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太阳能 > 正文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的研究

关注热度:78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蒋震东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和全球环境的严重恶化,作为清洁可再生能源的太阳能,其开发和利用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目前,太阳能最好的利用方式就是光伏并网发电。常规的光伏发电在进行并网时,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容易对系统的可靠性、稳定性以及电能质量产生较大影响。因此,作为光伏并网控制核心部件的逆变器,其控制策略的优劣直接决定了光伏发电系统输出电能的质量和对系统的影响。 首先,文章对几种常见并网逆变器的拓扑结构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并比较了不同结构的优缺点。根据本文设计的实际情况,选用了控制容易优化的电压源电流控制型单相两级逆变结构,并对前级的Boost升压斩波电路和后级的单相全桥逆变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 其次,文章对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进行了详细地介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在对几种常用的MPPT控制策略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改进MPPT控制策略,并在Matlab软件上进行了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验证了改进的控制策略具有非常好的最大功率点跟踪能力。 最后,文章对并网逆变器的控制模式和控制目标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几种常用的并网电流控制策略进行详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一种比例因子自调整模糊控制作为电流外环控制,自适应滞环控制作为电流内环控制的电流双闭环控制策略,并在Matlab上进行了仿真。通过仿真结果的分析和比较,验证了采用这种控制策略的并网逆变器能向系统输送高质量的并网电流,并具有非常好的鲁棒性和动态性能。
【关键词】:太阳能 并网逆变器 最大功率点跟踪 并网电流控制
【学位授予单位】:长沙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M615;TM46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一章 绪论9-16
  • 1.1 光伏发电的背景与意义9-11
  • 1.1.1 能源和环境危机9-10
  • 1.1.2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特点10-11
  • 1.2 光伏发电的现状和趋势11-14
  • 1.2.1 国内光伏发电现状及前景11-12
  • 1.2.2 国外光伏发电现状及前景12-14
  • 1.3 并网逆变器的发展现状和趋势14
  • 1.4 本文所做工作14-16
  • 第二章 并网逆变器结构及原理的介绍16-26
  • 2.1 并网逆变器的分类16-21
  • 2.1.1 按主电路分类的拓扑结构16-17
  • 2.1.2 按功率变换级数分类的的拓扑结构17-18
  • 2.1.3 按变压器分类的拓扑结构18-20
  • 2.1.4 并网逆变系统的设计方案20-21
  • 2.2 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工作原理21-25
  • 2.2.1 Boost 电路工作原理21-23
  • 2.2.2 单相全桥逆变电路工作原理23-25
  • 2.3 本章小结25-26
  • 第三章 光伏并网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策略研究26-43
  • 3.1 引言26
  • 3.2 光伏电池相关介绍26-31
  • 3.2.1 光伏电池的工作原理26-27
  • 3.2.2 光伏电池数学模型和输出特性27-31
  • 3.3 基于 BOOST 电路的光伏电池最大功率跟踪原理31-32
  • 3.4 光伏电池的 MPPT 控制策略32-38
  • 3.4.1 固定电压法32-33
  • 3.4.2 扰动观察法33-34
  • 3.4.3 增量电导法34-36
  • 3.4.4 变步长双向扰动观察法36-38
  • 3.5 改进的 MPPT 控制策略38-40
  • 3.6 仿真分析40-42
  • 3.7 本章小结42-43
  • 第四章 光伏系统逆变器并网控制策略43-57
  • 4.1 并网逆变器的并网控制43-44
  • 4.1.1 输入输出模式的选择43
  • 4.1.2 输出控制目标43-44
  • 4.2 逆变器并网电流常用的控制策略44-47
  • 4.2.1 瞬时值滞环控制44-45
  • 4.2.2 瞬时值定时控制45-46
  • 4.2.3 PI 控制46
  • 4.2.4 三角波比较控制46-47
  • 4.2.5 比例谐振(PR)控制47
  • 4.3 光伏系统逆变器并网控制方案47-53
  • 4.3.1 逆变器并网控制方案47-48
  • 4.3.2 自适应滞环控制48-50
  • 4.3.3 比例因子自调整模糊控制50-53
  • 4.4 仿真分析53-56
  • 4.5 本章小结56-57
  • 第五章 总结57-59
  • 参考文献59-63
  • 致谢63-64
  •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64-65
  •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研究项目65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国内外光伏发电的新进展    昌金铭;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战略对策    沈辉;舒碧芬;闻立时;

