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太阳能 > 正文

单板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关注热度:88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韩文祥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随着光伏电池成本的不断降低,家庭小型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正逐步走入千家万户,与其配套的微逆变器的需求量也不断上升。如何进一步优化电路拓扑、提高微逆变器的效率已成为研究热点。本文针对单块太阳能电池板研制了一款小型并网逆变器,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介绍了微逆变器的研究现状,确定了所研究微逆变器的两级式主体结构。(2)设计了逆变器的前级电路。通过对多种拓扑的对比分析,选择了一种适用于低电压、大电流场合的半桥电流馈入型LLC变换器作为逆变器前级拓扑;通过与其类似的传统LLC变换器的对比分析和比较,研究了该新型变换器的工作过程,推导了各部分模型;利用Saber仿真软件对其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并做了相应的补偿设计;分析比较了几种常用的最大功率点跟踪(Maximu-m Power Point Tracking,简称MPPT)算法,并选择了变步长的干扰观察法作为本文的MPPT算法。(3)设计了逆变器的后级电路。选择了采用正弦脉宽调制的全桥逆变电路作为后级,把直流逆变成正弦波交流电;设计了LCL滤波器,并运用电容电流内环、并网电流外环的双环控制方式,实现了抑制其谐振尖峰和跟踪并网电流的功能;为实现并网,研究了并网算法。(4)做了仿真及实验。利用Saber及Matlab进行了仿真;基于Microchip公司的ds PIC30F2020,搭建了硬件电路,编写了程序,并给出了相应的实验结果和分析。
【关键词】:光伏电池板 微逆变器 并网 电流馈入型LLC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TM464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6
  • 第一章 绪论6-12
  •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6-7
  • 1.2 单板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发展及研究现状7-10
  • 1.2.1 单板光伏并网逆变器的发展现状7-8
  • 1.2.2 单板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现状8-10
  •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10-12
  • 1.3.1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10
  • 1.3.2 课题的主要创新点10-12
  • 第二章 单板光伏并网逆变器前级研究12-32
  • 2.1 两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概述12
  • 2.2 前级拓扑的选择12-17
  • 2.2.1 反激变换器13
  • 2.2.2 LLC谐振变换器13-14
  • 2.2.3 半桥电流馈入型LLC谐振变换器14-17
  • 2.3 半桥电流馈入型LLC变换器的分析17-26
  • 2.3.1 建模分析17-22
  • 2.3.1.1 开关网络建模17-18
  • 2.3.1.2 输出网络建模18-19
  • 2.3.1.3 谐振网络建模19-22
  • 2.3.2 稳定性分析及补偿设计22-25
  • 2.3.3 仿真及实验25-26
  • 2.4 最大功率跟踪技术26-30
  • 2.4.1 常用的最大功率跟踪方法27-29
  • 2.4.2 变步长的干扰观察法29-30
  • 2.5 本章小结30-32
  • 第三章 单板光伏并网逆变器后级研究32-52
  • 3.1 全桥逆变器32-33
  • 3.2 全桥逆变器的SPWM控制33-37
  • 3.2.1SPWM控制算法33-36
  • 3.2.2 全桥逆变器的驱动36-37
  • 3.3 LCL滤波器37-41
  • 3.3.1 滤波器的选择37-40
  • 3.3.2 LCL滤波器的设计40-41
  • 3.4 控制算法41-45
  • 3.4.1 无源阻尼法41-43
  • 3.4.2 有源阻尼法43-44
  • 3.4.3 双环控制算法44-45
  • 3.5 锁相设计45-48
  • 3.5.1 过零检测45-46
  • 3.5.2 软件锁相环46-48
  • 3.6 仿真及实验48-51
  • 3.7 本章小结51-52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52-54
  • 4.1 论文的工作总结52
  • 4.2 未来工作展望52-54
  • 参考文献54-58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58-60
  • 致谢60-6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我国太阳能利用技术现状及其对策    孟浩;陈颖健;

论后《京都议定书》时期的清洁能源技术转让    张乃根;

太阳能热水系统与住宅建筑的整合设计    余霞;

