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清洁节能 > 正文

新型纤维挂膜填料污水处理研究

关注热度:85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周东凯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随着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实施,全国范围内,节水减排和水生态环境修复任务更加艰巨,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势在必行。研究开发新型污水处理材料、工艺、技术以及强化现有工艺的处理能力形势迫切。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在治理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的实际应用中获得了普遍认可,对挂膜填料的改进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聚丙烯腈基的活性碳纤维(PAN-ACF)和活性碳纤维毡(PAN-ACFF)具有比表面积高、生物亲和性好、化学性质稳定等优异性能,作为生物膜法挂膜填料的相关研究倍受期待。 1.以PAN-ACF填料为生物膜载体,对模拟生活污水和化工废水进行了小试实验。PAN-ACF用量为40g,比表面积为1200m2·g-1。(1)在模拟生活污水小试实验中,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和回流比(R)对COD、 NH4+-N、TN去除率的影响。首先测试了HRT为16、12、8、4、2h时的污染物去除率,当HRT为8h时的去除率最高;设定HRT为8h,调节R为1:2、1:1、2:1、4:1,COD、NH4+-N、TN去除率在R为1:1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4.8%、98.0%、62.2%,填料贡献力为1.99(gCOD·d-1)·g-1、0.20(gNH4+-N·d-1)·g-1、0.12(gTN·d-1)·g-1。测试了HRT为8h、R为1:1时4种浓度下填料生物膜抗有机负荷冲击能力,当进水COD浓度为1478.3~1652.4mg·L-1时,填料贡献力最大,为6.43(g·d-1)·g-1。(2)在化工废水小试实验中,进水COD为1900±50mg·L-1, BOD/COD为0.3,考察了DO和HRT对COD去除率的影响,HRT分别为20、15、10、5h,DO分别为3.0、4.0、5.0、6.0mg·L-1。结果表明,当13hHRT19h、5.0mg·L-1DO6.0mg·L-1时,COD去除率高于75%;当进水COD为1851.3~1947.3mg·L-1, HRT为15h、DO为6.0mg·L-1时,COD去除率最高,平均为75.3%,单位质量填料贡献力为6.1(gCOD·d-1)·g-1。 小试实验还发现, PAN-ACF负载生物膜的生物相非常丰富;PAN-ACF表面含有大量的亲水、亲脂活性官能团,有利于提高生物亲和性;填料负载生物量大,挂膜后质量增加了6倍多;填料干燥后仍可重复使用,使用寿命长。 2.以PAN-ACFF和超细丙纶、涤纶纤维为原材料,制作了外夹层包裹内芯的复合填料(CFF)。以CFF为生物膜载体,对生活污水进行了中试实验。(1)制作了“环状毛圈+超细纤维网布+PAN-ACFF内芯”的纤维丝复合填料,比表面积为1450+100m2.g-1,填料束干重为70g.m-1。(2)将活性污泥法与生物膜法进行了整合,制作了“初沉池+预缺氧池+厌氧池+缺氧池1+缺氧池2+好氧池+二沉池”的改进型UCT反应器(MUCT),总有效体积0.54m3,体积比V预缺氧池:V厌氧池:V缺氧池:V好氧池=1:1:2:5。设置了“好氧池到第二缺氧池”(R1)、“二沉池到第一缺氧池”(R2)、“第一缺氧池到预缺氧池”(R3)三套回流系统。缺氧池、厌氧池MLSS为2.5土0.5g·L-1,好氧池MLSS为1.5+0.5g.L-1。反应池放置了CFF填料,总质量为3.36kg,填料束投放数量为T预气氧池:T厌氧池:T缺氧池:T好氧池为2:2:4:16。(3)考察了进出水污染物浓度。设定了三种工况:HRT为12、8、6h,分段进水比为1:9、2:8、3:7,R1为200%、300%、400%,R2=R3为20%、40%、60%,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二沉池的污泥停留时间(SRT)分别为6、10、10、7d。在工况3时,COD、NH4+-N和TP去除效果最好,进水日负荷分别为1384.8±80.4、113.3±8.9、25.1±2.5g.d-1,去除率分别为93.2±0.8%、87.4±2.1%和90.2+3.7%。出水的COD浓度达到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NH4+-N接近一级B标准,TP达到了二级标准。填料贡献力为384.2±23.5(gCOD·d-1)·kg-1、29.5±2.6(gNH4+-N·d-1)·kg-1和6.8±0.9(gTP·d-1)·kg-1。(4)考察了MUCT生物膜反应器中含氮化合物浓度变化规律。三种工况下,NO3--N和NO2--N进水浓度低,出水浓度高,在工况1时累积率最高,在工况3时累积率最低。三种工况中NH4+-N的净去除百分比分别为31.4%、52.7%、78.0%。 中试实验认为,MUCT生物膜反应器对污染物有较好的去除能力,在常温下实现了N02--N的高累积率;CFF不需定期反冲洗,在清水中漂洗、浸泡后可重复使用。 3.以CFF为生态基对生活社区纳污人工湖进行了水生态功能修复工程实验。初步形成了“纤维丝复合填料+人工曝气+EM菌剂”的生态基技术,人工湖的水质在较短时间内由GB3838-2002劣五类提升为五类。 总之,论文尝试性的制作了活性碳纤维填料和纤维丝复合填料,并以其作为微生物挂膜载体分别进行了应用研究,达到了预期效果;制作的MUCT生物膜反应器具有稳定的污染物去除能力,机理分析和工艺参数改进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关键词】:挂膜载体 活性炭纤维 生物膜法 污水处理 纤维丝复合填料 有机纤维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化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X703
