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燃气能 > 正文

煤气化生产冶金煤气的实验研究

关注热度:173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刘长江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 为了开发高炉喷吹煤气工艺来补充甚至替代现有的喷煤工艺,提出了新型的液态排渣造气工艺。该工艺可以连续的向高炉提供富氢煤气,使高炉生产简单化。对该造气工艺进行了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针对工艺的特殊性,进行了煤种选择、单种煤和混合煤的热稳定性以及煤渣粘度的研究。结论如下: 在竖式造气炉内,采取液态排渣造气,气化温度控制在1400~1500℃之间,采用富氧率20%,水蒸汽含量为0.4 kg/m3的空气作为气化剂,即可获得合格的“富氢”冶金煤气(CO+H270%)。 对于热稳定性较差的煤( Rw +660%)可以进行预热处理改善热稳定性,预热处理温度为200~250℃,处理时间2h, Rw +6可达到70%以上。也可以配加粘结性煤来改善煤的热稳定性,对于粘结性比较强的煤,配加10%左右,,煤质即可得到明显改善, Rw +6可达到70%以上甚至达到90%。 以神木煤灰成分为配渣基础,通过粘度实验可知,当Al_2O_3=15.56%,MgO=9.37%,Na_2CO_3=10.51%,TiO2=1.91%时,二元碱度为0.8时,炉渣熔化性温度最低(1298℃)温度高于1350℃时,二元碱度为0.7时渣流动性最好。二元碱度应该控制在0.7~0.8左右,Al2O3降低到15%以下,MgO含量10%以上,Na2O含量为8%以上时,即可获得熔化性温度低,流动性好的炉渣,满足液态排渣要求。
【关键词】:造气炉 煤气化 热平衡 热稳定性 炉渣性质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TQ546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0
  • 1 文献综述10-23
  • 1.1 高炉喷煤技术发展现状10-12
  • 1.1.1 国内外高炉喷吹煤粉发展状况10-11
  • 1.1.2 高炉喷煤的重要意义11
  • 1.1.3 高炉喷吹煤粉的不利影响11-12
  • 1.2 煤气化的技术发展12-15
  • 1.2.1 煤炭气化研究的发展12-13
  • 1.2.2 煤炭在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3
  • 1.2.3 煤炭气化的方式13-15
  • 1.2.4 煤炭气化过程原理15
  • 1.3 煤气化技术路线15-17
  • 1.3.1 高温煤气化15-16
  • 1.3.2 煤气化的发展方向16-17
  • 1.4 气化用煤的性质对气化的影响17-19
  • 1.4.1 煤反应性17
  • 1.4.2 热稳定性17-18
  • 1.4.3 机械强度18
  • 1.4.4 粒度分布18
  • 1.4.5 燃料的水分、灰分和硫分18-19
  • 1.4.6 矿物质19
  • 1.5 煤造气新工艺的技术概况19-22
  • 1.5.1 造气炉的结构19-20
  • 1.5.2 工艺的流程特点及其优点20-21
  • 1.5.3 新工艺的优点21-22
  • 1.6 研究目标和内容22-23
  • 1.6.1 研究目标22
  • 1.6.2 研究内容22-23
  • 2 理论计算23-39
  • 2.1 造气炉的物料平衡和热平衡计算23-31
  • 2.2 造气过程的影响因素31-37
  • 2.2.1 温度的影响31-34
  • 2.2.2 氧气浓度的影响34-35
  • 2.2.3 鼓风湿度的影响35-37
  • 2.3 小结37-39
  • 3 炉料透气性的研究39-49
  • 3.1 实验原理39-40
  • 3.1.1 炉料下降的空间条件39
  • 3.1.2 炉料下降的力学条件39-40
  • 3.1.3 影响ΔP 的因素40
  • 3.2 煤热稳定性实验40-43
  • 3.3 提高煤的热稳定性实验43-48
  • 3.3.1 煤的预处理43-46
  • 3.3.2 配煤对煤的热稳定性的影响46-48
  • 3.4 小结48-49
  • 4 炉渣粘度及熔化性温度的研究49-68
  • 4.1 煤灰成分与炉渣熔化性温度的关系49-50
  • 4.2 煤灰成分对炉渣粘度度的影响50-51
  • 4.3 煤中的矿物组成51-54
  • 4.4 实验依据及方案54-59
  • 4.4.1 实验的理论依据55-56
  • 4.4.2 实验设备56-57
  • 4.4.3 实验研究方案57-59
  • 4.5 实验结果及分析59-66
  • 4.5.1 二元碱度对炉渣粘度和熔化性温度的影响59-61
  • 4.5.2 氧化铝含量对炉渣粘度和熔化性温度的影响61-63
  • 4.5.3 氧化镁含量对炉渣粘度和熔化性温度的影响63-64
  • 4.5.4 氧化钠含量对炉渣粘度和熔化性温度的影响64-66
  • 4.6 小结66-68
  • 结论68-69
  • 参考文献69-72
  • 致谢72-73
  • 导师简介73-74
  • 作者简介74-75
  • 学位论文数据集7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大喷煤量高炉冶炼的理论与实践    李家新,苍大强,糜克勤

