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太阳能 > 正文

基于UPS模式的多光伏发电组合系统技术研究

关注热度:104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李姗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随着我国光伏发电产业迅速发展,对逆变器的容量、可靠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逆变器并联运行是扩大供电容量和提高电源系统可靠性的一种重要途径。如果光伏系统与市电通过静态切换开关进行选择供电,以UPS模式向负载供电,既能够一定程度上将市电电网作为蓄能系统,又能够避免反送电对市电的影响,同时又可以提高向负载供电的可靠性。本课题首先根据目前多光伏电组合系统的背景情况,通过UPS模式、光伏发电组合系统的原理、逆变器工作原理等技术,构建了多光伏组合系统的方案,首先分析关键问题,系统保护功能、系统输出同步和均流功能,然后分析所用的控制技术和容量技术。最后,构建了系统主电路拓扑结构图,根据电路拓扑结构图的设计,对控制器、离网逆变器、静态切换开关、中央管理器等组件分单元进行技术研发,重点论述了系统的各个模块,如太阳能控制器模块、逆变器模块和监控器模块,其中太阳能控制模块主要从充电、放电、采样、MCU电气、辅助电源和太阳辐射斜率计算等方面进行设计;逆变器模块主要从前级升压电路和后级逆变电路两个方面进行设计;监控器模块主要从监控系统技术基础、RS-485通讯、地址分配、存储单元和显示单元进行设计。最后对系统的太阳能控制、逆变器、监控器模块组成一套系统,再进行整机调试。本系统的设计优点在于分模块设计和调试,利用多台逆变器并联控制技术,提高逆变器的通用性、灵活性,使系统设计、安装、组合更加方便,可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关键词】:UPS模式 多光伏发电组合 太阳能控制 逆变器模块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615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4
  • 1.1 选题背景及选题意义10
  • 1.2 国内外光伏发电系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0-12
  • 1.2.1 光伏离网发电系统10-11
  • 1.2.2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11-12
  • 1.3 多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前景12
  • 1.3.1 全球应用情况12
  • 1.3.2 国内应用现状12
  • 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12-14
  • 第二章 多光伏发电组合系统的相关理论14-28
  • 2.1 UPS的工作模式14-18
  • 2.1.1 后备式UPS14-15
  • 2.1.2 在线互动式UPS15-16
  • 2.1.3 在线式双变换UPS16-17
  • 2.1.4 双电源自动切换装置17-18
  • 2.2 光伏发电组合系统的组成和原理18-21
  • 2.2.1 小型太阳能供电系统18-19
  • 2.2.2 简单直流系统19
  • 2.2.3 大型太阳能供电系统19-20
  • 2.2.4 交流、直流供电系统20
  • 2.2.5 并网系统20-21
  • 2.3 逆变器工作原理及其算法21-24
  • 2.3.1 单相逆变器工作原理21
  • 2.3.2 逆变器控制算法研究21-24
  • 2.3.3 逆变器锁相控制技术24
  • 2.4 PID控制算法24-26
  • 2.5 本章小结26-28
  • 第三章 多光伏发电组合系统的方案研究28-38
  • 3.1 关键问题分析28
  • 3.2 铅酸蓄电池及其充放电控制技术28-32
  • 3.2.1 铅酸蓄电池28-30
  • 3.2.2 充放电控制技术30-31
  • 3.2.3 太阳能控制器类型31-32
  • 3.3 多光伏发电组合系统的容量设计32-37
  • 3.3.1 蓄电池设计方法32-35
  • 3.3.2 光伏组件方阵设计35-36
  • 3.3.3 蓄电池和光伏组件方阵设计的校核36-37
  • 3.4 本章小结37-38
  • 第四章 多光伏发电组合系统模块设计38-66
  • 4.1 多光伏发电组合系统总体设计38
  • 4.2 太阳能控制器模块设计38-47
  • 4.2.1 充电电路设计39-40
  • 4.2.2 放电电路设计40
  • 4.2.3 采样电路设计40-41
  • 4.2.4 MCU电路设计41-44
  • 4.2.5 辅助电源44-45
  • 4.2.6 计算斜面上的太阳辐射并选择最佳倾角45-47
  • 4.3 逆变器模块设计47-54
  • 4.3.1 前级升压电路设计47-50
  • 4.3.2 后级逆变电路设计50-54
  • 4.4 监控器模块设计54-59
  • 4.4.1 监控系统的技术基础54-55
  • 4.4.2 RS-485通讯和地址自动分配55-57
  • 4.4.3 存储单元57-58
  • 4.4.4 显示单元58-59
  • 4.5 软件设计59-65
  • 4.5.1 PWM波的控制实现61-62
  • 4.5.2 捕获中断程序62-64
  • 4.5.3 A/D采样程序64-65
  • 4.6 本章小结65-66
  • 第五章 系统联调与测试66-74
  • 5.1 太阳能控制器66-68
  • 5.2 逆变器68-70
  • 5.3 整机系统70-71
  • 5.4 实验结果及波形71-73
  • 5.5 本章小结73-74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4-76
  • 6.1 总结74
  • 6.2 展望74-76
  • 参考文献76-80
  • 致谢80-82
  •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应急逆变器群的集中控制    储健,许镇琳

