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论文 > 清洁节能 > 正文

环流式活性污泥—生物膜组合工艺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关注热度:255   来源:新能源学术论文  作者:赵易
相似论文 相关推荐 你可能关注 点击排行 我要评论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小城镇污水排放量迅速提升,小城镇水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相对城市而言,小城镇的人口较少、污水具有水质水量波动大、在排水管渠中的停留时间短,腐化程度不高,再加上小城镇分散、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相对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开发具有除磷脱氮功能、抗冲击负荷能力和调节能力强、运行管理方便的污水处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课题组在融合侧流除磷活性污泥法的除磷脱氮能力、生物膜法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和SBR的调节能力的基础上,开发了一种新型环流式活性污泥-生物膜组合工艺(Cyclic Activated Sludge combined Biofilm System,简称CASBS)。论文对CASBS工艺的流型特征、微生物种类以及曝气末端不同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简称DO)条件,外环不同流速条件下的污染物去除效率及机理进行了研究;对CASBS工艺在进水水质波动较大的情况下的除磷脱氮性能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①CASBS反应器的流态特征介于理想全混流和推流流型之间,微生物种类繁多,不仅有钟虫、累枝虫、聚缩虫等原生动物,还有轮虫等后生动物出现,均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抗冲击负荷能力。 ②DO浓度对CASBS工艺的除磷脱氮效果有一定影响。当外环膜区(好氧区)曝气末期DO浓度分别为3.5-4.5mg/L、2-3mg/L、0.6-1.5mg/L时, CASBS工艺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1%、94%、91.8%;对NH_4~+-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1%、97.7%、95%;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72.1%、78.6%;对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4.2%、94.6%、93%。在不同DO条件下,CASBS工艺对COD、NH_4~+-N的去除效果良好,但是对TN的去除效果有较大影响,低DO条件下TN去除效果较其他DO条件下更好。CASBS工艺对TP去除效果良好,出水能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类标准,但是不能长时间稳定达到一级A标。 ③流速与CASBS工艺的除磷脱氮效果有关联。当外环平均水流速度分别为0.35m/s、0.15m/s、0.02m/s时,CASBS工艺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3.2%、95.2%、85.8%;对NH_4~+-N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98%、93.8%、72.9%;对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67.8%、80.4%、67.8%;对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1.7%、93.7%、63.7%。当(v|-)=0.02 m/s时对污染物质几乎没有处理效果;当(v|-)=0.35m/s,微生物絮体较小,生物活性变差,TN去除效果不好。(v|-)=0.15m/s时CASBS反应器整体处理效果较好。 ④CASBS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在最佳工况条件下,在进水COD为106~684mg/L,NH_4~+-N为15.2~64mg/L,TN为23.9~ 75.2mg/L,TP为1.39~12.57mg/L的情况下,出水COD、NH_4~+-N、TN、TP平均浓度分别为17.2mg/L、1.05mg/L、8.36mg/L和0.25mg/L,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2%、97.1%、80.1%和94.6%。其中,COD、NH_4~+-N、TN能稳定达到一级A标,TP能稳定达到一级B标。 ⑤传统生物脱氮技术及同时硝化反硝化技术的同时作用使CASBS系统拥有良好的脱氮效果,排放厌氧富磷污水侧流除磷辅助排放剩余污泥及反硝化除磷等多种除磷方式保障了CASBS工艺优秀的除磷效率。
【关键词】:污水处理 除磷脱氮 环流反应器 生物膜 抗冲击负荷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X70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10
  • 1 绪论10-22
  • 1.1 我国水资源污染现状10
  • 1.2 传统除磷脱氮基础理论及存在的问题10-12
  • 1.2.1 传统污水生物脱氮原理10-11
  • 1.2.2 传统污水生物除磷原理11
  • 1.2.3 传统脱氮除磷技术存在的问题11-12
  • 1.3 新型脱氮除磷技术12-15
  • 1.3.1 同时硝化反硝化技术13
  • 1.3.2 厌氧氨氧化技术13
  • 1.3.3 自养反硝化技术13-14
  • 1.3.4 反硝化除磷技术14
  • 1.3.5 侧流除磷技术14-15
  • 1.4 污水除磷脱氮工艺与技术15-20
  • 1.4.1 小城镇污水处理常用工艺与技术15-16
  • 1.4.2 小城镇污水处理新工艺16-18
  • 1.4.3 环流循环污水处理工艺18-20
  • 1.5 课题研究目的及课题来源20-22
  • 1.5.1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20-21
  • 1.5.2 课题来源21-22
  • 2 试验装置及研究方法22-28
  • 2.1 试验装置及运行方式22-24
  • 2.1.1 试验装置22-23
  • 2.2.2 运行方式23-24
  • 2.2 试验条件24-25
  • 2.2.1 试验水质24
  • 2.2.2 测试方法24-25
  • 2.3 试验内容及方法25-26
  • 2.4 污泥培养驯化及系统的启动26-28
  • 3 运行参数对 CASBS 工艺除磷脱氮性能的影响28-68
  • 3.1 DO 对CASBS 工艺除磷脱氮性能的影响28-46
  • 3.1.1 总体运行效果28-30
  • 3.1.2 典型周期DO 变化过程30-32
  • 3.1.3 不同DO 条件下COD 去除情况32-35
  • 3.1.4 不同DO 条件下脱氮情况35-43
  • 3.1.5 不同DO 条件下除磷情况43-46
  • 3.2 流速对CASBS 工艺除磷脱氮性能的影响46-66
  • 3.2.1 总体运行情况46-48
  • 3.2.2 不同条件下流速分布及微生物生长状况48-50
  • 3.2.3 不同流速下典型周期DO 变化过程50-52
  • 3.2.4 不同流速下COD 去除情况52-55
  • 3.2.5 不同流速下脱氮情况55-63
  • 3.2.6 不同流速下除磷情况63-66
  • 3.3 本章小结66-68
  • 4 CASBS 工艺抗冲击负荷能力研究68-74
  • 4.1 实验内容及参数68-69
  • 4.1.1 运行参数68
  • 4.1.2 流态特征68-69
  • 4.1.3 总体运行效果69
  • 4.2 实验结果69-72
  • 4.2.1 CASBS 工艺 COD 去除效果69-70
  • 4.2.2 CASBS 工艺脱氮效果70-71
  • 4.2.3 CASBS 工艺除磷效果71-72
  • 4.3 本章小结72-74
  • 5 结论及建议74-78
  • 5.1 结论74-75
  • 5.2 建议75-78
  • 致谢78-80
  • 参考文献80-84
  • 附录84