家庭太阳能分布式并网发电系统    刘芃伶;郭薇;马燕峰;蔡琨;

中国太阳能资源利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张文建;何玉林;刘健;

舟山群岛太阳能资源开发管理区域分析    樊超;刘艳萍;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太阳能利用方向)人才培养探讨    刘学东;邵理堂;孟春站;宋祥磊;

太阳能利用技术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史林兴;王勇;邵理堂;卢佃清;

我国太阳能产业发展现状与发展路径研究    谷依露;

表面多孔化材料的光热吸收特性    崔霞;华小珍;欧阳德来;

美对华太阳能“双反”政策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孙鸿航;孟浩;苏竣;姚强;

含苯并吡喃及二氢噻唑π-桥基的有机染料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及电池稳定性影响因素的研究    陈承

吡啶、三倍司类非对称半菁染料及有机氧化还原电对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研究    程明

我国太阳能电池专利状况分析及对策    周芳;

太阳能产业专利发展趋势及专利战略应用    李振;余翔;

全球太阳能热水器产业与技术发展状况及启示    胡润青;李俊峰;

应急逆变器群的集中控制    储健,许镇琳

逆变器产生的干扰及抑制    李建辉,韩光宇,钟实

广州地铁2号线车辆辅助逆变器    郑沃奇;

浅谈逆变器的使用    张劲松;

Z源逆变器最新进展及应用研究    李红新;周林;郭珂;战祥真;雷建;

富士电机公司的逆变器与伺服技术的发展状况    高潮,徐宏凯,于泉

日立制作所开发逆变器控制的新动向    林航空,仲田清(日)

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逆变器的研究    邹云屏,成功,丁凯

带模糊调节的重复控制器在逆变器中的应用    李剑 ,康勇 ,陈坚

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在逆变器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胡兵,陶生桂,毛明平

组合式三相正弦逆变器控制软件设计    陈永利;霍艳军;

基于免疫算法的单相逆变器多目标最优控制策略研究    费雯丽;袁佳歆;陈立;

基于60°坐标系的五电平逆变器研究    李红利;方文俊;仇书文;

光伏并网逆变器伪孤岛现象的研究    郭建勇;方如举;李献伟;

新型中频正弦波逆变器控制方法实现的研究    李金刚;马鑫;钟彦儒;

500kW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系统设计和实现    石志学;王金峰;金传付;吉文杰;郭艳鹏;陈可;

逆变器无拍频控制策略研究    葛兴来;冯晓云;

逆变器电流滞环控制技术研究    叶楠;何中一;孟宪会;邢岩;

1kW潮流能发电装置逆变器SVPWM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张少杰;段铁群;杨勇;张亮;

UPS逆变器反馈控制误差分析与改进方法    郭同生;黎辉;杨旭;王兆安;

一款新型逆变器控制芯片LX1692IDW简介    上海 苏成富

新一代UPS的发展趋势    周志敏

逆变器的能控性分析及m模态控制    李湘峰

Z源逆变器研究    房绪鹏

光伏发电系统中Z源逆变器的控制技术研究    陈艳

Z源逆变器研究    汤雨

太阳能交流模块逆变器及其控制技术的研究    谭光慧

网络控制逆变器及其并联系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郑伟锋

基于Z拓扑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程如岐

基于滑模变结构控制的电压型组合式逆变器和电流源逆变器控制技术研究    许飞

电压型逆变器分布式控制并联关键技术研究    亓迎川

大容量高频谐振逆变器关键技术的研究    李建文

小型风力发电单相正弦波逆变器的研究    王敬明

户用型三相四桥臂光伏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    冯莉

单级非隔离型双Zeta逆变器    张晓静

光伏并网微逆变器研究    王泉策

三相逆变器多机并网系统谐振机理与抑制策略研究    马思曼

三相光伏逆变器的智能控制技术的研究    卢浩

大功率串并式磁共振无线电能传输系统研究    陈月

3kW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    刘杰

高升压比电流连续型Quasi-Z源逆变器及其并网控制研究    刘海利

具有LVRT能力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研究    张泽斌

 
关键词: 光伏电池板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