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清洁节能 > 正文

铁路客站建筑节能技术可持续发展研究

关注热度:107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徐杰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本论文以新千年以后我国铁路客站的新一轮建设为背景,结合当今全球建筑推崇的可持续设计理念,分析我国铁路客站建设的时代特征,提出研究我国铁路客站建筑节能技术可持续性的策略。结合铁道部总结提炼的铁路客站建设“五性”原则,总结国内外铁路发展的历史趋势,通过分析可持续建筑理论,探讨出现代铁路客站可持续建筑的特征。在分析典型案例的基础上发掘可以实现建筑节能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手段,结合铁路客站的特殊功能性,通过对适合铁路客站可持续建设和建筑节能技术进行了分类,总结,研究。对客站建筑的空间功能、外围护结构,屋面采光与隔热,设备节能,室内环境调控,建筑智能化,生态环保等方面所涉及的可持续建筑节能技术进行了论述,提出在节能低碳的时代背景下,建设可持续的“以人为本”的现代铁路客站,必须要依靠现代的建筑技术来实现。并预测了可持续客站未来发展趋势。从而为我国在新的历史形式下建设以人为本,生态可持续的铁路客站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技术参考。
【关键词】:铁路客站 可持续 节能技术 前景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TU248.1;TU201.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绪论9-12
  • §1-1 论文课题意义9-10
  • §1-2 可持续理念下铁路客站定义,界定10-12
  • 1-2-1 可持续建筑的定义10
  • 1-2-2 可持续理念下铁路客站的原则10
  • 1-2-3 研究范畴10
  • 1-2-4 本论文框架10-12
  • 第二章 铁路客站的发展概况12-19
  • §2-1 国外铁路客站发展历史及现状12-14
  • 2-1-1 两次工业革命时期的铁路客站建设概况12-13
  • 2-1-2 二战后西方重建时期铁路客站的建设概况13
  • 2-1-3 当代西方铁路的建设概况13-14
  • §2-2 我国铁路客站发展历史及现状14-17
  • 2-2-1 解放前我国铁路的出现和发展14-15
  • 2-2-2 建国初期我国铁路建设的新纪元15-16
  • 2-2-3 1979 年后我国迎来铁路建设的新时期16
  • 2-2-4 2000 年以后我国现代铁路建设的飞跃16-17
  • §2-3 我国传统铁路客运的现状和问题17-19
  • 2-3-1 我国铁路客运的形式分析17
  • 2-3-2 我国铁路客站在新时期存在的问题分析17-19
  • 第三章 现代铁路客站的特征和可持续性19-27
  • §3-1 可持续理念下铁路客站的内涵19-20
  • 3-1-1 可持续建筑产生的时代必然19
  • 3-1-2 铁路客站可持续理念19
  • 3-1-3 铁路客站建筑节能与环保特征19-20
  • §3-2 结合地域特征的节能策略20-21
  • §3-3 可持续理念下铁路客站的功能特征21-24
  • 3-3-1 铁路客站的功能分区21-22
  • 3-3-2 铁路客站城市综合体特征22-23
  • 3-3-3 可持续客站以人为本的空间特征23-24
  • §3-4 可持续理念下铁路客站的技术特征24-25
  • 3-4-1 铁路客站的技术要求24-25
  • 3-4-2 现代铁路客站大空间的环境营造25
  • §3-5 铁路客站的时代特征25-27
  • 第四章 可持续理念下铁路客站建筑节能技术分析27-41
  • §4-1 铁路客站结构技术体系27-28
  • 4-1-1 结构体系是营造铁路客站大型空间的必要技术27-28
  • 4-1-2 铁路客站结构技术28
  • §4-2 铁路客站外围护结构可持续建筑节能技术28-35
  • 4-2-1 TIW立面的应用28-29
  • 4-2-2 强化型保温隔热墙体29
  • 4-2-3 特隆比墙(Trombe Walls)29
  • 4-2-4 双层立面维护结构29-31
  • 4-2-5 光电幕墙31-33
  • 4-2-6 LED新媒体外墙33
  • 4-2-7 铁路客站的建筑外墙隔热33-34
  • 4-2-8 客站的双层屋面隔热34-35
  • §4-3 铁路客站的照明节能技术35-37
  • 4-3-1 人工照明的节能技术35-37
  • 4-3-2 人工照明技术中的i-bus数据系统37
  • §4-4 铁路客站通风控制技术37-38
  • §4-5 铁路客站基于环境的生态环保技术38-40
  • 4-5-1 太阳能的利用技术38-39
  • 4-5-2 铁路客站节水技术39-40
  • §4-7 铁路客站节能技术总结分析40-41
  • 第五章 铁路客站大跨度候车厅节能模拟41-54
  • §5-1 铁路客站光环境和热环境营造过程中节能分析41-43
  • 5-1-1 铁路客站建筑光环境的特征41
  • 5-1-2 铁路客站自然采光中的节能手法41-42
  • 5-1-3 铁路客站建筑热环境的特征42-43
  • §5-2 ECOTECT软件简介和模型设置43-54
  • 5-2-1 客站候车厅环境实地测量43-46
  • 5-2-2 客站候车厅天窗采光模拟46-49
  • 5-2-3 客站候车厅耗热分析49-53
  • 5-2-4 铁路客站能耗模拟结果分析53-54
  • 第六章 铁路客站可持续发展的未来54-55
  • §6-1 我国铁路客站的发展趋势54-55
  • §6-2 可持续理念下的客站设计和技术未来展望55
  • 总结55-57
  • 参考文献57-60
  • 实测数据整理附表60-62
  • 论文图片出处索引62-65
  • 致谢65-66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相关研究成果66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夏热冬暖地区中庭的天窗型式与耗能    彭小云;