您可以在本站搜索以下学术论文文献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

温度和COD对SBR反硝化同时除磷系统除磷能力的影响    吉芳英,高茜,袁春华

BL水循环处理工艺的应用探讨    柯德洪;柯佳;

一种适合小城镇污水处理的生态工艺    聂静;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的研究进展    姚樱;张文;马民;

氧化沟污泥膨胀和生物泡沫的控制及应用研究    戴兴春;谢冰;黄民生;张玉梅;田泽辉;

活性污泥外循环SBR系统的生物除磷能力    吉芳英,罗固源,杨琴,罗宁

城镇污水生物处理新工艺及其应用    周雹

氧化沟工艺脱氮除磷功效与能效的模拟评价    郝晓地;蔡正清;仇付国;丁超;

生物脱氮工艺技术的研究进展    李晔,胡海

小城镇污水处理的现状与展望    邵林广;丁德才;

排除厌氧富磷污水ERP-SBR除磷脱氮工艺研究    吉方英

同心圆活动导流墙式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许晓毅

序批式反应器处理小城镇污水的研究    曹昉

污水处理厂能耗分析与节能技术研究进展    王夙;刘峻;

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农村分散生活污水效果研究    尹志高;陆志波;杨健;刘静;

生物膜反应器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展    王世农;

改性载体固定化微生物处理高氨氮废水的研究    李彦锋;赵光辉;马鹏程;周林成;叶正芳;

生化一体化反应器的应用及发展    李英华;孙铁珩;李海波;李晓东;

武汉市湿地主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熊飞;

造纸废水接触氧化反应器的启动及微生物特性研究    余容;万金泉;

人工强化生态滤床技术在条子河水体改善工程中的应用    高常飞;赵军;郎咸明;晁雷;汪德生;