高炉全氧鼓风操作的研究    秦民生;高征铠;王冠伦;

富氧煤气化直接还原竖炉新工艺研究    杨守礼,秦民生,吴胜利,唐文权,张宗瑜

走向21世纪的炼铁技术    徐矩良

煤炭的清洁生产及利用    李永峰 ,张明慧 ,王有顺

洁净煤气化技术浅析    汪寿建

气化剂配比对气化炉性能的影响    张晋,段远源,李政

煤中矿物质对灰熔融温度影响的三元相图分析    李帆,邱建荣,郑楚光

展望21世纪中国洁净煤技术    于涌年,孙淑君,李延龙

煤气化技术进展    武利军,周静,刘璐,李爽凯

煤灰中成分结渣特性研究    董一真

高炉煤粉喷吹末端压力波动原因分析    侯金龙;

添加助熔剂降低淮南煤灰熔融性温度的研究    孙群;李寒旭;

高炉喷煤量预计模型的改进    尚巍;翟蔚;陈秀清;于成忠;

喷吹煤粉粒度对燃烧性能影响的研究    郁庆瑶,沈红标

贫煤在大型高炉喷吹的实践    姚红英;

包钢高炉喷煤新系统烟煤喷吹合理比例的研究    陈春元;王玉英;

高炉喷煤制粉系统冬季生产存在的困难及措施    郭凤武;

包钢高炉渣脱硫性能的研究    刘瑾;高斌;

包钢新系统喷吹低温半焦试验分析    李爱军;贾西明;

喷吹低温半焦的实验室研究    王雅军;张永;张静;

发展煤炭高效清洁利用技术促进节能减排    马正先;王平;王万起;

腐植酸对Pb~(2+)、Ni~(2+)、Cr~(6+)的吸附性能研究    张彩凤;王金玲;

邯钢高炉典型料制的实物模型模拟及径向参数解析    李志全;毕耜友;贾文君;张红闯;胡文强;杨春生;

唐钢高炉喷煤工艺技术进步    寿庆霞;井长青;

气化炉水冷壁结渣特性研究及改进措施    贡文政;段合龙;梁钦锋;刘海峰;于遵宏;

应用FactSage预测CaO助熔剂对模拟灰熔融特性的影响    田洪鹏;朱学栋;朱子彬;

高灰极难选细粒煤泥的分选研究    石常省;张敏;刘静;

煤的可溶组分对其粘结性能的影响    李训明;水恒福;

高炉探尺PLC控制的原理和应用    杜金喜;李成;刘晓亮;滕泽民;

循环流化床加压煤气化试验台的设计    朱治平;那永洁;吕清刚;包绍麟;孙运凯;贺军;

大型电站锅炉掺烧印尼煤的研究与应用    徐远纲

典型煤种热解气化特性研究    石金明

电站锅炉煤粉空气富氧直接点火技术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杨建国

低阶煤水热改性制浆的微观机理及燃烧特性研究    赵卫东

煤气化反应动力学及渣中残碳反应活性研究    许慎启

氢气在煤液化油中的溶解规律及其在煤高温快速液化中作用研究    罗化峰

联合循环电站改造为IGCC和甲醇联产系统的研究    周贤

城市污水污泥热解实验研究    刘秀如

配煤与新型助熔剂改进Shell煤气化工艺的研究    李继炳

高温煤气化炉中煤灰熔融、流动和流变行为特性研究    宋文佳

煤电性参数的实验研究    孟磊

阳泉无烟煤对CH_4、CO_2吸附特性研究    任子阳

义马煤气化反应性研究    谷小虎

神木煤多环芳烃萃取分离及吸附性能的初步研究    付玉平

金属化合物催化煤燃烧规律的实验研究    姜建勋

气流床煤气化灰渣的特性研究    卢珊珊

气化炉渣口熔渣流动特性研究    张建法

脱硫废渣CaSO_4对煤灰熔融调节行为的研究    高玲

EPR定量测定煤中自由基的方法及煤液化机理的研究    郑榕萍

高温下渣/灰熔融与矿物质行为对煤焦气化反应特性的影响    吴加奇

煤粉锅炉结渣机理的分析    程绍兵,韩启银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飞灰含碳量问题    吕俊复,张守玉,刘青,张建胜,杨海瑞,岳光溪,沈解忠,于龙

锅炉受热面沾污结渣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兰泽全,曹欣玉,周俊虎,赵显桥,岑可法

煤中矿物质在燃烧过程中的演化特征    姚多喜,支霞臣,郑宝山

高炉超量喷吹煤粉及炉顶煤气部分循环工艺可行性研究    秦民生;谢湧堃;杨永宜;杨乃伏;顾飞;任大宁;