住宅建筑构造柱热桥采暖能耗的分析    刘学来,李永安,李常河

青州火车站环境噪声现状调查与评价    赵长松,王新纯,尹洪华,徐本义

寻求节点交通价值与城市功能价值的平衡——探讨国内外高铁车站与机场等交通枢纽地区发展的理论与实践    郑德高;杜宝东;

中庭的物理环境与节能    彭小云

影响建筑中庭热舒适度的几个因素及改善措施    王崇杰;温超;赵学义;

采暖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热桥传热分析    郁文红,杨昭,谭晶莹

建筑热桥三维非稳态传热数值模拟分析    李魁山;张旭;

大空间建筑侧送分层气流组织数值模拟与探讨    李晓冬,高军,许世杰

论绿色建筑与地源热泵系统    庄迎春

地板采暖与天花板采暖的舒适性实验研究    丁良士;张亚庭;张柏;武立云;杨永军;谢军;李碧堤;张慧;林原;黄铁星;张涛;王强;蔡放;

采用新型保温隔热材料促进建筑节能可持续发展    肖军;李嘉华;

用生态完善形态的建筑创作新理念    石孟良;谢志平;

建筑节能软件在夏热冬冷地区节能设计中的应用    蔡媛媛;

既有住宅室外硬质铺地环境节能改造技术研究    董美宁;刘怡;

线侧下式铁路客运站房的整体性设计    刘菁华;

绿色建筑能源综合利用与智能控制技术研究    李德英,寿大云

夏热冬冷地区节能型居住建筑设计    鲍学芳;

夏热冬冷地区高层住宅节能优化设计——以合肥御龙湾高层住宅为例    王晓岷;吴庆;葛军;

建筑节能技术在我国建筑物中的应用探讨    方武,张虎

外墙外保温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下)    何夕平;

浅谈绿色建筑与生态住区    吴冰;张帆;

夏热冬冷地区农村住宅规划的节能策略研究    王翚;杨博超;

高速铁路与城市发展转型关系浅议——兼议高铁时代上海城市发展转型的思考与应对    骆悰;彭晖;

国内外城市综合交通枢纽案例研究    叶冬青;

市郊高铁枢纽新城综合交通发展战略思考——以上海市松江新城为例    马士江;许俭俭;

浅谈高速铁路站选址与城市空间结构    田园;胡伶倩;

太阳强烈辐射对大跨度球面网壳静力性能的影响    徐灏;肖建春;刘佳坤;马克俭;

生态室内设计的发展趋势研究    马丹;

浅谈公共图书馆建设的节能问题    白海龙;

铁路客站建设与城市发展关系的思考    胡新明;