倒置A~2/O工艺处理混合污水的研究    石明岩;冯兆继;余建恒;夏耿东;

人工湿地填料强化除磷研究    刘志寅;尤朝阳;张丹;肖晓强;

系统优化法解决氨氮高浓度条件下氧化沟稳定运行技术研究    石寿林;仪献福;孙泽锋;

A/O-MBR处理生活污水低温启动试验研究    刘慧君;许晓毅;朱跃敏;肖瑞;

高氨氮及高浓度难降解化工废水处理技术进展    杨晓明;耿长君;苗磊;

长江上游三峡库区低温、低C/N城市污水中TN去除对策分析    雷晓玲;叶方剑;刘贤斌;陈文华;

同步硝化反硝化试验条件的优化    吴建宇;李绍峰;黄君礼;

浅析我国水体污染现状、来源及治理措施    王皓;

内循环三相生物流化床处理含酚废水    徐成斌;黄斐;

出水循环强化人工湿地处理效能    何连生;刘鸿亮;席北斗;朱迎波;

水体中磷的转化与循环    左梅梅;王华军;丁昭霞;

废水化学除磷的研究进展    左梅梅;王华军;丁昭霞;

海洋优势菌种附着腐蚀Fe_3Al及其复合材料界面与机理研究    常雪婷

层状氢氧化镁铝的改性与成型及其对磷/氮阴离子的吸附脱除性能    邢坤

低C/N比污水间歇曝气MBR脱氮研究    陆谢娟

污水生化处理的智能建模与优化控制策略应用研究    杨红

人工湿地处理城镇污水和猪场废水研究    李淑兰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适用技术及机理研究    张增胜

智能化控制SBBR处理城市污水脱氮除磷性能和微生物学研究    金云霄

固定化脱氮菌群处理含氮污水的研究    肖晶晶

严重受污染河道水处理工艺的研究及重金属对其处理效果的影响    王令

北方都市生态人工湿地深度处理污水厂二级出水的研究    王昊

丹江口库区代表性水源地农村水污染控制措施的研究    王华玲

武汉市内湖富营养化周年变化规律的监测及初步讨论    杨文静

湖北省粗梗水蕨种群、群落结构研究与保护建议    刁百灵

优势脱氮菌的筛选及工业化应用基础研究    孙菲

土壤渗滤处理小城镇污水的试验研究    田立

A/A/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除磷脱氮性能试验研究    吕晶晶

磷酸铵镁结晶法去除和回收猪场废水中氮磷    孙国平

A~2/O、倒置A~2/O和前置缺氧A~2/O工艺处理城市污水比较研究    侯亚辉

生物膜法对淋浴废水中表面活性剂和氨氮去除效果试验研究    沈一村

双氧水、活性炭、沸石不同组合对污水深度处理的试验研究    李海洋

人工湿地在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中的应用    张晟;黎莉莉;陈建;刘景红;

污水的水解(酸化)—好氧生物处理工艺    朱文亭,颜玲

溶解氧及活性污泥浓度对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    吕锡武,李丛娜,稻森悠平

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有效措施    王琳,杨鲁豫,王宝贞

胞外聚合物的提取、组成及其对污泥性质的影响    罗曦,雷中方,刘翔

生态塘——简易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设计应用    王宝贞,王琳,杨鲁豫,万玉衡

浅谈国内外江河湖库水体富营养化状况    马经安,李红清

人工湿地处理污水的研究    彭超英,朱国洪,尹国,余以刚,曾姗姗

受污染原水的弹性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挂膜试验研究    张东,许建华

同时硝化与反硝化研究进展    张鹏,周琪,屈计宁,顾国维

双泥生物反硝化吸磷脱氮系统工艺的试验研究    罗宁

螺旋升流式反应器处理城市污水的试验研究    豆俊峰

活性污泥法工艺系统优化设计模型及应用研究    庞子山

Orbal氧化沟强化生物脱氮的中试研究    高守有

合建式三环工艺的试验研究    李尚月

低温条件下生物除磷系统的强化启动和运行试验研究    袁春华

一体化氧化沟流态研究及一体化OCO工艺试验    吕庆洪

厌氧折流板反应器水力混合特性研究    方玲玲

外加磁场活性污泥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林振锋;