风力发电的历史、现状和未来展望    李峥;

太阳能发电综合应用系统    赵争鸣;刘建政;孟硕;孙晓瑛;吴理博;王键;

太阳能光伏发电发展现状与趋势    蔡宣三;

以电导增量法实现MPPT的单级光伏并网逆变器    叶满园;官二勇;宋平岗;

我国光伏发电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张伟波;崔志强;

固定电压法结合扰动观察法在光伏发电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中应用    熊远生;俞立;徐建明;

基于变步长滞环比较法的MPPT算法研究    徐高晶;陈婷;徐韬;

水电资源的现状与未来    陈宗器;

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赵为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    张凌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及其控制策略的研究    李征

单掺杂及混合掺杂半导体费米能级随温度变化的数值计算    王德丰

清洁能源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陆文敏

光伏并网系统最大功率点跟踪能量损失研究    陈欢

FPGA应用技术及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前景    张志杰,叶海峰,汪翔

MATLAB/Simulink在《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研究中的应用    吴剑威;唐立新;

含有光伏电源的微网综述    王锡琳;

三相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建模与仿真    陶晓峰;谢君;

变电站光伏直流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林航;陈晓明;

30 kW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的应用与运行    沈晨;陈晓明;

利用PSPICE仿真分析PWM控制电路    赵涛,姜卫东

基于TMS320F2812的软件锁相技术    李旭;王鸣;

24V/5A太阳能控制器设计    包文俊;黄长杰;

烤烟房光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钟建伟;

琅琊山电站机组变频启动时转子位置计算的介绍    汪卫平;

基于PLC控制的PWM调节电容型SVC的研究    韩琳;李士杰;方科;张进;

一种基于dp/dv=0的最大功率跟踪控制策略    荣延泽;刘士荣;毛军科;李松峰;

非均匀辐射条件下光伏阵列建模及运行稳定性分析    张渊明;孙彦广;张云贵;

基于LonWorks的新型风机控制器    唐鹏辉;张云贵;王丽娜;

基于STC89C52单片机PWM调速控制系统的硬件设计    刘紫晶;

TMd-50系列高压变频器在梅钢1780热连轧的应用    王文娟;

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的研究    李星辰;王琳;

一种采用多重化整流技术的低谐波逆变弧焊电源    张光先;尹海;苗华伟;刘晨;

基于PSIM9.0的单相光伏逆变系统的仿真研究    孙冰;白树忠;郑世松;

接管焊接机器人关键技术研究    杜宏旺

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    王敏

光伏跟踪系统智能控制方法的研究    徐晓冰

考虑分布式发电的配电网综合负荷建模方法研究    钱军

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    朱震宇

基于并网逆变器电能质量与变换效率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杨波

基于磁开关和带状线的长脉冲、超低阻抗脉冲发生器及其相关技术研究    杨实

非并网风电直供系统方案设计及控制策略研究    刘慧芳

变转速泵控差动缸及低能耗注塑机技术研究    张红娟

永磁风力发电机分布式直流并网变流器的研究与实现    张洪阳

基于DSP的铜材连铸水平牵引变频调速控制系统研究    汪鹏飞

基于软开关PWM技术的光伏逆变器的研究与设计    曹建

用于矿灯充电的独立光伏系统研究    毛娟

太阳能光伏发电单相并网逆变器研究    李本元

小型风机并网逆变器研究    马记

改善永磁接触器动态分断过程的方法研究    张钢岭

太阳能LED照明系统控制器的设计    杜守增

电流型Z源逆变器主电路控制策略研究    翟清震

太阳能电池用α-SiC_x:H薄膜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张瑞丽

梯级水电站优化运行研究与应用    郑慧涛

CMOS锁相环PLL的设计研究    李桂华,孙仲林,吉利久

最大功率跟踪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杨海柱,金新民

怎样看待光伏产业的热与冷    姚伟;

中国光伏产业链发展现状和问题分析    王晓宁;

DSP与PC机串口的高速数据通信的实现    蔡琳洁,陶然,王卫江

当代中国水电设备制造技术现状及发展展望    戴庆忠;