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    夏桂平

工业炉窑壁面散热及热污染控制的研究    钱惠国

低能耗建筑主动动态复合围护结构研究    张辉

集成GUD系统的低能耗建筑设计研究    石峰

铁路快速客运网络旅客列车开行方案优化研究    左大杰

多孔建筑材料热湿物理性能研究及应用    钟辉智

建筑蓄热与自然通风耦合作用下室内温度计算及影响因素分析    周军莉

基于EETP指标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及经济性研究    于靖华

保温砌模钢筋混凝土网格框架节能结构体系性能研究    赵晓艳

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管理研究    张琦

论制约生态建筑发展的“症结”    颜政纲

夏热冬冷地区屋顶绿化应用研究    闻治江

华北地区绿色住宅建筑储能及其经济性分析研究    王臻

建筑节能技术在某示范楼中的应用研究    高洋

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评价研究    龙敏

不同布索与支撑形式的柱面网壳在无站台柱雨棚中的应用    杜钢

夏热冬冷地区绿色中庭设计策略与空间形态研究    王卓佳

厦门传统民居适应气候的建筑经验及启示    张茜

生态视野下的办公建筑“绿色中庭”设计研究    姜树新

冶金工业厂区绿色建筑技术应用策略研究    张永祥

对城市雨水地下回灌的分析    车武,李俊奇,曹秀芹,刘红,孟光辉

周期性气候条件下沥青路面温度场计算方法研究    刘荣辉,钱国平,郑健龙

中庭的热环境与节能探讨    彭小云,柳孝图

中庭建筑设计及其热舒适度控制    林川,田先锋,房志勇

窗传热损失的计算方法    赵立华,董重成,郭骏,秦裕琨

高大空间横向隔断气流的计算机仿真    龚光彩,汤广发,吕文瑚,陈在康

效率高、环保效能好的供热制冷装置——地源热泵的开发与利用    高青,于鸣

从第十届国际雨水利用大会看城市雨水利用的现状与趋势    车武,李俊奇

中庭热环境控制方式与能源利用的探讨    卫 丹,龙惟定,范存养

遵循气候的建筑设计    聂游昆

注意城市文脉的延续 突出时代建筑的创新——哈尔滨铁路客站扩建工程设计    徐勤

卷首语    郑健;

国外铁路客站大观    昌晶;史俊玲;

当代铁路客站的光环境设计研究    文强;俞波;

资料库    

几项铁路客站地区规划设计的体会    程颖;

大型铁路客站电力安全供电技术    秦岭;

联邦德国慕尼黑铁路客站    胡思继

火车站公共空间室内环境设计研究——杭州铁路新客站实践回顾    钟承霞

基于城市空间的整体思考——国外铁路客站地区更新设计浅析    朱琳;欧阳文;

铁路客站建设与城市发展关系的思考    胡新明;

前言    

杭州铁路客站及综合楼工程预应力施工    于滨;冯大斌;聂永明;

大型铁路客站的供配电系统设计    刘敬军;

铁路客运站建设与改造的思考    郑铎;

生态廊道中的铁路新客站地区规划    程颖;

武昌站地源热泵系统室外土壤源换热器设计    林昶隆;

新武汉火车站候车厅分层空调气流组织CFD模拟研究    方进;徐玉党;雷飞;郭辉;

铁路客站光伏发电的模式选择与计算    冯星明;汪隽;

新武汉火车站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郭辉;方进;徐玉党;雷飞;

我国将在3年内建成804座现代化铁路客站    齐中熙 刘新红

谱写中国铁路客站设计的华丽乐章    方东

为铁路客站注入绿色元素    本报记者刘新红

现代化新站助百姓便捷出行    记者 习少颖 通讯员 吴志华 刘新红

一批现代化铁路客站正逐步走进国人生活    记者 张春莉

努力建造一批百年不朽的铁路客站    郑健

现代化铁路客站带给国人新体验    刘静

铁路客站装修首次设限 确保4万亿元投资效果    本报记者 赵志国

昆明铁路客站昨落成    李犁 杨峥

提高规划与建设水平建设世界一流铁路客站    李晓华

高速铁路大型客站建筑风荷载及流固耦合作用研究    余志祥

上海高层住宅建筑节能控制方法与技术策略研究    夏博

建筑能源系统物联网架构与实现技术研究    陈永攀

建筑能耗定额的理论与实证研究    周智勇

基于市场机制的建筑节能对策研究    韩丽红

自然通风条件下高层居住建筑周围空气污染物扩散研究    王建辉

基于价值工程理论的体育馆天然光环境设计研究    刘滢

基于价值工程理论的体育馆天然光环境设计研究    刘滢

高速铁路站场设计及参数优化研究    赵平

建筑物能效优化研究    杜晓通

铁路客站建筑节能技术可持续发展研究    徐杰

南方地区中小型铁路客站地域性设计研究    陈希雯

客运专线背景下小型铁路客站设计研究    张庆锋

大型铁路客站规划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徐慧浩

铁路客站广场的城市化和换乘衔接设计研究    刘明

高速铁路客站建筑设计研究    高旋

我国当代铁路客站建筑设计形式美的研究    刘智

铁路客站地下集散空间设计研究    梁伟恒

铁路客站景观设计的地域性表达研究    胡乔

基于结构形态的铁路客站造型研究    高莉娟

 
关键词: 铁路客站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