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清洁节能 > 正文

轮虫对污水处理中生物膜蓄积老化的优化作用

关注热度:240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李行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生物膜工艺作为重要的生物法污水处理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具有操作简便、抗冲击负荷和剩余污泥较少等优点。根据生物膜的生长过程,生物膜经过潜伏期、增长期和稳定期之后,必将进入老化脱落期,但是,生物膜自身无法完成老化脱落,这就会造成生物膜蓄积老化,影响生物膜的活性和污水处理效果。目前,对老化生物膜的去除方法主要是物理化学法,但是存在高耗能、污染水体和需要较长恢复期等缺点。 林德曼定律指出能量在营养级间流动过程中,由于呼吸作用和分解作用的原因,仅有10%的能量能被后一营养级获得,90%的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填料上面的生物膜就是一个生态系统,由藻类、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及其所处的周围环境构成。引入微型动物可以延长生物膜上食物链的长度和增强对低营养级生物的捕食强度,根据林德曼定律,可以有效增加能量在食物链传递过程中的散失量。能量随着食物链延长而损失量增加,生物量合成也就相应减少,也就能达到去除过量生物膜的目的, 轮虫广泛存在于各种水体并能捕食细菌,可作为生物法应用的理想微型动物。利用生物法的原理,采用城市河道污水为实验用水进行挂膜,通过投加轮虫于生物膜成熟的水箱中,探讨轮虫对控制生物膜蓄积老化的作用。本研究在第一阶段,以A组为空白对照组,研究B组和C组的挂膜效果;第二阶段,以B组为对照组,研究在投加轮虫后C组生物膜性质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 (1)经过一个月左右的生物膜培养,弹性填料表面逐渐富集形成了一层生物膜,通过生物相观察,主要包括藻类、原生动物、单趾轮虫、旋轮虫、线虫、 .预体虫,标志挂膜成功。 (2)挂膜实验期间,A组氨氮去除率的变动范围为1.12%-9.12%,平均为4.26%;B组氨氮去除率的变动范围为11.03%-91.16%,平均为52.78%;C组氨氮去除率的变动范围为11.89%-91.67%,平均为54.94%。经配对t检验分析,B组和A组的氨氮去除率差异极显著(P0.01),C组和A组的氨氮去除率差异极显著(P0.01),B组和C组的氨氮去除率无显著差异(P0.05)。 (3)挂膜实验期间,A组总磷去除率的变动范围为5.98%-15.18%,平均为12.62%;B组总磷去除率的变动范围为9.98%-26.07%,平均为18.07%;C组总磷去除率的变动范围为9.71%-26.78%,平均为19.69%。经配对t检验分析,B组和A组的总磷去除率差异极显著(P0.01),C组和A组的总磷去除率差异极显著(P0.01),B组和C组的总磷去除率无显著差异(P0.05)。 (4)挂膜实验期间,A组CODcr去除率的变动范围为4.79%-21.97%,平均为11.61%;B组CODcr去除率的变动范围为10.08%-38.43%,平均为20.71%;C组CODcr去除率的变动范围为7.18%-37.91%,平均为20.14%。经配对t检验分析,B组和A组的CODcr去除率差异极显著(P0.01),C组和A组的CODcr去除率差异极显著(P0.01),B组和C组的CODcr去除率无显著差异(P0.05)。 (5)经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B组和C组的生物膜干重在Ⅰ期(未投加轮虫)差异不显著(P0.05),Ⅱ期(投加轮虫)差异不显著(P0.05),生物膜的干重变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B组和C组的生物膜活性在Ⅰ期差异不显著(P0.05),Ⅱ期差异极显著(P0.01),生物膜活性变化率差异极显著(P0.01);B组和C组的总菌数在Ⅰ期差异不显著(P0.05),Ⅱ期差异极显著(P0.01),总菌数变化率差异显著(P0.05)。 (6)轮虫投加后7d,经配对t检验分析表明,B组和C组的氨氮去除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总磷去除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CODcr-去除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 轮虫的投加可以有效控制细菌的数量和增强生物膜活性,同时,轮虫养殖成本较低,且对环境没有污染,这为解决生物膜蓄积老化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污水 生物膜 蓄积老化 轮虫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174;X70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ABSTRACT5-10
  • 第一章 前言10-24
  • 1 污水处理方法11-18
  • 1.1 活性污泥法11-12
  • 1.2 生物膜法12-18
  • 2 生物膜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18-22
  • 2.1 生物膜法存在的问题18-19
  • 2.2 解决途径19-22
  • 3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及研究内容22-23
  • 4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23-24
  • 第二章 研究方法24-31
  • 1 实验装置24
  • 2 实验材料24
  • 3 实验方法24-25
  • 4 分析项目及方法25-31
  • 4.1 细菌总数测定25-28
  • 4.2 生物膜活性测定28
  • 4.3 生物膜重量测定28-29
  • 4.4 水温、pH、溶解氧测定29
  • 4.5 生物相观察29
  • 4.6 氨氮、总磷和COD_(cr)测定29-30
  • 4.7 数据分析方法30-31
  • 第三章 生物膜培养实验研究31-36
  • 1 生物膜及其生物相的分析31-32
  • 2 污染物去除效果32-34
  • 2.1 氨氮去除效果32
  • 2.2 总磷去除效果32-33
  • 2.3 COD_(cr)去除效果33-34
  • 3 小结34-36
  • 第四章 轮虫投加实验研究36-39
  • 1 生物膜性质的变化36-37
  • 2 氨氮、总磷和COD_(cr)去除率的变化37
  • 3 小结37-39
  • 第五章 结论39-42
  • 1 主要结果39-40
  • 2 主要结论40
  • 3 存在的问题40-41
  • 4 本课题的创新点41-42
  • 参考文献42-51
  • 致谢51-52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52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河蟹幼体饵料轮虫的营养强化    刘晓玲;周忠良;王敏强;

