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太阳能 > 正文

高效喷射器设计及空调用风冷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研究

关注热度:163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陈洪杰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对当前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喷射器设计理论进行了概述及简要分析,从本质区别上指出气体喷射器理论应分为等压混合和等面积混合两种,分别对应圆锥形混合室和圆柱形混合室两种结构。 分别以水、氨、R290、R22、R134a为工质,计算分析了在不同膨胀比压缩比条件下圆柱形及圆锥形混合室两种结构喷射器的喷射系数,并定义了等喷射系数压缩比、等喷射系数参数线和参数区。膨胀比恒定,压缩比小于等喷射系数压缩比时,圆柱形混合室的喷射系数较圆锥形的大;压缩比大于等喷射系数压缩比时,圆锥形混合室喷射系数较圆柱形的大。由等喷射系数参数线知,随膨胀比增大,等喷射系数压缩比减小。在等喷射系数参数区内,两种结构喷射器效率相当;在等喷射系数参数区左边,宜使用圆柱形混合室;等喷射系数参数区右边,宜使用圆锥形混合室。绝热指数对等喷射系数参数区的分布具有决定作用。 为解决制冷用喷射器工质过热度不大不能当成理想气体的问题,在索科洛夫理论理论的基础上开发了适用于实际气体喷射器的等面积混合喷射器设计及分析理论,提出了适用实际气体喷射器的等压混合喷射器分析方法。 在南宁气候条件下,分别以水、氨、R290和R600a为工质,设计了额定制冷量为10kW的风冷太阳能双级喷射制冷系统并对其进行变工况性能分析。为使得系统总性能最佳,水工质系统应采用两级等压混合喷射器,其余三系统均一级采用等压混合喷射器,二级采用等面积混合喷射器。4种工质系统均具较强的变工况能力,综合考虑环境温度和太阳辐照度的影响,各系统制冷能力相当。除环境温度较高(37.5℃)情况,水工质系统的COP较其他系统高,且在高室内温度及低太阳辐照度时更明显;其余三个系统COP从高到低依次为氨系统、R290系统、R600a系统。在太阳辐照度较弱地区,若不要求很低的室内温度,采用水为工质的风冷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较为合理;若要求较低的室内温度,可选用氨工质系统。
【关键词】:喷射器 空调 太阳能 自然工质 实际气体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B65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符号说明11-13
  • 第一章 绪论13-18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13
  • 1.2 自然工质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研究现状13-15
  • 1.3 喷射器研究进展15-17
  •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17-18
  • 第二章 喷射器理论的分析及适用性分析18-40
  • 2.1 欧美常见设计理论18-23
  • 2.2 日本常见设计理论23-26
  • 2.3 国内常见设计理论26-34
  • 2.4 各设计理论的对比34-35
  • 2.5 两种混合室结构喷射器的适用性分析35-39
  • 2.6 本章小结39-40
  • 第三章 基于实际气体的喷射理论的建立40-50
  • 3.1 等面积混合喷射器的数学模型40-44
  • 3.1.1 等面积混合喷射器的热力学过程及基本方程40-42
  • 3.1.2 喷射系数的计算42-44
  • 3.2 等压混合喷射器的数学模型44
  • 3.3 喷射器的结构设计44-46
  • 3.3.1 喷射器主要截面积的计算44-45
  • 3.3.2 喷射器轴向尺寸的计算45-46
  • 3.4 喷射器的性能分析46-48
  • 3.4.1 等面积混合喷射器的性能分析46-48
  • 3.4.2 等压混合喷射器的性能分析48
  • 3.5 实际气体喷射器模型的验证48-49
  • 3.6 本章小结49-50
  • 第四章 空调用风冷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建模50-53
  • 4.1 制冷剂的选用50
  • 4.2 空调用风冷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的设计50-52
  • 4.3 本章小结52-53
  • 第五章 自然工质风冷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的变工况性能分析53-61
  • 5.1 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的性能计算53-54
  • 5.1.1 动力循环子系统53-54
  • 5.1.2 制冷循环子系统54
  • 5.1.3 整体性能54
  • 5.2 系统运行性能的分析54-60
  • 5.2.1 室内温度、环境温度及太阳辐照度对各系统制冷量的影响55-57
  • 5.2.2 室内温度、环境温度及太阳辐照度对各系统COP的影响57-59
  • 5.2.3 不同工质系统的性能特点59
  • 5.2.4 高效风冷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与常规系统的性能对比59-60
  • 5.3 本章小结60-61
  • 第六章 结论61-63
  • 6.1 结论61-62
  • 6.2 展望62-63
  • 参考文献63-67
  • 致谢67-6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8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使用量纲一参数进行喷射器性能分析    李海军;沈胜强;

