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清洁节能 > 正文

改良A2/O污水处理工艺的实验研究

关注热度:176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孙杨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污水中的氮和磷是引起水体污染的两种重要的元素。虽然氮和磷等均是水生态系统里的营养元素,但氮和磷是限制性营养元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物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口不断增长、农业生产过程中氮肥、磷肥的使用量不断增加和居民生活中洗涤剂用量的提高和部分城市污水处理不达标排放,使得自然界中水体里磷、氮等营养元素数量不断提升,并且导致水体中营养元素的比例失调,水体一旦发生富营养化,治理难度相当大,这使水体富营养化成了当前水环境问题中的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出一套高效的污水脱氮除磷处理工艺就显得非常重要。 目前国内外污水处理工艺都是以活性污泥法为基础,从微生物脱氮除磷的原理分析,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应包括厌氧、缺氧、好氧三个阶段。最初的活性污泥处理工艺中,脱氮和除磷并不是同时进行的,在20世纪60年代,Ettinger和Luclzack第一次提出了反硝化反应工艺,70年代,Barnard在其基础上进行改进,研究出了最初的A2/O工艺,随着不断的完善和改进,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比如UCT工艺、改良UCT工艺、新型氧化沟技术等。 本实验的意义在于开发出全新的污水处理工艺系统,可以有效的提高污水处理效率,为活性污泥法工艺系统开拓一个全新的发展方向。同时对采用旧工艺的污水厂升级改造提供一个高效、快捷的方法,具有实施操作简单,投资较少,管理方便等优点,对活性污泥法工艺的进展以及旧工艺的改造都有深远的意义,具有较广的市场应用前景和良好的社会经济价值。 通过本次改良A2/O处理工艺的开发与研究中试实验,对于改良A2/O处理工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本次实验中得出以下结论: (1)在TN的去除方面,改良A2/O处理工艺比传统A2/O处理工艺有着明显的优势,TN去除率可提升10%以上。 (2)在CODcr与NH3-N去除方面,改良A2/O处理工艺的去除率略好于传统A2/O处理工艺,但优势不明显。 (3)在TP去除方面,因为改良A2/O处理工艺在各反应池都加装了排泥管,所以TP的去除率要好于传统A2/O处理工艺,但在实际工程中,土建费用和运行成本会高于传统A2/O处理工艺。 (4)过低的污泥回流比会导致沉淀池中的污泥发生厌氧消化反应,产生甲烷和二氧化碳,气泡会带动污泥上浮,影响出水水质,污泥回流比不宜过低。 (5)通过实验比较,在污泥回流比为100%时,调整硝化液回流比为200%、300%对于系统出水水质的提升不明显,综合运行成本等因素考虑,最佳运行参数为污泥回流比100%,硝化液回流比为200%。
【关键词】:除磷脱氮 改良 A2/O 污水处理 一级A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X703.1
【目录】:
  • 中文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21
  • 1.1 污水的特征与危害10-11
  • 1.2 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的原理11-13
  • 1.2.1 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的流程11-12
  • 1.2.2 活性污泥的形态与组成12
  • 1.2.3 活性污泥在污水处理中的作用12-13
  • 1.3 常见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艺13-18
  • 1.3.1 AB 法污水处理工艺13-14
  • 1.3.2 间歇式活性污泥处理系统14-15
  • 1.3.3 氧化沟15-16
  • 1.3.4 A2/O 工艺16-17
  • 1.3.5 生物转盘工艺17-18
  • 1.4 国内外污水处理现状18-19
  • 1.5 实验的目、意义和内容19-21
  • 1.5.1 实验目的19
  • 1.5.2 实验意义19
  • 1.5.3 实验内容19
  • 1.5.4 技术路线19-21
  • 第2章 实验装置设计与检测方法21-26
  • 2.1 实验装置设计21-23
  • 2.1.1 实验设计规模21
  • 2.1.2 进水水质21
  • 2.1.3 实验工艺21-23
  • 2.1.4 实验装置23
  • 2.2 监测指标及分析方法23-26
  • 2.2.1 监测指标23-24
  • 2.2.2 分析方法24-26
  • 第3章 实验结果分析26-47
  • 3.1 联动通水实验26-27
  • 3.1.1 实验目的26
  • 3.1.2 过程及结果26-27
  • 3.2 污泥培养驯化实验27-32
  • 3.2.1 实验方法27
  • 3.2.2 实验结果27-32
  • 3.2.3 实验结果分析32
  • 3.3 低回流比运行实验32-39
  • 3.3.1 实验方法32-33
  • 3.3.2 实验结果分析33-39
  • 3.4 优化硝化液回流比实验39-47
  • 3.4.1 实验方法39-40
  • 3.4.2 实验结果分析40-47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47-49
  • 4.1 结论47
  • 4.2 建议47-49
  • 参考文献49-53
  • 致谢53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太湖水体溶解营养盐(N、P、Si)的冬、夏二季变化特征及其与富营养化的关系    李军,刘丛强,王仕禄,周志华,朱兆洲,肖化云