模拟河道生物反应器原位修复受污染水源水研究    黄可谈;朱亮;李国平;蒋招林;徐向阳;

生物强化技术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现状及发展展望    郭静波;崔凤国;杨世东;吕淑清;王伟卓;乔楠;李俊文;

曝气和阿科蔓填料对月湖围隔中的水质改善作用    马剑敏;贺锋;成水平;梁威;周巧红;徐栋;赵强;吴振斌;

人工介质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营养物质去除特性研究    纪荣平;吕锡武;李先宁;

丹江口水库浮游轮虫群落季节变动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孔令惠;蔡庆华;徐耀阳;王岚;张敏;

新疆布伦托海轮虫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杨丽丽;周小玉;刘其根;胡忠军;王钰博;江敏;刘军;李周永;郝志才;沈建忠;

淮北采煤塌陷区小型湖泊轮虫群落结构的季节变化    邓道贵;金显文;葛茜;丁建华;陈丽娜;邵元启;

利用原生动物削减剩余活性污泥产量    翟小蔚,潘涛,W.Ghyoot,W.Verstraete

利用红斑顠体虫减少剩余污泥产量的研究    梁鹏,黄霞,钱易

SBR工艺处理焦化废水的可行性研究    钟梅英,张文艺

偕肟胺螯合纤维循环复用处理镀铜废液的研究    蔡家胜,陶庭先

小型医院废水处理方案探讨    徐国胜;

利用微生物促进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现状及动态    张华;

污泥减量技术的研究现状和进展    倪政胜;

生物膜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王世农;

啤酒废水中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研究    周健;方春玉;张会展;

改性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处理高氨氮废水的研究    李彦锋;赵光辉;马鹏程;周林成;叶正芳;

人工附着基对养殖水体磷浓度的影响    任向科;谢贻发;张修锋;钟萍;刘正文;

潜水搅拌器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的应用    严建华;黄道见;滕国荣;

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污泥解偶联减量技术    陈国炜;俞汉青;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    许莹;吴畏;

污泥干燥处理技术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汪茜;柳海波;杨煊;戢伟;王晓星;

城市河道底泥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刘军;程晓宏;邹国明;佘年;王琦;

废气治理措施在生活垃圾焚烧厂中的应用    张泽生;杜志丽;

浅析我国水体污染现状、来源及治理措施    王皓;

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含酚废水    徐成斌;黄斐;

利用摇动载体—生物膜法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    杨乃鹏;梁鹏;

浅议城市中水回用技术    孔祥吉;张毅敏;

模拟河道生物反应器原位修复受污染水源水研究    朱亮;黄可谈;徐向阳;徐京;丁炜;冯丽娟;

海洋优势菌种附着腐蚀Fe_3Al及其复合材料界面与机理研究    常雪婷

纳米二硫化钼的形态可控合成及其催化与润滑性能研究    胡坤宏

内循环三相流化床生物高效降解炼油污水技术研究    秦统福

常温下生活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研究    袁志宇

氨氧化细菌强化倒置反硝化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城市污水中试研究    蒋波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及机理研究    张增胜

毒死蜱降解细菌的筛选、降解特性及其固定化研究    段海明

固定化脱氮菌群处理含氮污水的研究    肖晶晶

严重受污染河道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及重金属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    王令

镇江香醋醋酸发酵过程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分析    许伟

优势脱氮菌的筛选及工业化应用基础研究    孙菲

染料废水与造纸废水混合处理对A/O工艺的影响研究    魏小玲

抗铅联合苯酚降解多功能菌的构建    彭冉

生物膜法对淋浴废水中表面活性剂和氨氮去除效果试验研究    沈一村

重金属离子对好氧活性污泥活性影响的研究    赵晓宁

亲油缓释肥料的制备及在溢油污染潮间带生物修复中的应用    吴亮

对虾池塘精养环境的综合微生物修复技术研究    陈爱玲

悬浮载体SBR工艺处理污染河水的脱氮性能研究    李茜

固定化微生物处理含油污水的研究    巩元娇

前置反硝化UBAF处理城市污水脱氮性能研究    陈利娜

投加粉煤灰对膜生物反应器膜过滤特性的影响    郑力菲;伍昌年;汤利华;汪煦阳;李明德;杨艳灵;胡晓波;

