成及其对不同氧气和二氧化碳浓度的响应    李凯

稻草还田对烤烟生长及品质影响的研究    刘红日

连作烟地土壤微生物及土壤酶研究    张翼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团聚体中有机碳的分布及其季节变化    李楠

烟草残体腐解物化感作用的研究    柳均

土壤微生物生态学研究进展    张小甫;时永杰;田福平;杨文静;

稻田土壤有机碳固定研究及其展望    张鸿祥;肖群;李小军;王少先;

城市绿地碳库研究进展    张伟畅;盛浩;钱奕琴;常钰浩;代思汝;

黑碳的研究历史与现状    穆燕;秦小光;刘嘉麒;殷志强;

我国农业的气候脆弱性研究及其评价    郑有飞;李海涛;吴荣军;王连喜;冯妍;

稻草还田配施催腐菌剂对晚稻根际土壤微生物与酶活性及产量的影响    倪国荣;涂国全;魏赛金;吴建富;石庆华;潘晓华;

我国现代农业生产的碳排放变动趋势研究    冉光和;王建洪;王定祥;

中国农业源污染防治的制度创新与组织创新——兼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    石嫣;程存旺;朱艺;雷鹏;周华东;温铁军;

不同耕作方式下旱作玉米田土壤呼吸及其影响因素    张俊丽;Sikander Khan Tanveer;温晓霞;陈月星;高明博;刘杨;廖允成;

4种农业有机废弃物对大豆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王智慧;王洪义;靳亚忠;崔战利;

四川丘陵地区秸秆还田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措施——以江油市为例    陈荣树;

开封城市土壤有机碳密度、组成及时空变化分析    孙艳丽

不同稻作模式稻田碳固定、碳排放和土壤有机碳变化机制研究    展茗

小麦/玉米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钾素效应研究    王志勇

南亚热带典型人工林碳储量研究    刘恩

水旱轮作条件下秸秆还田的培肥和增产效应    武际

灌溉方式对保护地土壤有机碳组分及其剖面分布的影响    韩琳

不同管理模式对中低产田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刘小玲

秸秆处理下冬小麦生长及土壤微型生物群落动态研究    车慧

中低温秸秆降解菌的筛选及其秸秆降解效果研究    刘爽

秸秆还田与施肥对作物和土壤的影响    苗峰

水稻栽培方式与植株特征对CH4排放影响研究    沈村正

农业废弃生物质资源应用研究    冯素飞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有机碳指标及其相关性的影响    王新建

黄土丘陵区延河流域退耕还林(草)土壤固碳潜力评估    杨尚斌

硫酸盐还原菌分解硫酸盐矿物过程及环境效应    金鑫

碳水化合物在土壤中的分布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郭景恒,朴河春,刘启明

长期施用有机物料对红壤性水稻土肥力的影响    刘振兴,方红,邱孝煊,林炎金,林增泉

玉米秸秆堆腐过程中形成富里酸的结构分析    吴景贵,景凤英,汪冬梅,席时权,姜岩,王明辉,姜亦梅,耿玉晖

红外光谱在土壤有机质研究中的应用    吴景贵,席时权,姜岩

示差光谱分析在作物残体腐解研究中的应用    吴景贵,曾广赋,汪冬梅,席时权,王明辉,姜亦梅,姜岩

玉米秸秆分解期间土壤中有机碳数量的动态变化研究    张晋京,窦森,江源,李翠兰,平立凤

稿秆还地的土壤微生物效应    薛惠仙

杉木枫香混交林土壤化学性质和酶活性研究    邱章忠

毛竹林合理经营密度的研究    郑郁善,洪伟,陈礼光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张林波,曹洪法,高吉喜,舒俭民

不同林龄水杉人工林下土壤微生物量的变化研究    李玥;

土壤腐殖质组成对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升高的响应    关松;窦森;张大军;张晋京;李凯;谢祖彬;

培养条件下CO_2对施入玉米秸秆后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关松;窦森;王玉珍;