逆变器产生的干扰及抑制    李建辉,韩光宇,钟实

广州地铁2号线车辆辅助逆变器    郑沃奇;

浅谈逆变器的使用    张劲松;

Z源逆变器最新进展及应用研究    李红新;周林;郭珂;战祥真;雷建;

富士电机公司的逆变器与伺服技术的发展状况    高潮,徐宏凯,于泉

日立制作所开发逆变器控制的新动向    林航空,仲田清(日)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逆变器的研究    邹云屏,成功,丁凯

带模糊调节的重复控制器在逆变器中的应用    李剑 ,康勇 ,陈坚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在逆变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胡兵,陶生桂,毛明平

组合式三相正弦逆变器控制软件设计    陈永利;霍艳军;

基于免疫算法的单相逆变器多目标最优控制策略研究    费雯丽;袁佳歆;陈立;

基于60°坐标系的五电平逆变器研究    李红利;方文俊;仇书文;

光伏并网逆变器伪孤岛现象的研究    郭建勇;方如举;李献伟;

新型中频正弦波逆变器控制方法实现的研究    李金刚;马鑫;钟彦儒;

500kW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设计和实现    石志学;王金峰;金传付;吉文杰;郭艳鹏;陈可;

逆变器无拍频控制策略研究    葛兴来;冯晓云;

逆变器电流滞环控制技术研究    叶楠;何中一;孟宪会;邢岩;

1kW潮流能发电装置逆变器SVPW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张少杰;段铁群;杨勇;张亮;

UPS逆变器反馈控制误差分析与改进方法    郭同生;黎辉;杨旭;王兆安;

一款新型逆变器控制芯片LX1692IDW简介    上海 苏成富

新一代UPS的发展趋势    周志敏

逆变器的能控性分析及m模态控制    李湘峰

Z源逆变器研究    房绪鹏

光伏发电系统中Z源逆变器的控制技术研究    陈艳

Z源逆变器研究    汤雨

太阳能交流模块逆变器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    谭光慧

网络控制逆变器及其并联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郑伟锋

基于Z拓扑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程如岐

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电压型组合式逆变器和电流源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    许飞

电压型逆变器分布式控制并联关键技术研究    亓迎川

大容量高频谐振逆变器关键技术的研究    李建文

小型风力发电单相正弦波逆变器的研究    王敬明

户用型三相四桥臂光伏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    冯莉

单级非隔离型双Zeta逆变器    张晓静

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研究    王泉策

三相逆变器多机并网系统谐振机理与抑制策略研究    马思曼

三相光伏逆变器的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    卢浩

大功率串并式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    陈月

3kW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    刘杰

高升压比电流连续型Quasi-Z源逆变器及其并网控制研究    刘海利

具有LVRT能力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    张泽斌

 
关键词: UPS模式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