畜禽养殖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董洪梅;万大娟;

滆湖轮虫群落结构与水质生态学评价    陈立婧;顾静;彭自然;孔优佳;花少鹏;王武;

引水对杭州西湖轮虫群落结构的影响    李共国,魏崇德,裴洪平

曝气生物滤池中生物膜的活性研究    肖文胜,徐文国,杨桔才

工厂化养鱼基础设施的配置    陈学锋

生物膜增长动力学模型    刘雨,王岐东

模拟河道生物反应器原位修复受污染水源水研究    黄可谈;朱亮;李国平;蒋招林;徐向阳;

新型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深度处理模拟养猪废水试验研究    邱光磊;宋永会;袁鹏;彭剑峰;崔晓宇;向连城;

不同排水体制下城市降雨径流污染负荷核定方法    张倩;苏保林;罗运祥;杨武志;

滩涂海水种植-养殖系统微生物修复研究    黄凤莲

磁强化好氧反硝化菌的生物脱氮机制与效能    王强

生物接触氧化填料性能试验研究    汪艳霞

两段式膜生物反应器在污泥减量中的应用研究    刘琳

基于氧微电极的生物膜内反应动力学参数的原位测定研究    邱玉琴

浅谈流体剪切力对于生物膜形成的重要作用    郑斌峰;蒋明;

一种新型短程同步硝化反硝化生物膜工艺    陈清后;李飞;张雁秋;李晓红;

水力驱动生物转笼工艺中试研究    吕斌;覃将伟;曾庆福;杨小俊;熊重铎;

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复合工艺模型研究进展    丁永伟;王宝贞;王琳;

电极-生物膜法处理城市污水的研究进展    纪明中;修爱慧;严莲荷;周申范;

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中微生物量的对比研究    向连城;邱光磊;郑丙辉;刘佑华;邱向阳;苏一兵;宋永会;

蜂窝陶瓷载体生物膜工艺的除磷试验    刘芳;张永明;

厌氧—3级好氧/缺氧生物膜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    吴迪;赵秋;高贤彪;赵琳娜;

沼气生物脱硫工艺的小试研究    刘卫国;梁存珍;杨栋;郝艳萍;

活性污泥和生物膜复合/联合工艺在污水处理厂技术改造中的应用    丁永伟;王琳;王宝贞;袁玉斗;宋凤鸣;

进水pH对焦化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董晓丹;侯红娟;郑炜;邵立宪;

不同污水处理工艺中污泥产率影响因素的比较研究    王丽;高春娣;焦二龙;郝坤;

两种活性污泥工艺在污泥减量中的应用研究    高春娣;袁金萍;王丽;武联菊;

序批式生物膜工艺(SBBR)研究进展    张婷;

中小城镇高效低耗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    刘智晓;杨蛟云;连宝良;刘龙志;

MBBR移动床工艺在城市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中的应用    牛学义;

我国城市水污染治理的反思与探讨    王宝贞;王琳;王丽;王淑梅;

长春治水:追求“可持续、环保、生态”    记者 杨宝迪

RWO改进船舶废水处理系统    德水

改性聚氨酯填料生物膜系统脱氮特征及微生物学机制研究    谭冲

活性污泥和生物膜的胞外聚合物性质及其对污泥性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刘翔

分散式生活污水多级生物膜处理工艺及菌群特性研究    刘智晓

光合细菌生物膜制氢反应器传输与产氢特性    张川

多段进水A/O生物膜脱氮工艺运行性能研究    胡博

新型纤维挂膜填料污水处理研究    周东凯

复合循环养殖系统氮磷的去除研究    何洁

多级A/O+好氧生物膜组合工艺特性及处理污水效能研究    陈杰云

短程硝化反硝化联合脱氮工艺运行策略与硝化生物膜特性研究    梁志伟

GSBR和HBR处理城市污水的效能与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李超

基于渗流理论的生物膜传质模拟及实验研究    焦妍

基于陶瓷载体的生物膜与废水处理效果之间关系的研究    施雯

生物膜工艺处理生活废水研究及其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分析    易绿云

轮虫对污水处理中生物膜蓄积老化的优化作用    李行

三级侧向循环生物膜脱氮工艺试验研究    刘珺

受污染饮用水源水固定化生物膜工艺强化脱氮除磷研究    徐京

A~2/O水平推流式生物膜复合工艺性能研究    张涛

生物膜+A~2/O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许倩

A/O-生物膜工艺处理煤化工高氨氮废水的研究    赵维电

移动床生物膜多级A/O工艺净化效能与污泥性能研究    赵青

 
关键词: 污水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