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生物质能 > 正文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中干物质生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关注热度:124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赵亚丽 郭海斌 薛志伟 穆心愿 李潮海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为探讨黄淮海地区一年两熟制下土壤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相结合的适宜模式,2010—2012年进行了两年度的田间试验,研究不同处理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干物质生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比较常规耕作+秸秆还田、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深耕+秸秆还田、深耕+无秸秆还田、深松+秸秆还田、深松+无秸秆还田6个处理,发现深松(耕)与秸秆还田可以增加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农田耗水量,降低休闲期农田耗水量,提高作物叶片相对含水量、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和茎秆伤流量,促进植株干物质积累,进而提高作物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和夏玉米的干物质生产和水分利用效率存在显著交互作用。与常规耕作+无秸秆还田相比,深耕+秸秆还田和深松+秸秆还田处理的作物干物质积累量分别提高19.3%和22.9%,周年作物产量分别提高18.0%和19.3%,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15.9%和15.1%,且两处理无显著差异。因此认为,与本试验相似环境条件下,宜在秸秆还田的基础上配合深松或深耕。
【作者单位】: 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小麦玉米作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耕作方式 秸秆还田 土壤耗水量 籽粒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301261)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02-19) 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203100)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项目(20100480853)资助
【分类号】:S512.11;S513
【正文快照】:
黄淮海平原的粮食产量占中国粮食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举足轻重[1]。黄淮海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降水量为500~700 mm,其中60%~70%集中在6月至8月,降水分布不均导致夏玉米易涝、冬小麦易旱[2-3]。该区长期进行土壤浅耕和焚烧作物秸秆,不仅污染环境,还造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复播大豆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分配及产量对土壤耕作方式的响应    陈传信;唐江华;罗家祥;王娜;李亚杰;苏丽丽;徐文修;

不同耕作方式对复播大豆光合特性、干物质生产及经济效益的影响    唐江华;苏丽丽;李亚杰;徐文修;彭姜龙;

秸秆还田对小麦-玉米产量及上下茬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侯大山;李月华;张建;田红卫;李娟茹;冯立辉;何建兴;李建波;丁月芬;孙明清;林献策;

保护性耕作对小麦玉米周年水分利用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陈宇

协同提升黄淮海平原作物生产力与农田水分利用效率途径    梅旭荣;康绍忠;于强;黄元仿;钟秀丽;龚道枝;霍再林;刘恩科;

耕作方式对小麦开花后旗叶水势与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褚鹏飞;于振文;王东;张永丽;石玉;

耕作方式对旱地小麦耗水特性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    王红光;于振文;张永丽;石玉;王东;

豫南雨养区周年不同耕作模式对小麦花后干物质动态和产量的影响    李向东;季书勤;张德奇;郭瑞;王汉芳;吕凤荣;

轮耕对宁南旱区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侯贤清;贾志宽;韩清芳;王维;丁瑞霞;聂俊峰;李永平;

土壤耕作方式对小麦干物质生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郑成岩;崔世明;王东;于振文;张永丽;石玉;

渭北旱塬春玉米田保护性耕作蓄水保墒效果与增产增收效应    尚金霞;李军;贾志宽;张丽华;

少免耕与秸秆还田对极端土壤水分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吕美蓉;李增嘉;张涛;宁堂原;赵建波;李洪杰;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冬小麦旗叶衰老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黄明;吴金芝;李友军;姚宇卿;张灿军;蔡典雄;金轲;

不同耕作方式对旱作区冬小麦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黄明;吴金芝;李友军;姚宇卿;张灿军;蔡典雄;金轲;

连续周年耕作对砂姜黑土农田蓄水保墒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靳海洋;谢迎新;李梦达;刘宇娟;贺德先;冯伟;王晨阳;郭天财;

北方玉米施肥产量效应和经济效益探析    徐丽梅;

休闲期深翻时间对旱地麦田土壤水分特性和小麦产量的影响    党建友;裴雪霞;张定一;王姣爱;张晶;武雪萍;