【目录】:
  • 摘要6-10
  • ABSTRACT10-21
  • 符号和缩略词说明21-22
  • 第一章 绪论22-50
  • 1.1 水资源及污水生物治理技术22-27
  • 1.1.1 水资源22
  • 1.1.2 我国水资源现状22-24
  • 1.1.3 我国水环境污染治理现状24-26
  • 1.1.4 污水生物处理技术26-27
  • 1.2 水体氮磷污染及生物脱氮除磷技术27-31
  • 1.2.1 水体氮磷污染27-29
  • 1.2.2 生物法水体氮磷去除原理29-31
  • 1.3 微生物脱氮除磷典型工艺及理论31-38
  • 1.3.1 微生物脱氮除磷典型工艺31-36
  • 1.3.2 微生物脱氮新理论36-38
  • 1.4 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工艺38-40
  • 1.4.1 生物膜法特点38-39
  • 1.4.2 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优缺点39
  • 1.4.3 生物膜移动床和固定床反应器39-40
  • 1.5 生物膜法挂膜填料40-44
  • 1.5.1 挂膜填料的特征40-41
  • 1.5.2 挂膜填料的功能分类41
  • 1.5.3 纤维丝挂膜填料41-42
  • 1.5.4 碳纤维材料挂膜填料42-44
  • 1.6 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44-46
  • 1.6.1 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存在的问题44-45
  • 1.6.2 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45-46
  • 1.7 论文研究的目的内容意义与创新点46-49
  • 1.7.1 论文研究的目的46
  • 1.7.2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46-47
  • 1.7.3 论文研究的意义47-48
  • 1.7.4 论文的创新点48-49
  • 1.8 技术路线49-50
  • 第二章 活性碳纤维挂膜填料污水处理小试实验50-74
  • 2.1 小试实验污水处理挂膜填料50-52
  • 2.1.1 活性碳纤维材料制备50-51
  • 2.1.2 活性碳纤维填料制作51-52
  • 2.2 小试污水处理装置52-53
  • 2.3 PAN-ACF处理模拟生活污水小试实验53-62
  • 2.3.1 模拟生活污水特征53
  • 2.3.2 测试指标及分析方法53-54
  • 2.3.3 挂膜启动54-55
  • 2.3.4 模拟生活污水处理实验结果与讨论55-62
  • 2.4 PAN-ACF处理化工废水小试实验62-70
  • 2.4.1 化工废水特征62-63
  • 2.4.2 反应条件控制63
  • 2.4.3 测试指标及分析方法63
  • 2.4.4 化工废水处理实验结果与讨论63-70
  • 2.5 PAN-ACF填料性能总结70-72
  • 2.5.1 PAN-ACF填料的优点70-71
  • 2.5.2 PAN-ACF填料的缺点71-72
  • 2.6 小结72-74
  • 第三章 纤维丝复合填料生活污水处理中试实验74-96
  • 3.1 纤维丝复合填料的设计与制作74-78
  • 3.1.1 纤维丝复合填料外火层74-76
  • 3.1.2 纤维丝复合填料内芯76-77
  • 3.1.3 纤维丝复合填料制作77-78
  • 3.2 MUCT生物膜反应器制作及工艺参数78-82
  • 3.2.1 MUCT生物膜反应器设计制作78-81
  • 3.2.2 MUCT生物膜反应器工艺参数设计81-82
  • 3.3 中试实验污水特征82
  • 3.4 测试指标及分析方法82
  • 3.5 中试实验结果及讨论82-95
  • 3.5.1 纤维丝复合填料负载生物膜观察82-84
  • 3.5.2 MUCT生物膜反应器中COD,NH_4~+-N和TP去除情况84-86
  • 3.5.3 MUCT生物膜反应器中NO_3~--N和NO_2~--N浓度累积情况86-89
  • 3.5.4 NH_4~+-N,NO_3~--N,NO_2~--N转化规律分析89-90
  • 3.5.5 进水COD/NH_4~+-N和COD-P与污染物去除率关系分析90-91
  • 3.5.6 MUCT工艺分析91-92
  • 3.5.7 COD,NH_4~+-N,TN,NO_x~--N和TP去除率分布范围统计92-94
  • 3.5.8 纤维丝复合填料的再利用性分析94-95
  • 3.6 小结95-96
  • 第四章 纤维丝复合填料社区人工湖水处理工程实验96-104
  • 4.1 生态技术96-97
  • 4.2 工程实验背景97
  • 4.3 工程水体特征97-98
  • 4.4 工程目标和实施思路98-99
  • 4.5 工程实验填料99
  • 4.6 工程实施过程99-100
  • 4.6.1 设施安装99
  • 4.6.2 改进措施99-100
  • 4.7 工程实验结果与讨论100-103
  • 4.7.1 水质达标通过验收100-102
  • 4.7.2 填料贡献力估算102-103
  • 4.8 小结103-104
  •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104-106
  • 5.1 结论104
  • 5.2 展望104-106
  • 参考文献106-119
  • 致谢119-120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120-121
  • 作者和导师简介121-123
  • 附件123-12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我国水体富营养化的产生根源与治理对策    周静波;张宗应;