等面积混合模型与等压混合模型的理论比较    闫宝珠;袁圣付;陆启生;

喷嘴可调式喷射器性能的实验研究    沈胜强;张琨;刘佳;杨勇;

不同制冷剂喷射制冷性能计算分析    王菲;沈胜强;

一种新的单级蒸汽喷射泵抽气数学模型    刘斯明;廖国进;

喷射器的新计算方法    韩惠霖

蒸汽喷射器热力设计    丁学俊;张云波;

蒸汽喷射器噪声的产生与降噪优化设计    冯骥;白英;童淑敏;张俊友;

自然工质风冷太阳能双级喷射中低温空调制冷系统的设计及性能分析    卢苇;陈洪杰;杨林;曹聪;

新型喷嘴结构下蒸汽喷射式热泵性能的数值研究    张少维,徐海涛,桑芝富

建筑热环境模拟分析用逐时相对湿度生成方法    高庆龙;杨柳;刘大龙;王丽娟;

中国采暖与空调负荷的分布特征及与外界影响要素的关系    吕思强;永村一雄;井川憲男;

西安实施太阳能建筑一体化规模化供热适宜性研究    刘寅;李安桂;周光辉;

四川省被动式太阳房气候分区探讨    祁清华;冯雅;谷晋川;

水环真空泵组在常减压装置抽真空系统中的应用    王晓中;

地铁隧道通风系统节能研究    王峰;雷波;

日光温室热环境模拟预测软件研究开发    马承伟;韩静静;李睿;

城市化、工业化、地理脆弱性与环境质量的实证研究    卢东斌;孟文强;

单一保温墙体中典型热桥柱的传热影响区域及其节点优化    毛伟;文灵红;许建明;

风向投射角对建筑组团能耗的影响——以西安地区住宅组团为例    赵敬源;王琼;

上海地区多联式空调系统全年动态能耗分析    陈茂科;胡松涛;周睿;王刚;李绪泉;

通信机房(基站)用蒸发冷却空调应用初探    周海东;黄翔;屈元;

蒸发式冷气机在通信基站的适用性分析    周海东;黄翔;屈元;

郑州地区太阳能资源的特征分析    刘艳军;李玉娜;

某综合办公大楼地下车库全年自然室温模拟分析    张晓三;李向东;陈启;

热工参数对办公楼建筑能耗影响的模拟研究    丛晓春;杨文斐;

鲁中地区农村住宅热环境现状的模拟分析    亓玉栋;丁鸡昌;杜雨良;

世博轴喷雾降温前期调研及试验结果分析    杨洋;黄晨;王丽慧;吴照;叶大法;吴玲红;梁韬;

焓频法及其在全热回收节能潜力分析中的应用    王丽慧;黄晨;吴喜平;周洁;王孝邦;

建设两型社会,探讨建筑节能的实践与经验    黎建良;刘培山;银翔;

广府传统民居通风方法及其现代建筑应用    曾志辉

蓄冷降温式太阳电池组件材料和热特性的理论与实验研究    秦红

基于临界圆的二维喷射器模型构建及流动机理研究    祝银海

太阳能热风采暖系统与村镇建筑一体化研究    李宪莉

热虹吸管热回收装置传热特性及应用研究    刘挺

寒冷地区住宅建筑物综合热惰性的研究    韩莹

长江流域住宅空调技术评价研究    余丽霞

住宅建筑保障室内(热)环境质量的低能耗策略研究    喻伟

聚落空间特征与气候适应性的关联研究    张乾

蓄热式低温余热回收及其在工业窑炉上的应用    张喜来

寒冷地区太阳能—空气源热泵系统研究    吴启任

WSAC居住建筑热响应特性的研究    姚微

基于CFD风热环境模拟的小区规划方案研究    齐静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外墙内保温技术适宜性研究    李世元

