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太阳能 > 正文

基于吡咯并吡咯二酮(DPP)单元的有机光伏材料

关注热度:423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施敏敏 傅伟飞 傅磊 陈梅蓉 施杭奇 陈红征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小分子有机光伏材料因具有明确的分子结构、易于制备和提纯、性能具有较高的重复性以及易于实现工业化生产等优势而越来越受到关注[1]。理想的有机光伏材料需要同时具备宽而强的光吸收能力,合适的HOMO-LUMO能级、高载流子迁移率和较好的成膜性等特点。吡咯并吡咯二酮(DPP)是一种常见的强吸电子单元(A),它与给电子单元(D)偶联之后,易得到窄带隙的化合物和聚合物,同时它的平面共轭结构赋予了它良好的双极性载流子传输性能[2]。基于此,本论文从分子设计的角度出发,以DPP为吸电子单元构筑了两类D-A结构的小分子光伏材料,并分别以它们为电子给体和受体,制备了有机太阳电池,最高的能量转换效率(PCE)分别达5.37%和3.17%。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小分子光伏材料 有机太阳电池 吡咯并吡咯二酮 D-A结构
【分类号】:O626
【正文快照】:
基于吡咯并吡咯二酮(DPP)单元的有机光伏材料@施敏敏$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7 @傅伟飞$浙江大学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系,高分子合成与功能构造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硅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杭州3100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小分子给体型有机光伏材料    刘扬;杨乐;陈志坚;

基于吡咯并吡咯二酮(DPP)单元的有机光伏材料    施敏敏;傅伟飞;傅磊;陈梅蓉;施杭奇;陈红征;

 
关键词: 小分子光伏材料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