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太阳能 > 正文

光学调制结构对太阳能电池性能的影响

关注热度:127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何源君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本论文首先简要的阐述了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背景和目前的研究现状,详细的分析了太阳电池的基本结构和原理,从电池结构出发对其性能进行优化,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几种光学调制结构以期提高太阳能电池对光子的吸收效率,进而提高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首先,本论文中利用MEDICI软件对p-i-n结太阳电池各子层结构参数进行优化,分析影响电池性能的内在因素。得到了较优的结构参数,增透膜ITO厚度为0.06μm时透射率最大,p区的掺杂浓度为1E19电池特性最好,太阳电池的p区厚度0.01μm左右较为合适。在优化参数条件下电池的转换效率为18.9%左右。常规的硅太阳电池由于厚度小,入射进入电池体内的光子不能够充分的被电池吸收,并且,电池的自身优化始终是有限制的。因此设计了一维F-P结构的光子晶体即DBR结构作为太阳电池的背部反射器,因为光子晶体具有光子带隙,选择合适的结构参数,太阳光谱中能量分布较强的部分恰好在该DBR的禁带中,使得从电池吸收层透射的光能够被更有效的反射回吸收层进行二次吸收,提高有效吸收效率。本论文中应用二维TCAD仿真软件MEDICI设计了具有DBR结构的太阳电池,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提取和分析,电池各个方面的特性都得到了明显提高,填充因子从0.842增加到0.852,同时转换效率从18.9%提高到20.52%,在普通p-i-n电池的基础上提高了8.56%。DBR结构的反射光谱区域分布受到结构参数(子层厚度,介电常数对比度)的影响,其光谱宽度有限,不能对所有太阳光都具有高的反射率。因此,本论文设计了双DBR结构,由两种具有不同结构参数的DBR组成,可将反射频谱的范围扩大,进一步提高光的反射范围,得到550nm~1400nm的宽反射光谱。使得电池的转换效率提高到21.02%,在普通p-i-n电池的基础上提高了11.2%。另外,当入射光被DBR反射后再次入射到有源层时,为了延长反射回来的光在有源层充分吸收,可以使反射光作发散的形式传播,这样可以有效的提高光子的吸收光程,本论文中设计了光栅结构,通过光栅的衍射效应提高二次入射的光程,从而有效提高光吸收效率和电池的能量转换效率。本文使用FDTD Solution软件仿真矩形光栅结构,研究光波经过光栅后的光强(或电场)变化情况,光强并没有被光栅所阻挡,而是呈现一定的倾斜角,这样可以有效的增加光子在电池中的吸收路径,以达到提高太阳电池的转换效率。
【关键词】:太阳电池 MEDICI DBR 反射频谱 光栅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邮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7
  • 第一章 绪论7-14
  • 1.1 研究背景7-10
  • 1.2 太阳能电池的研究现状10-12
  • 1.3 研究目标12
  • 1.4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12-14
  • 第二章 太阳电池结构14-34
  • 2.1 太阳电池的基本原理14-18
  • 2.1.1 光学吸收14-15
  • 2.1.2 pn结太阳电池15-17
  • 2.1.3 表征太阳电池的主要参数17-18
  • 2.2 太阳电池特性的影响因素与提高效率的途径18-22
  • 2.2.1 太阳能电池的特性的内在因素18-21
  • 2.2.2 提高太阳能电池效率的途径21-22
  • 2.3 二维TCAD仿真软件MEDICI介绍22-23
  • 2.4 p-i-n太阳能电池23-33
  • 2.4.1 基本结构与原理23-25
  • 2.4.2 增透膜厚度特性的仿真25-28
  • 2.4.3 掺杂浓度特性的仿真28-30
  • 2.4.4 各子层厚度特性的仿真30-33
  • 2.5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一维DBR反射镜提高太阳电池效率34-45
  • 3.1 基本结构与原理34-35
  • 3.2 DBR的反射率分析35-37
  • 3.3 DBR的层数对反射率的影响的研究37-40
  • 3.4 光子晶体对太阳电池效率的影响40-44
  • 3.5 本章小结44-45
  • 第四章 双DBR结构的研究45-52
  • 4.1 双DBR结构的反射光谱的研究45-47
  • 4.2 双DBR结构对太阳电池的影响47-51
  • 4.3 本章小结51-52
  • 第五章 光栅散射效应对太阳电池的影响52-59
  • 5.1 光栅模型与计算方法52-54
  • 5.2 FDTD Solution简介54-55
  • 5.3 矩形光栅的衍射特性55-58
  • 5.4 本章小结58-59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59-61
  •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59-60
  • 6.2 展望60-61
  • 参考文献61-64
  •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64-65
  • 致谢6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非线性光栅器件    方明月;段永远;谌夏;彭姝慧;蒲利春;