生物脱氮新工艺及其技术原理    王建龙

倒置A~2/O工艺的原理与特点研究    张波,高廷耀

改良A~2/O工艺生物脱氮除磷应用研究    杨志泉;周少奇;何伟;郭玉;

新型污水处理工艺——MSBR    罗万申

SBR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节能降耗的中试研究    王淑莹;杨培;顾升波;杨庆;

基于污泥转移的SBR工艺污泥膨胀原因及控制    潘杨;赵印举;余同;

进水负荷与硝化液回流比对低污泥浓度A~2/O工艺脱氮效果的影响    张兰河;王璐瑶;张万友;王旭明;

A~2/O工艺中的反硝化除磷    彭轶;彭永臻;吴昌永;

污泥转移SBR工艺处理低浓度生活污水    潘杨;黄勇;曹桂华;李勇;赵印举;

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效果研究    尹志高;陆志波;杨健;刘静;

生物脱氮除磷新技术研究进展    杨少武;王晓青;杨顺生;

MSBR工艺在小型污水处理厂设计中的应用    袁明;

城市污泥综合利用研究    卢年春;李萍;凌云;赖发英;

渤海湾氮磷营养盐年际变化规律研究    张洁帆;陶建华;李清雪;赵海萍;

污泥能源化的前景探讨    赵锐;刘丹;李启彬;黄明星;胡香芳;

三倍体毛白杨、苦楝、楸树施用膨化污泥杨树专用肥的效果    闫传胜;王连祥;张学锋;袁炳青;

倒置A~2/O工艺处理混合污水的研究    石明岩;冯兆继;余建恒;夏耿东;

短程反硝化除磷技术研究    张少辉;姜应和;

氧化沟的优缺点及发展应用型式    郭昌梓;程飞;陈雪梅;

系统优化法解决氨氮高浓度条件下氧化沟稳定运行技术研究    石寿林;仪献福;孙泽锋;

A/O-MBR处理生活污水低温启动试验研究    刘慧君;许晓毅;朱跃敏;肖瑞;

海水养殖废水生物接触氧化法循环单级生物脱氮    廖绍安;王安利;黄洪辉;郑桂丽;韩舞鹰;

论国内城市污水处理现状及发展趋势    吴坚;罗春;马立实;周超平;

长江上游三峡库区低温、低C/N城市污水中TN去除对策分析    雷晓玲;叶方剑;刘贤斌;陈文华;

“污水资源化”发展应用之污水变能源    王安民;石光;曹振婷;

出水循环强化人工湿地处理效能    何连生;刘鸿亮;席北斗;朱迎波;

水体中磷的转化与循环    左梅梅;王华军;丁昭霞;

废水化学除磷的研究进展    左梅梅;王华军;丁昭霞;

溶解氧对短程硝化反硝化倒置A~2/O工艺脱氮效果的影响    王斯坦;付巍巍;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与成型及其对磷/氮阴离子的吸附脱除性能    邢坤