大兴安岭林火点烧对土壤有机碳和微生物量碳的即时影响    王海淇;郭爱雪;邸雪颖;

秸秆直接还田对苏州地区潴育型水稻土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孙维纶,王立德,金继生,周春生

简讯    

不同施肥条件对土壤有机质及胡敏酸特性的影响    王旭东,张一平,吕家珑,樊小林

不同腐解期玉米秸秆对塿土胡敏酸基本性质及级分变异的影响    王旭东,胡田田,张一平

“胡敏酸铵”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利用酒糟废液,试制胡敏酸铵    

冷媒填充量对二氧化碳热泵系统性能影响之研究    陳加偉;郭誠恕;楊建裕;趙令裕;胡耀祖;

高活性锌-钴双金属氰化络合物催化二氧化碳、氧化环己烯和马来酸酐三元共聚合成高交替结构聚(酯-碳酸酯)    孙学科;张兴宏;周波轩;王齐;傅智盛;范志强;戚国荣;

在线粘度计监测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的共聚反应    闵加栋;张文彬;张亚明;王献红;赵晓江;王佛松;

提高二氧化碳热泵性能的途径    周子成;

离子液体功能化高交联度聚合物的制备和应用    胡宝垍;吴天斌;韩布兴;

脱除二氧化碳的工艺技术    张永军;苑慧敏;杜海;曾群英;白玉洁;杨春吉;

以环氧化物与二氧化碳为原料“一步法”合成碳酸二甲酯    田杰生;赵元;王金泉;何良年;

碱催化二氧化碳和正丁胺合成N,N’-二丁脲反应的研究    黄世勇;刘水刚;李军平;赵宁;魏伟;孙予罕;

二氧化碳注射溶脂疗法的进展与应用    郑孝勤;

新型灭火器(MKY-360型)的工作原理及其应用    王省身;杜志刚;翟成;

二氧化碳埋地下,也埋下隐患?    张钊

怎样实现二氧化碳的资源化?    本报记者 顾阳

我国成功实施二氧化碳收集与埋存    记者 赵凤华

全省最大二氧化碳精制项目年内投产    记者 冉晓利

倒装烟囱 把二氧化碳深埋地底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

20年内,汽车改“吸”二氧化碳    首席记者 杨帆

万年桑拿    微软亚洲研究院副院长 张峥

一年少排12万吨二氧化碳    本报记者 陈继军

科技能否还我们白云蓝天?    本报记者 冯卫东

李小春:专心为地球“降温”    本报记者 徐玢

低Ni载量六铝酸盐催化剂上甲烷和二氧化碳重整制合成气反应研究    张轲

特超稠油油藏复合驱替机理研究    郭龙

中天山北坡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规律研究    徐华君

区域湿地和农田土壤有机碳变化研究    李典友

辽宁省农田土壤有机碳动态变化及固碳潜力估算    刘慧屿

胡敏酸氧化还原特性及其对汞非生物还原过程的影响研究    江韬

长期施肥对亚热带稻田土壤有机碳氮及微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郝晓晖

不同经营措施下果园土壤有机碳库特性及固碳潜力研究    王义祥

我国不同区域典型乡村景观土壤碳氮磷的分布特征    焦加国

土壤有机碳和氮的分布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王淑平

不同氮磷肥水平下土壤有机碳的矿化特征    胡媛媛

黄土丘陵区土壤有机碳氮空间分布与储量研究    侯晓瑞

施肥对喀斯特地区植草土壤有机碳和牧草固碳的影响    林明月

不同施肥模式对柑橘果园土壤有机碳稳定性的影响    王峰

CO_2气腹对人宫颈癌CaSki细胞ERK_(1/2)和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活性影响的研究    李刚

文留油田二氧化碳吞吐采油方案研究    唐锡元

活性炭吸附法脱除低浓度苯系物的研究    白洪亮

超临界二氧化碳水平管内传热的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    秦娜

碳酸酯型季铵离子液体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    赵彬

特定培养条件下土壤腐殖质形成与转化的研究    关松

 
关键词: 二氧化碳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