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地热能 > 正文

1979年以来南极平流层冬季变暖

关注热度:76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胡永云 朱金奎 刘骥平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极地气候比其他区域有着更为显著的变化,这不仅反映在极地近地面和对流层,也同样反映在平流层。使用NCEP/NCAR、NCEP/DOE和ERA40月平均再分析资料,研究了南极平流层温度和位势高度的年代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自1979年以来在冬季南极平流层存在变暖的趋势。分析NCEP/NCAR和NCEP/DOE再分析资料的结果是变暖主要出现在7—10月,最大增温位于30hPa,27a(1979—2005年)的最大增温幅度超过7℃。分析ERA40的结果是变暖主要出现在6—9月,较NCEP/NCAR和NCEP/DOE早1个月,最大增温位于平流层上层(5和3hPa),23a(1979—2001年)的最大增温幅度超过10℃。在平流层高层,最大增温位于极区中心;在平流层中低层,最大增温位于极区外围偏向澳大利亚一侧。伴随着温度的升高,南极平流层的位势高度也存在升高的趋势。在NCEP/NCAR和NCEP/DOE再分析资料中,最大位势高度升高位于10hPa,27a里的升高幅度超过450m。ERA40给出的结果相对弱一些,23a里的最大升高幅度接近300m。进一步的计算结果表明,进入南半球平流层的波动通量也有增加的趋势,可能是平流层波动增强导致了向南极的残余环流增强,与之相关的极圈内下沉运动也随之增强,下沉运动产生绝热加热,从而造成南极平流层增温和位势高度升高。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数值模拟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南极平流层增温 温室气体增加 臭氧损耗 行星波动 E-P通量
【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06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057503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533016)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6CB403605和2007CB411801)
【分类号】:P434;P467
【正文快照】:
1引言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和平流层臭氧损耗被认为是导致近几十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的诸多因素中的两个重要因素[1]。根据大气辐射的基本原理,温室气体增加和平流层臭氧损耗都将导致平流层温度降低[2]。大量的观测和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大气平流层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确实存在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北极平流层冬季早期变暖的GCM模拟研究    胡永云;姜天宇;

全球变化条件下的平流层大气长期变化趋势    胡永云;丁峰;夏炎;

热带印度洋增暖对南极平流层极涡的影响    李双林;

21世纪平流层温度变化和臭氧恢复    胡永云;夏炎;高梅;吕达仁;

平流层极涡异常及其对对流层的影响研究    易明建

北半球平流层大气环流的季节转型特征及其与对流层的关系研究    张灵

平流层极地臭氧损耗影响对流层气候的研究进展    胡永云;

关于平流层异常影响对流层天气系统的研究进展    胡永云;

全球变化条件下的平流层大气长期变化趋势    胡永云;丁峰;夏炎;

热带印度洋增暖对南极平流层极涡的影响    李双林;

21世纪平流层温度变化和臭氧恢复    胡永云;夏炎;高梅;吕达仁;

Stratospheric Temperature Changes and Ozone Recovery in the 21st Century    胡永云;夏炎;高梅;吕达仁;

2003年北极科考期间一次极涡个例天气学分析    隋翠娟;孙兰涛;孟上;王咏亮;吴辉碇;

平流层对流层物质交换及传输特征的研究    舒建川

近年来北极平流层臭氧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特征    刘姝媛

平流层极地臭氧损耗影响对流层气候的研究进展    胡永云;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年代际变化及其气候影响    龚道溢,何学兆

南极海冰和极涡指数的时空特征及相互关系    卞林根,陆龙骅,贾朋群

北半球冬季行星波的传播及其输运作用(英文)    陈文 ,黄荣辉

The Possible Influence of Stratospheric Sudden Warming on East Asian Weather    邓淑梅;陈月娟;罗涛;毕云;周后福;

梅雨与北极涛动及平流层环流异常的关联    李崇银;顾薇;潘静;