以稻草为碳源和生物膜载体去除水中的硝酸盐    邵留;徐祖信;金伟;尹海龙;朱柏荣;

生物活性炭纤维处理微污染原水的研究    尹艳娥;胡中华;刘亚菲;唐文伟;

氨氧化微生物生态学与氮循环研究进展    贺纪正;张丽梅;

反硝化细菌在污水处理作用中的研究    任延丽,靖元孝

北京市城市中心区景观水体水质状况调查及改善策略    吴秋丽;全昌明;许晓波;

唐山陡河水库水质分析评价及防治对策    郑辉;王跃文;林振景;曾昭爽;孟繁星;梁铁军;候彬;

红枫湖沉积物中氮循环相关微生物研究    林陶;沈威;胡继伟;黄先飞;金梅;

以玉米芯为碳源和生物膜载体的反硝化反应器启动性能研究    李国朝;张新华;陈捷;杨涛;

布吉河枯水期总细菌和反硝化功能基因定量研究    孙海美;孙卫玲;邵军;

甲烷氧化与氨氧化微生物及其耦合功能    赵吉;李靖宇;周玉;白玉涛;于景丽;

反硝化细菌研究进展    方晶晶;马传明;刘存富;

几种基质对磷的吸附效果对比研究    王晓明;张华;宫宇周;

时间和温度对水产养殖固体废弃物水解发酵产酸的影响    杜军;谭洪新;罗国芝;黄丰骏;

以甘油为碳源去除地下水中硝酸盐的试验研究    胡明明;汪家权;阴娟;张立敏;

沼液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文献综述    韩敏;刘克锋;高程达;

厌氧微生物法同步脱除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工艺研究    韩雅琼

膜生物反应器强化除磷脱氮性能研究    肖景霓

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单级自养脱氮研究    宫正

SUFR反应器流型分析及导流参数对其脱氮除磷效果的影响研究    季铁军

UASB-MBR工艺短程硝化—同时甲烷化反硝化研究    安莹玉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与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的耦合作用研究    胡绍伟

生物法脱除工业废气中SO_2和NO的研究    徐姣

移动床膜生物反应器脱氮除磷性能的研究    杨帅

基于SWAT模型的平原区农业非点源污染模拟研究    张秋玲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的特性研究及工艺改良    邱珊

城市河道水源中氮素脱除技术研究    郑丽银

利用固态有机碳源和包埋菌处理地下水中硝酸盐的试验研究    张淑亚

酸性土壤颗粒表面电场对氨氧化细菌和古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马永玉

活性炭纤维帘生物膜反应器处理景观水工艺特性研究    李雅俐

曝气复氧条件下黑臭河道底泥内源氮的迁移转化行为研究    陈玉霞

土壤多环芳烃(PAHs)污染对氨氧化菌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研究    刘杰

草原湿地土壤总DNA提取方法及其在氨氧化微生物研究中的应用    李靖宇

地下水铵—氮同位素测试新技术及应用研究    宁卓

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土壤中氨氧化微生物对氨和pH的响应    李肖肖

异养硝化细菌的分离纯化和脱氮性能研究    苗雷

巢湖水体重金属污染评价    童军华;黄祥明;陈勇;

水体生态修复中蚊净香草快繁技术研究    周小锋;

富营养化水体的评价方法研究    常会庆;车青梅;

