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太阳能 > 正文

基于卟啉染料和聚合物光伏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关注热度:77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赵慧芳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能源问题是目前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步减少及全世界对能源的需求的增大,开发新能源成为了科研工作者们的研究热点。太阳能作为一种分布广泛、取之不尽并且环境友好的能源,引起了世界各国竟相开发和研究。目前,太阳能电池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已经到了第三代有机太阳能电池(OSCs)阶段,但是这类电池的发展时间还不长,它们的光电转换效率还未达到实现工业化的要求。因此为了提高材料的光伏性能,我们以拓宽光谱、增强光吸收强度以及调控材料的分子能级为目的,设计合成了两类共六种太阳能电池材料,我们通过采用核磁共振、飞行质谱等方法对合成的中间体及目标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循环伏安法等方法对这六种材料的光物理、电化学及光伏性能等进行了测试。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设计并合成了三种卟啉染料SF,BSF和NSF,它们分别以三苯胺和N,N-二甲基-4-乙炔基-苯胺为给体基元,桥连了乙炔基噻吩和乙炔基并噻吩的卟啉衍生物作为π桥,羧酸基团为锚定基团。我们测试了三种染料的光物理,电化学和光电性能等性能。研究表明,用并噻吩作为桥连基元的两个卟啉染料BSF和NSF的吸收光谱有明显的拓宽并且红移,同时这两种染料的HOMO-LUMO之间的能隙相对于SF有明显的降低,因此BSF和NSF获得较好的光伏性能。染料BSF和NSF在AM 1.5模拟太阳光下测得的光电转换效率分别为4.53%和3.98%。2.以基于苯并二噻吩(BDT)和在可见光区具有较宽吸收的吡咯并吡咯二酮(DPP)作为聚合单体,将在400-500 nm范围内有强吸收的卟啉单元引入到聚合物分子中,合成了三种新型的无规共聚物P1,P2,P3。并对三种聚合物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表明,三种共聚物均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溶解性;由于在共聚物P2,P3中卟啉单元的引入,可以有效拓宽聚合物的吸收光谱,降低聚合物的HOMO能级。基于P2,P3两种三元共聚物的本体异质节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均高于两元共聚物P1,对应的PCE分别为0.21%和0.32%。
【关键词】: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卟啉 并噻吩 三元共聚物
【学位授予单位】:湘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914.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太阳能电池研究背景9-24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研究进展10-18
  • 1.2.1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工作原理10
  • 1.2.2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的器件结构10-12
  • 1.2.3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表征12-13
  • 1.2.4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材料13-18
  • 1.3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SCs)简介18-22
  • 1.3.1 DSSCs器件结构及工作原理18-19
  • 1.3.2 影响DSSCs器件性能的主要因素19
  • 1.3.3 染料敏化剂的研究进展19-22
  • 1.4 论文的设计思想和研究内容22-24
  • 第二章 D-π-A不对称型卟啉染料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24-49
  • 2.1 引言24-25
  • 2.2 实验部分25-39
  • 2.2.1 实验试剂、药品和测试方法25
  • 2.2.2 中间体及目标染料的合成路线:25-39
  • 2.3 结果与讨论39-47
  • 2.3.1 染料的合成与表征39-40
  • 2.3.2 染料的光物理性质40-42
  • 2.3.3 染料的发射光谱42-43
  • 2.3.4 染料的电化学性质:43-44
  • 2.3.5 染料的光伏性能44-46
  • 2.3.6 染料的电化学阻抗分析46-47
  • 2.4 本章小结47-49
  • 第三章 含吡咯并吡咯二酮和卟啉侧链共聚物的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49-59
  • 3.1 引言49-50
  • 3.2 实验部分50-53
  • 3.2.1 实验试剂、药品和测试方法50
  • 3.2.2 单体和共聚物的合成50-53
  • 3.3 结果与讨论53-58
  • 3.3.1 单体和聚合物的合成与表征53-54
  • 3.3.2 聚合物的热性能54
  • 3.3.3 聚合物的光物理性能54-56
  • 3.3.4 聚合物的电化学性能56-57
  • 3.3.5 聚合物的光伏性能57-58
  • 3.4 本章小结58-59
  • 总结与展望59-60
  • 参考文献60-66
  • 致谢66-67
  • 附录A 所有试剂及其纯化处理方法67-69
  • 附录B 所有仪器的测试条件及方法69-7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论文情况70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太阳能的特点及当前太阳能利用研究中的主要课题    