混煤煤灰熔融特性及矿物质形态的研究    李帆,邱建荣,郑楚光,胡宇

煤灰沉积的传热过程模型及其数值研究    徐明厚,郑楚光,HE X G,AZEVEDO J L T,CARVALHO M G

煤粉炉沾污结渣防治措施探讨    兰泽全,曹欣玉,赵显桥,饶甦,周俊虎,岑可法

煤灰熔融性和锅炉结渣特性的试验研究    李天荣

锅炉结渣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马湘勇

电站锅炉变负荷引起的水冷壁渣层热应力和吹灰在线模糊优化运行的基础理论研究    杨卫娟

煤和黑液水煤浆沾污结渣机理及灰沉积动态特性研究    兰泽全

电站锅炉燃用水煤浆炉内结渣、传热及污染物排放特性的研究    王岭

燃煤灰渣主要成分的熔融特性研究    修洪雨

煤灰中成分的高温结渣特性及机理研究    张堃

Φ3600mm造气炉节能改造    王宗立;张世峰;郭学群;王永国;

造气炉气化条件的分析    张成芳;

掌握炉况合理调节指标适应原煤的变化    宋新民

合成氨间歇造气炉工艺技术改进    狄重阳;

京西煤的试烧    

湖南煤气化制氨的可行性研究    周新法;

巩固一炉供三机 努力提高经济效益    李全增;张兵法;刘吉生;

型煤在固定床造气炉中的应用    孙照新;吕本福;

粉煤加压气化工艺对煤质的要求    李相军;魏学新;牛巧霞;

降低造气炉上温度 减少潜热损失    贺华;周晓埜;

一种新型聚硫醚酰亚胺的可加工性和热稳定性研究    韩英;方省众;严庆;

离子交换法制备银天然CXN及热稳定性研究    程晓维;钟鹰;郭娟;黄强;龙英才;

高温窑炉用新型隔热耐材——刚玉莫来石轻质砖的研制及应用    王艳杰;

浇铸尼龙/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    刘安栋;杨桂生;

酞菁铁磁性高分子的合成与表征    贾坤;丁静;刘孝波;

新型超支化聚醚酮的合成表征及其热稳定性研究    孙洋;朱秀玲;

纤维增强型热缩制品专用料的热稳定性    刘光耀;陈亮;杨克斌;张纯忠;陈天锡;

重组肝素酶Ⅰ制备肝素寡糖及其热稳定性的研究    况莹;陈银;叶逢春;罗明芳;邢新会;

BOPP薄膜专用料结构与性能研究    邱丽萍;

聚苯乙烯/聚二苯基硅氧烷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吴宁晶;郑安呐;

河南首个就地转化煤气化项目建成    记者 武验 特约记者 王景春

油改煤走上“快行线”    本报记者 沈强

煤气化 举办2006年度业绩网上说明会    本报记者 陈慕鸿 王艳芳

煤气化 “煤焦气化电”完整产业链形成    陈慕鸿

煤气化酝酿煤气提价    袁立波

煤气化业绩大涨新购煤业公司    证券时报记者 刘思辰

从“希望工程”到“包袱工程”    张木早

我国煤气化新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于先进

G煤气化拟合作开发龙泉煤矿    本报记者  陈静

自主煤气化新技术遭遇四大瓶颈    本报记者 王乐意

11家族木聚糖酶的热稳定性与结构特征的关联研究    游淳

聚酰胺6,聚碳酸酯/热稳定性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阻燃性质研究    蔡桂鹏

常压循环流化床煤气化试验与模型研究    张荣光

形变Cu-Fe原位复合材料    葛继平

钒磷酸盐的水热合成、结构表征及热稳定性研究    王永在

弛豫—析出控制相变技术对贝氏体钢组织热稳定性的影响    武会宾

纳米LaF_3的制备及热稳定性、导电性能研究    吴大雄

来源于橄榄绿链霉菌A1的木聚糖酶XYNB的分子改良    杨浩萌

Cu-Ti基块体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合金化效应及性能研究    孔见

高k-ZrO_2基薄膜生长行为及其稳定性的研究    马春雨

煤气化生产冶金煤气的实验研究    刘长江

扩展青霉脂肪酶的定点突变及随机突变    陈国仁

溶胶—凝胶法制备稀土配合物/SiO_2发光材料的研究    付长城

PECVD法制备a-C:F:N薄膜的结构和稳定性研究    张云芳

稀土元素对CuZrAl系块体非晶合金形成能力的影响及力学性能研究    张永章

稀土元素对镁基块体非晶合金玻璃形成能力的影响及晶化动力学研究    彭彪林

Ce-Zr复合氧化铝材料的制备及其负载Pd催化剂三效催化性能的研究    杨春清

含均三嗪环的树状大分子的合成、表征及性能    林休休

含硅阻燃环氧树脂合成及性能的研究    叶春生

疏水性SiO_2气凝胶与Cu掺杂SiO_2复合气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朱庭良

 
关键词: 造气炉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