城市景观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    王琳;李季;康文力;张琴;李银金;屈冉;

二氧化氯与液氯去除水体污染物的比较    邰玲;李华静;张稳婵;王红霞;

海南省地表水体污染分布特征及生态省建设研究    余中元;陈婷;

富营养化水体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于世龙;韩玉林;付佳佳;黄苏珍;

废菌体对水体中重金属的吸附特性研究    聂锦霞;陈云嫩;

饮用水反硝化脱氮方法研究    罗启芳,谭佑铭,王琳,曾欣

以稻壳为载体培养反硝化菌及硝酸盐氮的去除    徐锁洪,施巍

造气含氰废水的生物治理    周霭庠

曝气生物滤池启动期间污染物去除规律的研究    毕超;武道吉;

生物膜法A/O/O工艺城市污水脱氮处理的挂膜启动    李亚新,张宏伟,连瑛秀,张培骏

BAF低温挂膜的影响因素分析    王立文;许敏;徐志清;朱新民;顾小红;倪明;李大强;

钨尾砂生物陶粒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冯秀娟;余育新;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尤子敬;

生物沸石滤池处理富营养化水体的挂膜实验    胡细全;李兆华;

A~2/O~2生物滤池工艺处理焦化废水挂膜方式研究    李红丽;贾沛新;胡晓铭;

高速给水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微污染原水的启动    钟高辉;陈艺韵;陆少鸣;

内循环生物流化床反应器载体挂膜特性的研究    周平,何嘉汉,钱易

悬浮填料中试挂膜试验研究及机理分析    路远;孙力平;衣雪松;吕建波;李志伟;

废水处理用营养缓释型生物填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肖立军;黄尚东;孔丝纺;程江;罗晓虹;戴松林;

生物活性炭滤池初期运行效果评价    尢志磊;陈玲湖;

两种活性污泥工艺在污泥减量中的应用研究    高春娣;袁金萍;王丽;武联菊;

进水pH对焦化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董晓丹;侯红娟;郑炜;邵立宪;

不同污水处理工艺中污泥产率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    王丽;高春娣;焦二龙;郝坤;

序批式生物膜工艺(SBBR)研究进展    张婷;

亚硝酸型生物脱氮工艺特性的研究    刘俊新;李伟光;王秀蘅;

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工艺设计    林荣忱;

中小城镇高效低耗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    刘智晓;杨蛟云;连宝良;刘龙志;

冬季温室调控小投入大收益    本报记者 韩益

长春治水:追求“可持续、环保、生态”    记者 杨宝迪

彭永臻:一级A标准升级改造应因地制宜    孙亮

RWO改进船舶废水处理系统    德水

科技引领潮流 实力锻造精品    本报记者 熊余平 通讯员 吉昌

创新撑起环保产业“蓝天”    本报记者 李延生 通讯员 常炜 成吉昌

渔业装备生态技术成为交流热点    本报记者 王威克

黄瓜深冬管理要点    邯郸市广平县农牧局 王海星

湿地垂直流技术 让水景美得更持久    上海市静安区绿化管理局副局长 王燕锋 上海市秋溪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经理 陈燕芬

峡口镇环境整治惠及村民    本报记者 李更虎 通讯员 崔万杰

新型纤维挂膜填料污水处理研究    周东凯

光合细菌生物膜制氢反应器传输与产氢特性    张川

复合循环养殖系统氮磷的去除研究    何洁

多段进水A/O生物膜脱氮工艺运行性能研究    胡博

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胞外聚合物性质及其对污泥性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刘翔

分散式生活污水多级生物膜处理工艺及菌群特性研究    刘智晓

生物滴滤塔净化H_2S气体的菌种筛选、填料改性及反应动力学分析    葛洁

生物菌剂的构建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生物强化效能    郭静波

短程硝化反硝化联合脱氮工艺运行策略与硝化生物膜特性研究    梁志伟

新型撞击流生物反应器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李国朝

几种填料生物膜特性与挂膜参数优化研究    陈亚男

悬浮填料构型对微生物挂膜的影响及其有机物降解动力学研究    张忠华

水稻秸秆—粉煤灰纤维陶粒在生物接触氧化池中的挂膜研究    向贤

生物膜工艺处理生活废水研究及其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易绿云

受污染饮用水源水固定化生物膜工艺强化脱氮除磷研究    徐京

基于渗流理论的生物膜传质模拟及实验研究    焦妍

海水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生物滤料的微生物挂膜与水处理效果研究    王威

曝气生物滤池生物膜数学模型研究    许君

生物膜+A~2/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许倩

生物接触氧化工艺的启动及处理效能研究    刘春晓

 
关键词: 挂膜载体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