北半球极涡面积、强度的季节变化及其与中国东北地区气温的关系    章少卿,于通江,李方友,王晓明,王侠飞,邬为民

高空急流加速与低层锋生    高守亭,陶诗言

热带准两年振荡影响北半球冬季大气环流的诊断分析    陈文,杨蕾,黄荣辉,邱启鸿

北半球冬季准定常行星波的三维传播及其年际变化    陈文,黄荣辉

大气对流层平流层交换(STE)研究进展    胡宁;张朝林;仲跻芹;李玉焕;

On the Nonlinear Response of Lower Stratospheric Ozone to External Forces——The Inclusion of BrO_x and Radiation Processes    王革丽;闫建军;杨培才;

平流层极涡振荡与ENSO热带海温异常的时空联系    任荣彩;向纯怡;

北半球平流层大气环流转型的基本气候特征    张灵;李维京;陈丽娟;

大气化学气候模式模拟的平流层水汽变化分析    胡定珠;田文寿;

平流层极涡异常及其对对流层的影响研究    易明建

青藏高原上空平流层对流层中尺度交换过程的研究    张敏

基于阈交理论的自相似网络业务控制研究    柳湘月

利用MSU/AMSU资料分析中国高空大气温度变化趋势    廖蜜

北京一次强对流引起TST过程的数值模拟和诊断    胡宁

北半球平流层大气环流的季节转型特征及其与对流层的关系研究    张灵

南京上空中层大气瑞利激光雷达探测研究    田力

臭氧耗竭科学评价执行总结    钟晓红

北极的臭氧损耗    孟岩松;

全球变化条件下的平流层大气长期变化趋势    胡永云;丁峰;夏炎;

北极平流层冬季早期变暖的GCM模拟研究    胡永云;姜天宇;

21世纪平流层温度变化和臭氧恢复    胡永云;夏炎;高梅;吕达仁;

南极上空的臭氧损耗超过北极    

科技期刊亮点    

温室气体与土壤    薛澄泽

科学家关切北极臭氧损耗会否成常态    李娜;

北极臭氧损耗对东亚中高纬地区初春地面气温影响的转折点分析    郑明华;付遵涛;陈哲;

卤代烷类化合物紫外光解离过程的研究    张仁熙,朱杰,潘循皙,侯惠奇

平流层极地臭氧损耗影响对流层气候的研究进展    胡永云;

从头算CASSCF/CASPT2对OCIO自由基及阴、阳离子的理论研究    魏子章;张红星;

基态CH_3N/CH_2NH与O反应的量子化学及电子密度拓扑研究    杨丽娟;郑世钧;孟令鹏;曾艳丽;

21世纪平流层气候变化和臭氧恢复    胡永云;夏炎;

UV-B辐射对高山植物光合色素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师生波;张波;李和平;韩发;

不同强度UV-B辐射对高山植物麻花艽光合作用的影响    韩发;岳向国;师生波;李惠梅;

新一代烟气净化系统(英文)    Jen-shih Chang;

南极中山站大气臭氧垂直廓线观测研究    林忠;卞林根;陆龙骅;

南极中山站臭氧探空初步结果    张东启;卞林根;高龙;郑向东;

地理学研究的新前沿——环境、健康、发展    王五一;谭见安;

手提式六氟丙烷灭火器概述    曹伟;

国际瞩目保护臭氧层    本报记者 黄勇

南极臭氧空洞的现状    胡德良

气候与臭氧层的联系    索罗门 美国NOAA

“洞”悉未来?    本报记者  唐烨 梁建刚 见习记者 杨潇慧

“这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本报记者  胡唯元

污染环境今年将被课以重税    王长勇

臭氧层破坏不全是人为所致    记者 杜华斌

我国拟开征环境税 三部委联手研究方案    斋汶

我国拟开征环境税 三部委联手研究方案    郭言

三部门研究环境税方案    华昕

大气中臭氧损耗和燃烧过程中污染物间反应机理研究    李来才

溴破坏臭氧机理的从头算研究    邴单

南极中山站近地面臭氧和一氧化碳的本底特征研究    王玉婷

 
关键词: 南极平流层增温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