低能X射线工业CT探测器光电转换效率的研究    高富强;张小娇;周日峰;须民健;张亚琼;

改进电导增量法在提高光电转换效率中的研究    苏婷;王金梅;台流臣;

基于正交试验法TiO_2纳米薄膜的制备及光电性能的研究    丛伟;巴德纯;李江;韩恩相;

硅太阳能电池提高光电转换效率    毛宝良

日本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20%    董伟

2种三聚茚基三芳胺染料的合成及其光伏性能    梁茂;王旭达;袁颖;孙喆;薛松;

提高Nano-SiC薄膜的转化效率分析    陈旭涛;张秀霞;姜涛;李文锦;付小园;吴晓雨;彭静;

阻挡层薄膜对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性能的影响    徐波;吴季怀;张秀坤;李树全;李彪;范乐庆;黄妙良;林建明;

国外点滴    

太阳能直拉硅片衬底中氧的热行为及其对光电转换效率的影响    任丙彦;霍秀敏;左燕;傅洪波;励旭东;许颖;王文静;赵玉文;

多金属氧酸盐对半导体光电转换效率的促进作用    许林;孙志霞;杨耀彬;

基于紫细菌天然光合色素DSSC中敏化剂的筛选与光电性能    付乔明;赵春贵;杨素萍;

一种含二并噻吩的全有机光敏材料    秦浩;王媛;许名飞;景晓燕;高飞飞;王鹏;

D-π-M-π-A铂炔配合物敏化太阳电池光伏性能研究    武文俊;郑志伟;花建丽;田禾;

噻吩基三苯胺类染料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研究    张明道;覃玲;杨清香;郑和根;

一种高光电转换效率的平面型聚合物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的研究    刘倩;李翠红;薄志山;

三元氧化物基的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    黄礼华;魏明灯;

高光电转换效率,无衰减的太阳电池硅单晶的研制    曾世铭;冯;蒋建华;蔡岳峰;汪义川;李剑;黄治国;

塔式太阳热能发电技术    张保军;付静;赵芳红;

提高光电转换效率是光伏发电发展方向    本报记者 王婷

南通强生光电打破成本瓶颈    李治国

薄膜硅太阳能电池光电效率高    钱伯章

一个百分点突围“光伏寒冬”    本报记者 周洁

大面积电池光电转换效率达到5%    陈敬农

民企南通强生光电首家打破高成本瓶颈    胡蕙

晶龙两新产品亮相慕尼黑    牛献力 段同刚

晶龙实现首季开门红    通讯员 段同刚 王丽英 记者 蔡计锁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将用于无人机    王小龙

G苏阳光进军光伏产业    证券时报记者  徐晓兵

噻吩类有机染料和电催化材料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蒋生辉

高性能纤维状太阳能电池    仰志斌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的制备、性质和光电转换机理研究    程辉

抑制染料聚集优化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器件的研究    李晶

新型吡啶内盐有机光敏染料的分子设计、合成、表征及其性质研究    单益凡

芳胺染料在溴(碘)基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滕超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电转换材料研究    万中全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光阳极TiO_2薄膜的制备及改性研究    曾宪光

TiO_2纳米晶表面微结构调控及其对提高DSSC光电转换效率的作用机理研究    张继远

新型可溶液加工有机小分子材料的设计合成及光伏性能    李在房

钙钛矿光电材料和器件的制备与表征    邵月琴

过渡族金属半导体化合物在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方骁

新型界面层材料与结构在有机无机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    袁忠诚

钙钛矿型有机铅碘化合物太阳能电池的结构设计及性能研究    康晓燕

钙钛矿型CH_3NH_3MX_3的结构和电子性质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唐莹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碳背电极的制备    郭莹

新型叠合式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及其光电性能研究    邢玉瑾

基于卟啉染料和聚合物光伏材料的合成及性能研究    赵慧芳

一种新型卟啉类敏化分子的设计及对影响其光电转换效率因素的探索    郭美沅

半导体材料改性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组装与性能测试    张坤峰

 
关键词: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