中国近海叶绿素和初级生产力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环境调控机制研究    郝锵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污泥热解制取富氢燃气实验及机理研究    熊思江

智能化控制SBBR处理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性能和微生物学研究    金云霄

热解、气化过程中燃料-N的形态转化及迁移规律研究    王宗华

超声预处理组合技术改善污水污泥厌氧消化的研究    刘畅

城市污水污泥热解实验研究    刘秀如

污泥混煤燃烧热解特性及其灰渣熔融性实验研究    刘亮

严重受污染河道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及重金属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    王令

武汉市内湖富营养化周年变化规律的监测及初步讨论    杨文静

优势脱氮菌的筛选及工业化应用基础研究    孙菲

A/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性能试验研究    吕晶晶

A~2/O、倒置A~2/O和前置缺氧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比较研究    侯亚辉

UCT工艺脱氮除磷运行优化试验与研究    郭姣

A~2/O~2在工艺不同运行方式下的脱氮试验研究    李石磊

M-CASS工艺处理酒精废水实验研究    马永鹏

双氧水、活性炭、沸石不同组合对污水深度处理的试验研究    李海洋

活性炭和膨润土强化SBR工艺脱氮性能研究    于群

曝气生物滤池新型陶粒滤料处理乳品废水的研究    董燕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新工艺    张悦,姚念民

好氧段对反硝化除磷系统的影响    高小平,吉芳英,丁彩娟,左宁,张斌

聚磷菌与聚糖菌竞争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马民;陈银广;顾国维;

模拟扰动条件下太湖表层沉积物磷行为的研究    张路,范成新,秦伯强,杨龙元

SBR法的五大优点    彭永臻

倒置A~2/O工艺的原理与特点研究    张波,高廷耀

改善氧化沟流速分布的措施    曹瑞钰,付见中

丝状菌污泥膨胀理论分析    王凯军,许晓鸣

新型双泥生物反硝化除磷脱氮工艺    罗固源,罗宁,吉芳英,许晓毅

探讨城市污水生物处理出水的总磷达标问题    邱慎初,丁堂堂

反硝化除磷脱氮机理及工艺研究    王亚宜

A~2/O工艺污水生物脱氮特性分析与~(15)N标识技术试验研究    刘亮

城市污水处理厂能耗评价及节能途径研究    陈宏儒

开封县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研究    王效宾;鲍俊安;胡俊;

A~2/O与混凝沉淀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研究    赵宗升,刘鸿亮,袁光钰,李炳伟

完全混合—循环推流环型A~2/O工艺设计    李彤,张大鹏,周琪

A~2/O与SCBP复合工艺除磷中试研究(英文)    刘蕾;尹军;崔崇威;张立国;林英姿;

A~2/O-微电解组合工艺处理发制品废水    时鹏辉;

旋流内循环厌氧-A~2/O处理玉米淀粉废水    董春艳;张尊举;戴秋香;

A~2/O法处理表面活性剂废水    罗峰,孙晓犁

旁路化学除磷对A~2/O工艺脱氮除磷效果影响研究    韩宝坤;刘杰;

A~2/O工艺技术处理焦化废水的工业应用    张跃,蒋煜,王瑞平

论城市污水处理厂A~2/O生物除磷脱氮工艺    刘伶利

水解酸化行为对A2/O工艺综合化工废水脱氮的研究    刘景明;王红专;孙冬冬;乔淑媛;朱志荣;

A2/O工艺污水处理工程设计特点及施工改进    吴黎明;

A~2/O系统运行规律研究    任俊智;韩绍瑜;周杨;李娟;敖家强;翟春宏;李伟;王磊;

天津市团泊新城污水处理及再生水利用工程简介    杨祝平;

化学混凝法强化垃圾焚烧场渗滤液生化出水研究    胡晨燕;赵修华;夏凤毅;李光明;

污水处理多模式A2/O工艺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庞立

改良A2/O污水处理工艺的实验研究    孙杨

改良型A2/O脱氮除磷工艺调控与影响因素研究    汪立高

 
关键词: 除磷脱氮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