SBR法降解高浓油脂废水的活性污泥菌驯化及小型连续处理    刘妮妮;郭兴要;王璋;胡玉洁;刘昆元;

SBR、PAC-SBR反应器处理制药废水污泥变化特征    李湘凌;周元祥;周娟;

UASB工艺处理罗汉果加工废液    李玉英;黄芳芳;黄健;钟华勇;蒙贞谨;苏小建;何星存;

优势菌技术处理难降解石化废水研究    李娜;王暄;吕晓龙;

限氧条件下的活性污泥脱氮过程研究    王岽;刘德华;郦和生;

活性污泥和废水处理的研究    王元军;

含盐废水生化处理耐盐污泥驯化的研究    常丽丽;魏俊峰;

好氧颗粒污泥启动后期MLSS对污泥活性影响    王洋;傅金祥;

固定化高效混合菌好氧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何芳;侯翠荣;黄海东;胡文容;

五氯酚对好氧颗粒污泥与活性污泥活性影响的比较研究    李光伟;刘和;云娇;陈坚;

保定鲁岗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运转效能的生物评价    周可新;许木启;曹宏;徐军;

低rbCOD及VFAs下强化生物脱氮除磷新工艺—活性污泥水解技术    崔成武;

光合细菌和活性污泥耦合制氢    杨占春;陈晓晔;朱建良;

活性污泥生化法在造纸废水处理中的运用    杨芸;

利用液相色谱-大气压化学电离源-质谱分析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呼吸醌    张昱;高孟春;杨敏;胡建英;

物化-生物法处理脱硫废水试验研究    周家勇;王祖武;韩旭;黄种买;宋碧玉;刘宁;李雄浩;

生物膜-活性污泥复合膜生物反应器中同时硝化反硝的研究    王源;孟凡刚;周忠波;黄国城;高贵和;

污水处理中吸附和稳定过程的细胞自动机模型    张芳芳;乔俊飞;刘超彬;王笑波;

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性状与微生物关系浅析    李艳华;马学军;

厌氧技术:小反应器里的大产业    本报记者 张显峰

世界首台高效去除COD的R2S厌氧反应器运行良好    顾海燕

从污水中找出“钱景”    薛燕 胡敦明

无旋立式循环撞击流反应器在武汉工程大学面世    晓春

让“黑色”污染造福社会    谢昭萍 赵明明

“火眼金睛”保安全    钱大新

“神州第一吊”再创新纪录    彭武胜 刘伟 通讯员 崔振珺

我国首次出口大型加氢反应器    姚耀

无旋立式循环撞击流反应器面世    周玉新

“巨无霸”落地嘉兴港    欧福泰 吕君 杨茜 张翼 詹政伟

固定化活性污泥与白腐菌处理焦化废水    卢永

活性污泥利用挥发性脂肪酸储存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研究    李金娟

城镇污水处理A_mO_n一体化工艺研发及机理研究    刘长青

海洋钻井平台废弃税基泥浆生物降解技术研究    杨知勋

利用活性污泥混合菌群合成聚羟基烷酸脂的研究    陈玮

利用活性污泥混合菌群合成聚羟基烷酸脂的研究    陈玮

双泥SBR-BAF复合工艺的特性和处理效能研究    许延营

好氧硝化颗粒污泥的性能及储存与解体后的自修复行为研究    王新华

SBR法生物强化处理低温低C/N比污水的研究    马秀兰

污水处理厂多环麝香污染物的分布特征及去除途径的初步研究    曾祥英

环流式活性污泥—生物膜组合工艺处理小城镇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    赵易

磷钙废水生物处理工艺选择试验    石小锋

稀土元素对好氧颗粒污泥性能的影响研究    乔鹏

微电解—活性污泥好氧生化法处理糠醛废水    冯淑霞

新型SBR反应器的研究与应用    金颖

明胶生产废水末端综合治理试验研究    赵峰

缺氧滤池—连续流间歇曝气活性污泥一体化反应器试验研究    程志鹏

超临界水氧化法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    朱飞龙

光合细菌及活性污泥联合处理高浓度苯胺废水的实验研究    包晗

活性污泥在适应不同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群落及功能的进化研究    徐颖

 
关键词: 污水处理

[ 学术论文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相关学术论文推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论文
智能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