光伏电源最大功率点跟踪控制方法研究    雷元超,陈春根,沈骏,黄跃杰,陈国呈

无功补偿技术在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孤岛检测中的应用    禹华军,潘俊民

西藏双湖25kW光伏电站交流配电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孙广生

光伏并网发电系统孤岛检测技术    郭小强;赵清林;邬伟扬;

一种新型的最大功率跟踪实现方法在太阳能充电器中的应用    岳新苗;吴捷;张先勇;

甘肃能源产业发展研究    张涛

光伏并网控制方法和系统的研究    汪进进

江苏沿海风电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刘海东

山东省太阳能转换产业发展的机制和对策研究    陈芳

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    王守仁;金新民;杨海柱;

基于电网电压前馈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的仿真与实现    林少华;许洪华;

光伏发电系统及其应用    刘志军;魏塔;

并网光伏电站关键部件的运行性能分析    刘莉敏,曹志峰,许洪华

带孤岛效应检测的单周控制三相并网逆变器    于小辉;梁志珊;

光伏并网系统研究    曹海红;

阳光电源并网光伏逆变器率先通过“金太阳”认证    何为;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非线性控制研究    张发明;王俊;吴刚;张保立;秦琳琳;

一种高频环节并网逆变器的实现方案    陈潼;赵荣祥;

基于无差拍控制的并网逆变器    刘伟;戴瑜兴;文劲松;

微网中并网逆变器的一种改进下垂控制策略研究    史玉立;

基于频率偏移法的光伏并网逆变器孤岛检测    陈曦;李亚楠;陈阿莲;杜春水;张承慧;

一种基于dsPIC30F4011的并网逆变器锁相控制方法    何占宁;夏东伟;刘玉朋;马秀秀;

基于间接电流控制的改进型双BUCK并网逆变器    侯世英;肖旭;彭文雄;张闯;

并网逆变器直流注入控制策略研究    郭小强;邬伟扬;关雅娟;

基于dsPIC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研究    叶刚;

自主研制的10kW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    于元;张志文;王文静;刘波;

LCL并网逆变器入网电流控制技术研究    徐志英;许爱国;谢少军;汤雨;

并网调节的不间断光伏电源    郑万雷;刘文良;

基于状态空间平均法的光伏并网逆变器控制建模(英文)    杨海柱;金新民;

京仪绿能光伏并网逆变器通过国际权威认证    黄倩

吕全亚:把复杂问题简单化    本报记者 孙人杰 实习生 钟天翼 黄星

上广电与AE联合抢滩中国太阳能并网逆变器市场    杨娜

光伏发电若要并网 直流先要变成交流    姜小莉 左裔

16家入围关键设备目录企业受益    本报记者 邢佰英

云南无线电公司与Power-One公司签署光伏并网逆变器项目合作协议    记者 陈文忠

曹仁贤:清洁高效能源的守护者    本报记者 朱艳燕

兆伏集团昂首光伏产业第一方阵    记者 姚秀峰

光伏逆变器在扬并网    记者 邹平 季煜

世博会为我国光伏产业提供范本    辛桦

基于Z拓扑的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程如岐

并网逆变器关键技术研究    姚志垒

基于并网逆变器电能质量与变换效率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杨波

无变压器结构光伏并网逆变器拓扑及控制研究    马琳

光伏发电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研究    肖华锋

多重电枢混合励磁风力发电系统的研究    杨勇

LCL型并网逆变器的解耦控制与优化设计    薛明雨

基于Z源网络的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的研究    刘鸿鹏

基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    李春玲

LCL滤波并网逆变器的数字单环控制技术研究    殷进军

单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    施韵

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曹建平

500W光伏并网逆变器的设计    朱铭炼

10kW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    刘志强

1kVA单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制    孙继健

两级式光伏并网逆变器及其功率解耦研究    王翀

低成本小功率光伏并网逆变器研究    丰瀚麟

基于模糊控制技术的三相光伏并网逆变器的研究    彭倬

微电网三相并网逆变器硬件研究与设计    周迪

基于间歇性双边无功率扰动的三相并网逆变器孤岛检测研究    张俊

 
关键词: 太阳能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