深松对陇东旱塬区土壤蓄水保墒及小麦产量的影响    王新俊;王桂英;王平馨;程建峰;

水分与玉米秸秆还田对小麦根系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素瑜;王和洲;杨明达;王静丽;贺德先;

合墒碎土机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刘恩宏;

农机深松对陇东旱塬区土壤蓄水保墒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王新俊;王桂英;张耀武;程建峰;

基于叶面积指数改进双作物系数法估算旱作玉米蒸散    冯禹;崔宁博;龚道枝;王罕博;郝卫平;梅旭荣;

秸秆还田条件下耕作方式和氮肥配施对儒麦1号产量的影响    陈贵菊;王福玉;高国良;江涛;盛春霞;王秋云;岳增辉;尹逊利;

麦秸还田下水氮管理对稻田土壤养分、酶活性及碳库的短期影响    王保君;王伟;胡乃娟;顾泽海;陈兵林;张政文;徐蒋来;朱利群;

不同深耕方式和秸秆还田对夏玉米植株性状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洪德峰;陈红;唐振海;马俊峰;卫晓轶;马毅;魏锋;马晓红;张学舜;

秸秆覆盖还田对农田土壤蓄水能力及粮食产量的影响    宋晓;李瑜玲;陈莉;赵彦坤;张庆银;

气候突变后伊犁河谷两熟制作物种植区的变化及风险分析    牛海生;徐文修;徐娇媚;只娟;唐江华;

阿勒泰地区近50a≥0℃积温时空变化趋势分析    王荣晓;徐文修;只娟;

耕作方式与秸秆还田对冬小麦–夏玉米轮作系统中干物质生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赵亚丽;郭海斌;薛志伟;穆心愿;李潮海;

耕作方式对华北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孔凡磊;张海林;翟云龙;袁继超;陈阜;

覆膜栽培对甘薯幼根生长发育、块根形成及产量的影响    王翠娟;史春余;王振振;柴沙沙;柳洪鹃;史衍玺;

华北地区农业节水技术发展态势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崔永增;高振宏;贾秀领;

秸秆覆盖和土壤水分互作对夏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产量的影响    王同朝;李小艳;李仟;王和洲;高国华;关小康;

气候变化对伊犁河谷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普宗朝;张山清;徐文修;李景林;王荣晓;

华北平原麦玉两熟区覆盖免耕土壤—作物系统农田耗水与调控    张海林

轮耕对宁南旱区冬小麦花后旗叶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    侯贤清;贾志宽;韩清芳;王维;丁瑞霞;聂俊峰;李永平;

秸秆不同还田量对宁南旱区土壤水分、玉米生长及光合特性的影响    高飞;贾志宽;路文涛;韩清芳;杨宝平;侯贤清;

保护性耕作对绿洲灌区冬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李玲玲;黄高宝;秦舒浩;于爱忠;

耕作方式对小麦耗水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    褚鹏飞;于振文;王东;张永丽;

轮耕对双季稻田土壤结构及水贮量的影响    孙国峰;张海林;徐尚起;崔思远;汤文光;陈阜;

黄淮海平原农业气候资源高效利用背景及主要农作技术    杨瑞珍;肖碧林;陈印军;卢布;

旱作麦田保护性耕作蓄水保墒和增产增收效应    毛红玲;李军;贾志宽;王蕾;

渭北旱塬春玉米田保护性耕作蓄水保墒效果与增产增收效应    尚金霞;李军;贾志宽;张丽华;

不同耕作措施下旱地春小麦田和豌豆田的蒸发蒸腾特性及产量效应    王晓娟;黄高宝;李卿沛;马剑;高亚琴;刘博;

保护性耕作对小麦生长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张云兰;王龙昌;邹聪明;胡小东;何遂;朱建国;

干旱对运城冬小麦的影响    刘慧敏,李卫婷

冬小麦“三改”创高产    李鑫;