光栅拼接技术研究进展    王聪;张军伟;杜丽;周海;

用可控光学透明光栅记录全息档案信息    卢中尧;

一种不用透镜的简单光栅结构    李德辉;

圆盘径向辐射光栅的简易调整方法    杨敬曾;

用总极值方法进行零位光栅结构的最优设计    潘星辰,庄松林

光栅制备工艺的新进展    赵鹭明,王立军

微型可编程光栅实现光谱模拟的方法研究    安飞;苑伟政;乔大勇;

结构异化对二重光栅辐射特性影响    焦焱;刘林华;

金属/介质/金属光栅结构强化吸收特性    张玉涛;宣益民;

纳米光栅结构长度标准研制    刘恒彪;王占山;

用衍射效率的光谱分布判断多层介质膜光栅掩膜形貌    耿康;陈新荣;吴建宏;

光栅微结构提高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光取出效率的研究    白昱;金玉;刘岳峰;冯晶;孙洪波;

零级深度金属光栅对太赫兹波透过特性的理论研究    李术新;梁东;邢岐荣;徐世祥;郎利影;田震;柴路;王清月;

亚波长周期结构光栅的制作工艺和理论关系研究    曹召良;卢振武;李凤有;孙强;

内置多叶光栅集成    成希革;黄吉发;尹振宇;李雪玲;

层状多重体全息光栅的研究    杨德兴;王海滨;赵建林;张鹏;郭夏锐;

低密度光栅的飞秒信息处理技术    周常河;

表面有凹槽的亚波长金属光栅结构中光的透射现象的研究    闵长俊;焦小瑾;王沛;明海;

基于金属/介质/金属光栅的窄带红外发射/吸收结构设计    赖建军;梁华锋;王彬;翟小锋;

0.1秒干完10分钟的活    通讯员  周晔 记者  李雪林

PCF热传导与形变机理及在熔接和光栅制备中的应用研究    金娃

面向硅基光子集成的光栅器件研究    武华

取样光栅的刻蚀深度空间分布微调方法    吴丽翔

物像光栅自拼接在超短超强激光中的应用问题研究    李朝阳

硅基微纳二元非均匀光栅的研究及应用    吴华明

用于光互连的体波导光栅耦合器:分析、制备和应用    董毅

全息光栅曝光光学系统优化及光栅掩模参数控制方法研究    韩建

多层介质膜脉宽压缩光栅的清洗及阈值研究    陈上碧

亚波长介质光栅设计简化模式法的修正及相关研究    王斌

液晶光栅相控阵波前检测及性能分析    郑春艳

基于LiNbO_3的波导及光栅的研究    何培栋

全息深亚波长光栅技术研究    周阳

OCB模式液晶光栅的光学特性研究    张嘉赫

宽光谱光栅侧面耦合集光技术研究    卢鹭云

新型二维折叠光谱仪的工程化研制及其应用    陈剑科

片状光栅内各模式性质研究    汪瑾

基于复合微纳金属光栅—波导结构的双通道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胡瑞

基于叠印采样光栅的光码分多址编解码技术研究    杨倩

偏振分束光栅的设计和制造    张新彬

光折变光栅滤波器及其应用研究    任建文

 
关键词: 太阳电池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