夏热冬冷地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研究    曾凯

用于CO_2热泵热水器的可调喷射器特性研究    梁利霞

基于太阳能热风的相变墙房间热特性研究    刘馨

蓄冷型太阳能喷射—压缩复合系统实验研究    张利贺

太阳能热泵地板辐射采暖系统特性与优化研究    程磊

太阳能直接地板辐射采暖系统参数的优化研究    吴兆武

引射喷嘴流量系数的计算方法    周新建,陈听宽

蒸汽喷射器喷射系数计算的热力学模型    徐海涛,桑芝富

利用低品位热能驱动的喷射式制冷工质    郑爱平;

风冷太阳能双级水喷射制冷空调系统性能分析    卢苇;郑立星;陈洪杰;

爪式粉碎机旋转噪声分离与提取的研究    童淑敏,麻硕士,武佩,蔡红梅,毕玉革

蒸汽喷射器流动参数与性能的数值分析    李海军,沈胜强,张博,李素芬

喷射器一维设计理论的研究进展    刘志强,沈胜强,李素芬

蒸汽喷射式热泵变工况性能分析    徐海涛,桑芝富

新型喷嘴结构下蒸汽喷射式热泵性能的数值研究    张少维,徐海涛,桑芝富

可调式气体喷射器调节性能计算分析    沈胜强;张琨;

蒸汽喷射器的理论及数值研究    徐海涛

降膜蒸发器噪声机理的分析研究    张俊友

喷射器性能及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工质的优化    张于峰;赵薇;田琦;孙越霞;

喷射器内气体动力学参数的设计与计算    汪小憨,陈恩鉴

利用蒸汽喷射压缩器回收乏汽技术    徐生荣

R141b喷射式制冷系统的喷射器热力学模型设计    王金锋;陶乐仁;季红军;

不同制冷剂喷射制冷性能计算分析    王菲;沈胜强;

蒸汽喷射器混合室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    李海军;李素芬;岳丹婷;陶婷婷;

水蒸气喷射泵优化设计    王宏伟;余金宝;曲建俊;

单喷嘴液气喷射泵的实验研究    刘明杰;戎轸;

正交试验设计在微小型喷射器结构参数研究中的应用    孙小国;曹家枞;

新型可调式喷射器性能的计算与分析    沈胜强;张琨;

太阳辐射值对喷射制冷系统性能影响研究    郑慧凡;范晓伟;张利贺;

喷射式空调系统的喷射器CFD数值分析    王金锋;陶乐仁;郑志皋;季红军;陶宏;

蒸汽喷射器中喷嘴结构对其性能的影响    李海军;高洪涛;

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在中原地区的应用分析    郑慧凡;范晓伟;李安桂;魏静;张文全;

太阳能喷射制冷在郑州地区的应用研究    范晓伟;郑慧凡;张文全;魏静;李安桂;

压缩/喷射混合制冷循环的热力学分析探讨    刘敬辉;陈江平;陈芝久;

蒸汽喷射式热泵供热系统在纸机干燥部的应用    党睿;董继先;

利用汽车冷却废热驱动的喷射式汽车空调器    郑爱平;刘士轩;张秀丽;

准二级压缩—喷射复合热泵系统的研究进展    许树学;马国远;彭珑;舒勇;

四种双温蒸汽压缩制冷循环的热力学比较    刘敬辉;陈江平;陈芝久;

新型双喷射制冷系统关键影响因素及性能研究    王菲

太阳能喷射/电压缩联合制冷系统性能研究    郑慧凡

可调式喷射器性能分析与过程研究    张琨

基于临界圆的二维喷射器模型构建及流动机理研究    祝银海

喷射器性能、结构及特殊流动现象研究    李海军

太阳能喷射与压缩一体化制冷系统的研究    田琦

带喷射器的经济补气热泵系统循环机理与特性研究    许树学

低温热源喷射式发电制冷复合循环理论与实验研究    郑彬

船舶海水淡化及节能技术研究    陈金增

喷射器内气液流动与混合性能的研究    姚云

高效喷射器设计及空调用风冷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研究    陈洪杰

喷射器内部流动及设计方法的研究    徐鑫

蒸汽喷射制冷系统数值模拟与分析    阳俊

中央空调联合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喷射器设计及性能研究    陈翔

以R236fa为工质的蒸气喷射器的性能分析研究    宋旭彤

压缩—喷射制冷系统及喷射器的研究    汤本凯

汽车废热驱动新型喷射制冷系统研究    松鹏

喷射制冷系统的构建与性能研究    李操

中央空调联合太阳能喷射制冷系统的设计、建模与控制仿真    许李

小型喷射器应用于制冷系统的特性分析    王大鹏

 
关键词: 喷射器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