甘肃陇东黄土高原秋季冬小麦异常旺长对气候变暖的响应    王位泰;张天峰;马鹏里;蒲金涌;吕峰平;黄斌;

浅析干旱对南阳市冬小麦生长的影响    孙庆阳;

探讨冬小麦的管理与病虫害的防治    侯银平;

关于冬小麦持续增产问题的初步调查    禾青;

冬小麦施用化肥试验结果    章玉林,董玉坤

西藏冬小麦的发展及其经验教训    刘东海;

剪除地上部分对冬小麦效应研究    刘万代,李大良,裴卓强,王站立,袁祖丽

冬小麦肥水管理措施    党建友

基于概率分布的宿州冬小麦气候风险评估方法    李德;

2009-2010年度石家庄异常低温对冬小麦影响    车少静;高祺;刘利军;

钾、锌、锰配施在冬小麦上的效应研究(摘要)    雷震宇;裴雪霞;

秋季气候变暖对冬小麦奇异生长的影响    杨晓华;杨永红;

河南省冬小麦干旱动态评估指标初探    方文松;朱自玺;刘荣花;王友贺;马志红;

2005/2006年度北方冬小麦增产的农业气象条件分析    张艳红;吕厚荃;

气候变暖对河北省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郝立生;闵锦忠;

气候条件对河北低平原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李月英;柳斌辉;牛英洁;王霞;张歆婕;栗雨勤;

石河子地区春季低温对冬小麦生长影响分析    徐腊梅;

气候变暖背景下安徽省冬小麦产量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    唐为安;唐为安;田红;陈晓艺;温华洋;丁霞;徐光清;

印度冬小麦产量下滑    小静

我国开展冬小麦产量逐月预报    记者 孙楠 通讯员 郑昌玲

广河冬小麦面积翻三番    马文清 马海俊

冬小麦的营养与施肥    莱阳农学院 刘树堂

我市冬小麦需采取壮苗措施    黄艳红、铁良

冬小麦受旱面积开始减少    本报记者 王锦

联合国警示小麦旱情 全球粮食价格高烧难退    记者 朱周良

新麦生长现“南北差异” 丰歉将定粮价    记者 乔林生

今年我国冬小麦产量同比下降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王晓辉

冬小麦实现“八连增” 有助减弱通胀预期    记者 郭晋晖

渭北旱塬作物生长特征及其管理模式研究    王翔翔

冬小麦全生育期土壤水分供给量的反演与模型优化研究    王维

基子AqoaCrop模型与多源遥感数据的北方冬小麦水分利用效率估算    金秀良

关中地区冬小麦水氮产量效应及其产差分析    姬建梅

冬小麦土壤N_2O排放以及麦季施氮对玉米季后效的研究    崔正勇

冬小麦高产高效群体构建的栽培模式研究    徐海成

基于气候变化的豫西冬小麦保护性耕作效果模拟研究    鲁向晖

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区域冬小麦生物量模拟及粮食安全评价    夏天

区域冬小麦估产的遥感数据同化技术研究    姜志伟

冬小麦高光谱特征及其生理生态参数估算模型研究    姚付启

低温胁迫下冬小麦冠层高光谱变化特征及响应生理参数监测    任鹏

基于3S技术的县域冬小麦冻害监测及分级研究    王慧琴

MODIS监测黄淮海平原冬小麦长势与土壤湿度    姜亚珍

间作板蓝根对冬小麦生长及麦田CH_4通量的影响    尚小厦

气候变化对关中地区冬小麦耗水和产量的影响及适应策略    张延

旱地夏休闲期种植绿肥及其不同处理方式对轮作综合效益的影响    姚致远

集雨种植模式下不同施肥量对土壤水肥及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王珂

关中平原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氮肥效应研究    侯仰毅

不同覆膜方式对土壤水热和冬小麦—夏玉米生长的影响    曹寒

基于AquaCrop模型的冬小麦灌溉制度研究    倪玲

 
关键词: 耕作方式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